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背景
“印第安纳”级战列舰的明信片
尽管,“印第安纳”级在通过美国国会批准时争议不断,但还是成为了美国“前无畏舰”的开山之作。
在“缅因”号和“德克萨斯”号获得授权建造之后,时间来到了1889年7月16日。当时,海军部长本杰明.F.特雷西召集的一个政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为期十五年的庞大海军建设方案。该计划,将包括建造10艘一级战列舰(最高航速17节,续航力5400-6500海里/10节)和25艘二级战列舰(航程2700海里/10节,吃水深度23.5英尺/7.2米)。这其中,能够进行远洋的一级战列舰将组成一支突袭敌人母港的舰队,阻止对方入侵本国。而短腿的二级战列舰将部署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保卫本土海域的安全,并对远洋战舰提供支持。她们将能够从北部的圣劳伦斯河(St.Lawrence River)一直航行到到南部的迎风群岛和巴拿马,还可以进入美国南部的所有港口。
考虑到成本原因,相关人员提议将负责近海防御的战舰分为三个等级。首先是,八艘排水量8000长吨(8100吨;9000短吨)的战舰,将安装4门13英寸(330mm)主炮;其次是,十艘7150长吨(7260吨;8010短吨)的战舰,将安装4门12英寸(305mm)主炮;最后是,五艘6000长吨(6100吨;6700短吨)的战舰,将配备2门12英寸或10英寸主炮。而两艘正在建造中的战舰——“德克萨斯”号和“缅因”号,将被归为最后一类。此外,还将建造167艘小型船舶,包括撞击舰、巡洋舰和鱼雷艇,总预算为2.815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海军过去15年的全部预算总和(经通货膨胀调整,相当于2009年的66亿美元)。
对这项计划,国会的态度犹豫不决,他们认为这是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和帝国主义的开始。甚至一些支持海军扩张的人也很谨慎;参议员尤金·黑尔担心,由于这项提案的预算数目太大,会被国会整个否决,而且不会为单独的战舰拨款。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1890年4月,美国众议院批准建造3艘8000长吨的战舰。这源于特雷西对国会的成功游说,他解释道:“由于这些战舰比预想的更加强大,将只需要12艘,而不是35艘”。此外,他还将南北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浅水重炮舰交给了各州的海岸警卫队,大幅削减了海军的日常支出。就这样,缓解了原本紧张的气氛,拨款也得到了参议院的批准。最后,在1890年6月30日,总共有三艘岸防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鱼雷艇获得了批准和拨款。
在这其中,3艘岸防战列舰就是后来的“印第安纳”级。她们是海军扩张计划中,设想的第一类型近岸防御战舰。将配备13英寸的35倍径主炮和新的5英寸(127mm)副炮,安装17英寸(432mm)的水线装甲,2.75英寸(70mm)的甲板装甲和4英寸(102mm)的炮廓装甲。
在实际建造中,由于军械局无法提供5英寸(127mm)速射炮,她们不得不采用8英寸(203mm)和6英寸(152mm)的副炮组合。虽然,这有助于击穿外国战舰的厚重装甲。但是,过于大型的武器,不仅使得射速降低,还带来了额外的重量。再加上安装了18英寸(457mm)厚的水线装甲带,让她们虽然在大多数其他方面都与最初的计划相似,但还是超出了原计划25%的排水量。
“印第安纳”级战列舰的线图
技术参数
“印第安纳”级原计划排水量为8000长吨左右。实际建成后,其标准排水量为10288长吨(10453吨;11523短吨)。
