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1)

在《大宅门》之中,詹王爷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一开始白家和詹王府的冲突,詹王爷可谓难辞其咎。

自己大女儿大格格未婚先孕,不搞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就勃然大怒示意手下给诊断出喜脉的白老二一个教训,结果是不懂事的车老回直接当街把人家马车给砸了,把事情给直接做绝,拉开白家和詹王府冲突的序幕。

不过话说回来,詹王虽然是一介武夫,诸如在处理白老二事情上鲁莽,并且重用车老回这样的人,但詹王爷也算是恩怨分明光明磊落之人。

被白萌堂算计成功以后,没有气急败坏的报复,而是赔给白家一辆好马车,他后来自己坐的马车都没有赔的那辆马车好。

还有也念白家的好,记得白大爷为老福晋看病的情,所以后来庚子之变前夕掌握着团权,收拾白家轻而易举之时,詹王爷只是收拾了一直敲诈詹王府的白老三,还特意交代贵武不能动白家其他人。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2)

可以说詹王爷是一个刻画很丰满的人物,已经脱离一般电视剧非黑即白的人物定义,你说他是反派吧,的确是跟主角所在的白家是对立冲突的。但仔细来说,他又不是什么反派,甚至在某方面来说,还是一个可敬的人物。

从与白家的矛盾上来说,詹王爷是恩怨分明光明磊落。从做王爷的角度上来说,即使受到西太后的打压,但詹王府依旧屹立在京城,因为詹王爷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有着一身真本事,善于带兵打仗,曾率兵远去新疆征战,光凭这个西太后就不敢动他。

直到庚子之变以后,西太后找到合适借口,以他是主战派,才将其流放新疆。

但詹王爷虽然是一个好王爷,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他一生的失败,甚至落得流放的下场,都是两个女儿所赐。

尤其是没有及时与二女儿切断父女关系,也是深受其害,等到嫔主子死后,还不依不饶地要追查凶手,虽是以此逼白大爷当替罪羊,但更是害了詹王府。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3)

说白了这位勇武的王爷,是一个失败的可怜父亲,没有教导好女儿为人处世之法,也不懂保全之道,最终是反受其害自食恶果。

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大女儿大格格导致詹王爷堂堂一个王爷被医药世家白萌堂算计,更是间接导致老福晋之死。

因为大女儿大格格与贵武的私情,毫不知情的詹王爷被白萌堂算计,不只是导致大格格私自生下一对龙凤胎,使得詹王府颜面大失。

更是因为后续处理不当,导致大格格流落在外多年,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是清贫的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

而且跟白家结怨,导致老福晋没有及时得到白大爷的救治,等到后来实在拖不住了,才找到白家求和,让白大爷偷偷出大狱给老福晋看病,可惜那时候的老福晋已经油尽灯枯,白大爷的到来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其实已经是无力回天。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4)

可以说大女儿大格格把詹王爷给害惨了,因为她,堂堂的王爷,竟然被一个医药世家算计,可谓颜面大失。更是间接导致老福晋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逝去,如果可以得到及时救治,说不定还可以再多活几年。

不过大格格之所以这样,跟詹王爷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她对弟弟詹瑜说的话来看,当年本来该进宫的应该是大格格,结果没想到詹王爷让二格格进了宫。

从此二格格进宫独得同治帝宠爱,詹王府也跟着搬到京城。大格格不只是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婚嫁,竟然还被一个人留守在蒙古老家,她不受刺激才怪,所以后来与贵武发生私情也算正常,没有做出再惊世骇俗的事情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从这里来看,詹王爷对女儿的教育不到位,还一碗水端不平,过分忽视大女儿的感受,最终自己品尝到苦果。

如果他可以关心大女儿大格格,及时安抚她,将其一起带到北京,再给找一个好人家。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5)

即使大格格对于本该属于自己的进宫机会,却被二格格抢走是耿耿于怀,也不至于后面发生跟贵武偷情的一系列事情。

二、没有教导好二女儿嫔主子,自己也不会站队表态,借嫔主子之死针对白大爷,实际上将詹王府也给搭进去了,终是落得一个流放半途而死下场。

到了二女儿二格格,也就是嫔主子身上,詹王爷更是倒了大霉。

虽然这位嫔主子没有露过面,但通过剧情可以看出,嫔主子应该是遗传了其父詹王爷的性格,说好听点就是女中豪杰大大咧咧,是敢爱敢恨。说不好听了,就是活得太自我,全然不考虑世俗的生存之道,不给自己留后路。

被同治帝宠幸的妃子不在少数,但是西太后如此想将其置于死地的,也就嫔主子一人而已。也是怪她自己,或是站在丈夫同治帝角度,受到丈夫不甘心当傀儡皇帝的影响,或是仗着同治帝的宠幸,总之就是公然跟手握大权的西太后对着干。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6)

如此这般,她不死谁死?

