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几个工业大国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为了更便于理解,我把他们类比到一个班级里面,看他们各自都是什么样的角色?

No.1日本:一个愤愤不平的差生!

日本在班里学习很努力,知耻而后勇,进步很快。但实在天赋不够,资源不多,努力却依然干不过英美这些学霸、被学霸踩在脚下,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要玩狠的,要撕破脸,把学霸的书给撕了,把他们的书桌推倒。

日本这国家成长很快,区区两代人努力就从农业国一步跃向工业国,正准备学西方殖民扩张呢,一看四周的殖民地早就被西方抢完了!

日本向西侵略中国,被美国门罗主义盯着,前脚刚入侵东北,后脚就退出国联。它向南进军南亚,又被英美殖民地包围,施展不出手脚,还没有地盘儿可抢。

哪怕扩建海军,也要被层层限制,英美又是逼它签这个华盛顿海军条约,又是扩建巴拿马运河针对它,总之日本很憋屈,也很愤怒空有一身心眼子却没施展之地,憋得慌!后来憋不住了,直接跟英美决裂,最后发动太平洋海战,自己被揍得人畜难分。人鬼心大,天赋不够,此下场也是活该啊。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1)

日本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

No.2英国:担任班长的学霸!

英国在班里学习好、能力强,人缘好,班里到处都是他的马仔。所以他就像个班长一样,管理和维持班级运作。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手握各大洋制海权,英国活跃在二战一线的各大战场去灭火救灾:

英国在北大西洋对抗德军的潜艇、

在西欧协助抵挡数百万计的德军、

在中东阻挡希特勒幕后煽动的叛乱、

在北非、巴尔干消灭意大利的军队、

在地中海击沉意大利的战列舰、

在东非清剿意大利的游击队、

在北冰洋护航物资运输航线、

在印度巴勒斯坦镇压此起彼伏的起义、

还在东南亚迎击鬼子、在太平洋对阵联合舰队......总之在美国取代它之前,英国更像是世界警察,到处惹事,也到处管事。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2)

第61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No.3法国: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班长!

法国各方面不输英国,,方方面面的考试都是前五名。但没有魄力,班里出了事不敢管,就好像挂个副班长的虚职,他以前还是很猛的,上次班里打群架,被一个混混一巴掌打出阴影了养几年伤都还有后遗症,后来遇事就开始怂了。

法国坐拥欧洲第一陆军和众多海外殖民地,影响力不输英国。但在一战被德国打怕了,碰到战争就想着退缩和防守,它承诺要保护波兰,结果德国闪击波兰了,他们就坐看波兰被瓜分。空有“第一陆军”却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不敢打,看着挪威、丹麦挨个被德国拿下,屁都不敢放。

等它后来本土沦陷后,又整出个自由法国,但还是不敢出头,跟在英美后面当个辅助,虽然组建了号称150万的海外军队,但总共才阵亡5.8万人,参战规模还是太小!二战时的法国几乎没有大国担当,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存在。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3)

维希法国领袖-贝当

No.4德国:一个坐最后排的混混头子!

德国这学生绝对是让所有人头疼的存在,智商比学霸还高,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擅长搞破坏,特别在乱局之中,班里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带头起哄,扰乱秩序。

但他学习成绩又不错,谁也拿他没什么办法!你这次重重惩罚了他,下次他再考又是前三名,再给你搞事情,无语!德国总能抓住时代机会,掀起战争,一战是这样、二战更是这样!这不在最近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又有德国人企图武装政变,复辟“德意志国”了。虽然失败了,但这流淌的基因还是没有变啊!

说回二战,德国就是趁着经融危机的乱局,在西方各大国疲软之际,直接变身法西斯。又借着东西方(西方和苏联)敌对的契机,打破凡尔赛合约的限制,迅速扩建一支撼动欧洲的强军,这时候英法都绥靖了,谁还敢来管他?

