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鬼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77届金球奖颁奖典礼的现场,一部电影引发了众人热议,它就是成功挤下《爱尔兰人》和《婚姻故事》一举拿下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的《1917》。
《1917》
(1917海报)
这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在此之前它实在是太冷门了,没办法,马丁斯科塞斯关于漫威的言论闹得沸沸扬扬,给上线Netflix的《爱尔兰人》吸引了不少目光。同样,黑寡妇斯嘉丽自身的话题度也给《婚姻故事》带来不少流量。
(婚姻故事)
相比起来,只有导演萨姆·门德斯能给《1917》带来一些圈内的目光,这个曾执导出《美国丽人》的英国导演,在3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但是,这部影片却有一个最大的噱头,那就是119分钟的影片,一镜到底。
从影片开头士兵坐在睡下小寐到影片结束时士兵再次坐在树下闭上双眼,整部影片,首尾相连,一气呵成。
那这部号称一镜到底的一战影片,到底怎样?
01
小人物的聚焦
关于战争的影片实在是太多,但不少影片是以二战为主题,关于一战的电影实在是不多见,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抵就是斯皮尔伯格的《战马》。
(战马)
谈论到为什么要以一战做背景时,导演萨姆·门德斯表明《1917》是根据他祖父阿尔弗雷德的回忆录改编而成,导演的祖父是一战时期派遣在法国参战的士兵,承担信号兵一职,也就是穿过敌区,及时传达信息和寻找在战场上失散的士兵。
影片中,中尉布雷克和下士斯科受命前往前区给麦肯齐上校送达停战的信息,如果消息送达不及时,几千将士就会落入对方的陷阱,这其中就包括布雷克的哥哥。为此,他们必须要穿过德军的防线,在天亮之前将将军的信件成功送达。
剧情简单而又明了,没有揉入太多的复杂性,当然,这也必是导演使用一镜到底拍摄的一大理由。
不同于其他极具主人公色彩的战争片,导演将影片人物刻画集中放在两个极为平凡的小人物身上,说实话,两位演员在“颜值”上实在是不出挑,若不是镜头一直跟随着二人,笔者也都把握不准这是主角。
相比聚焦上位者的战争电影,小人物的视角反而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让没经历过战争的观众联合日常生活产生共鸣。
片中,斯科疑惑的询问将军如此危险的任务为什么只有两个人去,将军的回答耐人寻味,“无论下到地界还是登上王位,独自旅行的人走得最快。”
但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来回切换,在增强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牺牲了多个人物角色塑造,游戏般的扫描视角注定观众看到的每个人都是主人公视线之内的人物。这就使其他人均成为主人公完成终极目标路上的路人甲。如“卷福”饰演的只在片尾出现的麦肯齐上校,“脸叔”饰演的不近人情的艾林摩尔将军,及马克·斯特朗饰演的半路施以援手的上校等。
总的来说,这场针对小人物聚焦的一战戏码,利弊各显。
02
伪长镜头还是一镜到底?
在去查找影片资料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那就是影片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在了解导演一镜到底拍摄的要求后曾一度表现担忧,怕影片成为一个过度炫耀形式而失去故事内核的“摄影美片”。
(导演萨姆·门德斯和摄影指导罗杰·迪金斯)
其实这种担忧并不稀奇,而且在影片拍摄中经常出现,导演在拍摄中总想让影片的形式更有美感,而摄影师总会担心喧宾夺主弱化了故事性。可见,影片中形式和故事的均衡是导演与摄影师极力配合的成果。
导演坚持一镜到底也有其自身的考量,他认为这样会让观众得到浸入式的体验,身临其境,更有代入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一开始我就想以实时方式拍这部电影,让观众一同踏上旅程,与角色同步呼吸。‘一镜到底’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办法。
”
当然,所谓的一镜到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镜到底,而是有多个长镜头拼接而成,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1917》是伪一镜到底。
但即便如此,剪辑师李·史密斯也不敢放松,他负责将这些长镜头无缝拼接在一起,这就要求每一个衔接处和剪辑处都要非常精确,才能呈现出全片一镜到底的效果来。
另外,电影之所以在影视美学上极具风格,也不单是因为一镜到底这一艺术手法,毕竟早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就已在《俄罗斯方舟》中实践过,而是因其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故事本身的艺术性和技术的服务性无疑让影片在视听方面做到精湛,从而也就使影片更加惊艳。
03
战争美学的另类诠释
《1917》除长镜头外,另一引人注目就是它的战争美学。
其中,影片色调前后就变换四种。
主人公在接到任务及穿越敌区那一段是阴冷的黄色,泥泞的黄土,脏污的河水以及随处可见的尸体是影片前半部分的主要基调。
二人成功越过敌区后是草原的绿色,这里的草地尚未被弹药染成一柸焦土,甚至还有樱桃树和产奶的奶牛。
接着,就是影片中最美的一段,黑夜中,断壁残垣的红色火光犹如末世时的地狱之路,虽然美丽却暗藏凶险,而燃烧的十字架也不知将英魂引向何方。
在照明弹的投掷下与时间赛跑的斯科,必定会载入影史成为被屡次提起的镜头之一
然后,在主人公跳入河中后极致的蓝色便侵占荧幕,抱住枯木随波沉浮的男主在飘飘洒洒的樱花瓣中获得了新生。
最后,完成任务的主人公如释重负的走向一棵树,色调再次回归绿色,象征着生命的留存。
不少人在观毕影片后都赞叹影片的美丽色彩,甚至把它评为当下最美的一战电影。一直以来,战争与美丽从不搭边,但在萨姆·门德斯的电影中,战争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
总的来说,《1917》拿到金球奖实至名归,同时,这部片子也在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名单中各占一席之地,是否能继续拿下大奖,还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