西太后连带着连詹王爷也恨上了,即使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詹王爷这样善于带兵打仗的王爷已经是十分罕见,但西太后依旧是想尽办法打压他。

这点可谓是人尽皆知,像宫里的常公公和太监王喜光都是门清。甚至常公公都敢直接不给詹王爷面子,甚至当着詹瑜和贵武面子说嫔主子死了,詹王爷也不大风光起来。

后来西太后更是利用詹王爷是主战派的身份,让其在庚子之变前,带领团人去做得罪人的事情。

等到庚子之变以后,为了赔罪,就将詹王爷推出,将其全家流放新疆,使其在半道上是郁郁而终。

从这里足以看出,詹王爷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7)

从父亲角度来看,皇宫是什么地方,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可以得到荣华富贵,也可以凄凉余生,就看如何小心翼翼地活人,如何站队。

二女儿嫔主子进宫,詹王爷能不知道西太后是实际当家人?

如果他平时多劝劝嫔主子,让她不要掺和同治帝和西太后的矛盾,让她不要得罪西太后,免得全家跟着受连累。

嫔主子就是再没有心机,也不会得罪西太后太死,日后也不至于有杀身之祸,并且连累了娘家。

再从父亲和政治家双重角度来看,詹王爷也是失败的很,二女儿嫔主子在宫中得罪西太后太狠,他这个时候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切断与这个女儿的联系,对其疏远,乃至不闻不问,意思是这个女儿做什么跟我没关系。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8)

然后站队西太后,表态支持西太后,这样西太后就是再难受,詹王爷善于带兵打仗可堪大用,又表态支持自己,还切断跟女儿嫔主子的联系,如此懂事,即使再冷落嫔主子,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怎么说也会留她一条命。

可惜的是詹王爷一没有规劝二女儿嫔主子,或许规劝过但是不成功。二是不切断与嫔主子的联系,以此保护双方。三是根本不表态支持西太后。

在从新疆出征回来以后,白萌堂客套道王爷辛苦了,詹王爷说为皇上效力不辛苦。

当时已经是光绪帝在位时期,你说詹王爷女婿同治帝在位,老丈人支持女婿很正常,可是光绪帝跟他可没什么关系,而且还是个傀儡皇帝,他如此说话,说白了就是不满意西太后独揽大权,是支持皇上亲政的。

还有嫔主子死后,詹王爷借题发挥,一直向宫中施压,看似要置白大爷于死地,实际上也将自己和詹王府逼上绝路。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9)

詹王爷一直向宫中施压,其实表明一个态度,就是很不满意自己女儿嫔主子之死,因此即使不敢直接发难西太后,也要恶心西太后一把。

白萌堂为什么敢算计詹王爷?

因为詹王爷站队错误,不表态支持西太后,只忠于皇帝。而医药世家,是属于西太后的小圈子,京城有白家老号,宫中有人在太医院行走,是西太后的人,所以才敢算计詹王爷。

嫔主子的死,牵扯到了白大爷,白大爷就是最好的替罪羊,但是即使詹王爷一直施压,即使贵武买通寿药房,改了药方,使白大爷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即使关家一直打辅助,西太后一开始也没有放弃白大爷这个自己人。

不是白萌堂自作主张非要上折子,给西太后的感觉就是平常你们受了我的好处,关键时刻让你们顶雷,你们还不愿意,所以大怒将白大爷判了斩监候。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像魏大人说的那样,闹个是非不分,最多是白大爷丢了差事而已,等两年风头一过,又可以重新起用。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10)

詹王爷难道看不到这一点吗,但是他依旧固执地向宫中施压,想要白大爷当替罪羊,说白了就是以此表明自己特别不满的态度。

西太后一看这詹王爷平时就不听话,现在又这种态度,肯定恨死自己了,当然不会放过詹王府,不过碍于詹王爷战功赫赫,倒也没有直接下手,只是继续打压。

因此之后的詹王爷就是西太后手中的枪罢了,利用他来打压异己,完事抛出去当替罪羊,罪名有了,便顺理成章的将詹王爷全家流放到新疆。

在京城屹立多年的詹王府,即使几年以后重返北京,也是一蹶不起,只能落魄地住到大杂院,詹瑜也没有继承了王位。

可以说詹王爷真的太失败了,教育不了女儿,做不了好父亲,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保全不了詹王府,即使重情重义,也没有好下场,这就是卷入宫斗的悲惨下场。

以此也可以看出像西太后这样的掌权者之心狠,即使你一心为国功劳赫赫,只要不站队于我,还对我不满,跟我对着干,只对皇帝忠心,那么你就是不行,就是不好的,就是要使劲打压,这样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清朝焉能不完,所以西太后死后3年,清朝亡国。

大宅门白占元最后结局(詹王爷逼死白大爷)(11)

谢谢观看,宋安之分析《大宅门》系列之第17期到此为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