然后再勾搭上意大利、日本去想挑战新的世界秩序,还向南美、中东、西班牙输出自己的影响力,总之四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就是一个天分奇高但却不好好学习的刺头学生!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4)

阿道夫·希特勒

No.5美国:一个无忧无虑的钞能力玩家!

美国人家家底儿厚,在班里没人敢惹,班长、副班长都欠他钱!甚至班里大半人都欠他家钱!作业掏钱让人写,考试找人帮过整日无忧无虑、班里有事儿用钱统统摆平!

在二战时美国地处北美,附近无强国,没有谁能把火给烧到它本土上去。

所以就保持孤立,老百姓也没人想打仗,但政客们想打,该怎么办呢?上钞能力!

罗斯福哗哗哗签个字,一项租赁法案就出现了。总计上百亿美金,快赶上英国全部现金家底儿了,所以美国跟英国苏联分工很明确:

“你们只管打仗,我出钱!”

到后面鬼子没事儿找事儿,美国得参战了,罗斯福直接一道“9139总统令”,上千万美国人走进工厂、一年就造出2万架飞机,到1942年,甚至要造6万架飞机、4.5万辆坦克先试试够不够,如果不够,美国也做好打算了把工人再提高到6千万,一年造12.5万架飞机!

德国见了流泪、日本看了心碎、意大利直接崩溃啊!战争到最后拼的还是钱啊!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5)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No.6苏联:刻苦奋斗逆天改命的学霸!

起初苏联没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一门心思做课后题,走了弯路。但经过极其刻苦的奋斗,终于找对了学习方法,制定五年计划,硬着头皮冲成学霸。

很明显是个后期发力的潜力派学生,我们知道二战前苏联国内发生了一些事,损失了不少的军事人才,让军队的战斗力大减!乃至打个芬兰都得用上人海战术。

苏联兵力是芬兰2倍多,坦克更是100多倍,而付出的伤亡却比芬兰高5倍不止,没赢就算了,最后竟还打成了平手!

所以希特勒笑话苏联是:

”一脚踢塌的破房子!“这话也并非没道理

关键东线战争爆发后苏军表现也没改善多少,苏联本该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就GG了。没想到它却硬着头皮顶了下来。

从42到44年,在跟德军多年苦战的锤炼下苏军不减反增,战斗力也愈发强大,从战初的几百万部队打到战争结束时成了恐怖的1000多万。步兵师的机械化程度也增加了67%,到二战结束,苏联军队体量已经问鼎世界......

这种后期发力的潜力派学员,都不敢小视,“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希戈不丈夫”。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6)

斯大林

No.7意大利:一个有心无力的中等生!

最初入学时候,考试还比较简单,大利抓住机会,当了几天学霸,嚣张了几天。后面课程越来越难,成绩被别人甩开,心里不服,想反超却有心无力!

于是就想着走歪路了,跟几个刺头一起起哄,属于是“人菜瘾大”。意大利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作为昔日的世界中心,眼看昂撒人称王称霸,意大利内心很想再现祖上荣光的,所以野心很大。

按墨索里尼的想法讲:

意大利的野心就是把世界给罗马化!

用暴力输出文化,强迫异族接受意大利文明,“要不征服一寸领土,就折服整个世界!”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5,它23万军队入侵埃及打不过英国3万军队,迫不得已又请来德军帮忙。意大利入侵东非,被英国殖民军打跑。入侵希腊,4个月下来差点把家底耗干。还在地中海上跟英国比划,,结果被英国航母一次干沉3艘战列舰,从此抬不起头,只能靠海上游击续命......

所以说别看人家意大利菜,打仗无能,但人家敢绕着地中海把周边入侵个遍,野心和勇气那不是一般大。无奈自己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心无力拿不了高分......

本期做个尝试,这样做类比,大家会不会更容易理解二战各国的地位呢?

假如二战意大利和日本互换战场(假如二战是一个班级)(7)

墨索里尼

喜欢的朋友可以给个赞,最近头条百大人气作品评选开始了,欢迎粉丝们为我投票!

这里是前线分析,感谢您的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