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中的衡(也做“称”),顾名思义是与物体重量相关的单位。我们来看看古代是怎么描述衡。

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筋,三十筋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 《孙子算经》

重量的单位是以“黍”米作为单位,果然是“民以食为天”啊。从上面的换算可以看出古代重量的单位十分复杂,进率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的祖先数学非常的好,至少计算能力方面是杠杆的。

北宋初年,大臣刘承珪发明了一种小巧、精细的计量工具——戥秤。戥秤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小型杆秤制作精巧、刻度精准,可以标注出极其细微的重量单位,实际上至今有些传统的中药药房仍然在使用。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通过以整换零的方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度量衡的成语和诗句(了解古代的度量衡)(1)

把一条船当做“称”,称的两边分别是一头大象和一堆石头,可见曹冲的确智商很高,脑洞很大,其实数学就是这样,会者不难,更重要的是想象力,一个看似非常难的问题,被一个天才的想法给解决了。所以数学学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解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