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姐:

最近到期末,很多同学留言需要关于生物实验的知识点,生物姐周末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生物实验大全,期末考试希望大家用得上。如果你考完了,也没有关系,可以收藏了进行预习和复习喔!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2)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 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 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3)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4)

2.实验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5)

[深度思考]

(1)上述实验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 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接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 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 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

提示 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Cu(OH)2的颜色]。

(5)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

提示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6)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7)脂肪鉴定实验中为什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

提示 因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技法提炼]

1.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 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2.实验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手写总结(复习必背高中生物实验大全)(6)

[深度思考]

(1)实验选材时,为何不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提示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含紫色液泡,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易对实验结果造成颜色干扰。

(2)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没有DNA。

(3)制片时,为何滴加0.9%的NaCl溶液?

提示 0.9%的NaCl溶液可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4)水解之前,为何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

提示 烘干可迅速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细胞内的溶酶体会对核酸造成破坏。

(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

(6)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提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易错警示]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注意事项

(1)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2)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结构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