上海又一扶持青年音乐家的平台全面启动。

上海交响乐团伦敦演出实况(在上海豫园启动)(1)

音乐会现场

9月1日,“击乐之星——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专场音乐会”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的头炮,在豫园“豫·上海剧院”奏响,吸引了近300名打击乐爱好者、市民、游客到场。

“我马上要去参加国际比赛,这个平台帮我做了一次很好的热身。”即将代表上音、代表中国参加第74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的杨寅之告诉记者。

上海交响乐团伦敦演出实况(在上海豫园启动)(2)

杨寅之

当天的音乐会上,包括杨寅之在内的多位上音打击乐学生,为观众献演了马林巴独奏 《Purity》、打击乐组合《rebonds b》、小军鼓《Tantrum》等8首高难度打击乐作品,音乐会现场还加入了导赏,介绍了打击乐的演奏形式、技巧、乐器特点,深入浅出,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打击乐的魅力。

上海交响乐团伦敦演出实况(在上海豫园启动)(3)

音乐会导赏

“以前总觉得打击乐就是架子鼓,要么就是手机里的马林巴铃声,现在才发现打击乐这么丰富。”在豫园旅游偶然听到这场音乐会的马小姐对记者说。

“我觉得打击乐离普通市民越来越近了。”杨寅之观察,随着普及程度提高,很多人发现,打击乐的形式丰富多样,可塑性也很高,“不像钢琴就只是坐在钢琴前弹同样的东西,我们可以换很多鼓、换许多琴槌,在不同的环境下还会有不同的音色,这是打击乐非常迷人的一点。”

“以前只觉得打击乐是乐队里一个声部,是色彩乐器,是给整个乐曲做点缀的,现在,打击乐作品多了,打击乐走到台前变成了主奏乐器,听众也越来越多了。”杨寅之认为,随着“未来音乐家”这样的普及平台增加,喜欢打击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打击乐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音乐学府之一,上音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优秀青年音乐家,他们或表现出超强的潜力和天赋,或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奖项,给他们充分展示的舞台,有利于他们成名成家,也能让他们的艺术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上音筹划了文教结合品牌——“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音乐会,为选拔和储备上海的音乐高精尖人才打下基础。”

负责人说,上音有不少锻炼青年人的舞台,但这些舞台大部分是针对校内的、业内的,如何把上音的教学成果和社会大众相连接,是他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豫·上海剧院”地处豫园的核心地段,“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在此“驻场”,既锻炼了人才,也给社会提供了文化消费产品,有助于带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

“未来音乐家”系列音乐会目前已经排到了12月中,除了国定假期,每月基本固定在周日举行一台两场(下午场、夜晚场)不同种类的音乐会。单是9月,“未来音乐家”就有4台8场音乐会,除了打击乐专场,还有世界音乐专场、红歌专场、钢琴三重奏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