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服务保障上海数字经济发展,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互联网领域侵害公益专项监督活动的工作部署,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不断加大对涉互联网领域损害公共利益相关线索的收集、研判和受理,先后办理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涉互联网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足公益检察监督职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助力互联网主体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2021年,二分院共受理公益诉讼线索14件,其中涉互联网领域民事公益诉讼线索10件,占全年线索受理数的71.4%;立案办理涉互联网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件,占全年立案数的75%,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虚假医疗广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关联一批互联网行业企业。在涉互联网案件诉前履职中,开展诉前磋商2件、召开听证会1次、召开联合倡议活动1次;提起诉讼后出席法庭1次。
二分院以打造更加优质公益诉讼检察产品为目标,持续探索运用智慧借助手段发挥“1 1>2”效能,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经验做法:
01
持续探索“检察 公证”新模式
创新实践“全程公证 技术见证 案件听证”新路径,在个案中首次邀请公证机构参与提供证据保全、现场勘验、数据检验、协议审查、资金监管等全流程公证服务,有效提高调查取证和执行监督的中立、客观与保障,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与有关单位签订《公证服务公益诉讼助力检察职能合作协议》,加强公证与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融合力度。
02
借助“智慧外脑”提升案件办理专业性
针对涉互联网领域损害公益案件专业性强、牵涉面广等难点,二分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相关规定,充分借助专家智库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
在传播“中华鲟”不良信息案中,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公开听证,对公益损害鉴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提出专业意见,促使听证会达到推动企业整改和“中华鲟”保护宣传双效统一;在商标权保护案、虚假广告系列案中,向外与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商请业务对接、协助调查取证,向内汇集包括民检部门在内的多部门力量参与研判专业性问题,多措并举打通疑难案件“知识屏障”。
专家学者参与公开听证,提出专业意见
赴市知识产权局走访调研
03
加强“流量 正能量”等预防性措施正向引导
注重延伸办案效果,利用社会公众“流量关注”心理和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制作保护长江生态和中华鲟的公益视频,加强网络正向引导。
为进一步深化办案效果,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合力协作监督,举办“公益护长江 共献正能量”主题倡议活动号召企业公开承诺,共同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头部互联网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引导力,达到公益诉讼“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04
探索建立公益诉讼互联网企业合规雏形
结合最高检在全国推开企业合规改革要求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参考本市开展企业合规工作的试点经验,在办案中重视诉源治理,针对性挖掘、发现企业违法点的同时,深度研判相关互联网企业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的设置,用足用好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提起诉讼、跟进监督等手段,督促涉案企业堵漏建制、有序合规,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
公益诉讼检察官出庭
公益诉讼检察官调查取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