船体全长350英尺11英寸(106.96米),水线处长358英尺(109米),舰宽69英尺3英寸(21.11米),吃水深度为27英尺(8.2米)。
在建造完工时,船上使用的是重型的军用桅杆。但在1901-1911年期间,又被笼式桅杆取代。
舰上一般编制有32名军官和441名水兵。
“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的图片
设计特点
“印第安纳”级是专门为海岸防御而设计的,并非用于进攻任务。这主要体现在,该级只有中等程度的载煤量、相对较小的吨位和低干舷上,限制了其远洋能力。然而,她们全副武装,装甲严实,以至于在康威的《世界战舰》中,将她们形容为“在非常有限的排水量上做了太多的尝试”。
她们的舰型类似于英国人的“胡德”号战列舰(1891年),但船体短了60英尺(18米),并配备了一个由8门8英寸舰炮组成的二级火炮群。这是当时的欧洲战舰上所没有的,给予她们足够的火力。
最初,“印第安纳”级的设计是装有舭龙骨的。可当时的美国干船坞的条件,建造装有舭龙骨的战舰十分麻烦。因此,它们就在建造过程中省略掉了。但这也造成了“印第安纳”级的稳定性大幅降低,随之遇到严重问题。
在服役一年后,“印第安纳”号上的两座主炮塔就因为恶劣天气,居然从炮座上挣脱。由于炮塔没有集中平衡,它们随着船的运动左右摇摆,直到用粗绳固定住。四个月后,当她遇到更恶劣的天气时,便立即返回港口。这使海军确信,舭龙骨是必要的。随后,在所有三艘船上都安装了舭龙骨。
“印第安纳”级使用的往复式蒸汽机
动力系统
“印第安纳”级的动力来自两台立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双轴驱动。船上的四座双端苏格兰船用火管锅炉为蒸汽机提供蒸汽,而两座单端苏格兰船用锅炉则为辅助机械提供蒸汽。
这套动力装置的额定功率为9000马力(6700千瓦),设计最高航速达到15节。在战舰装备有限数量的燃煤、弹药和物资进行试航时,发现三者动力和最高航速存在显著差异,但均超过了设计值。具体表现为,“印第安纳”号输出9700 马力(7200千瓦),最高航速15.6节;“马萨诸塞”号输出动力为10400马力,最高航速达16.2节;而“俄勒冈”号最快,达到11000马力,最高航速为16.8节。
在设计时,船上只考虑装载400长吨(406吨;448短吨)燃煤;但在满载排水量时,船上可存储1600长吨(1626吨;1792短吨),甚至2000吨左右的燃煤。这可以让她们以10节左右的航速,航行约4900海里(“俄勒冈”号为5600海里)。
在1904年时,“印第安纳”号换装了八座“巴威”水管锅炉,其中四座带有过热器。而1907年时,“马萨诸塞”号也采用同样数量的锅炉取代过时的苏格兰火管锅炉。
舰上的13英寸主炮和8英寸副炮
武器装备
考虑到“印第安纳”级有限的排水量,她们安装了当时看起来非常强大的武器装备:4门13英寸主炮,8门8英寸副炮,4门6英寸副炮,20门6磅哈奇开斯速射炮,6门“马克沁-诺登菲尔德”1磅机关炮(乒乓炮),以及6具18英寸(450mm)鱼雷管。
主炮
“印第安纳”级采用四门13英寸(330mm)主炮,以双联装的方式,安装在舰体前后的两座炮塔内。火炮为Mark I型,炮管长35倍径,造价为53000美元/门 。使用1130磅(510公斤)重的穿甲弹和黑色火药的推进剂。俯仰角为-5° ~ 15°,水平射界为左右各150°。炮口初速为2000英尺/秒(610米/秒),射速1发/分。当处于15°仰角时,射程约12000码(11000米)。在6000码(5500米)的距离上,预计能穿透10-12英寸(254-305mm)的舷侧装甲。
最初,主炮塔的侧面设计为倾斜式装甲。但出于对空间的要求,必须更大的炮塔或重新设计炮架;所以,不得不取消原先的设计。
而且,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低干舷的船体导致甲板上浪严重,极大地阻碍了主炮塔的使用。另外,由于船上缺乏平衡主炮重量的压舱物;所以,舰体会朝着火炮瞄准的方向倾斜。这使得,主炮的实际最大仰角仅为 5°。否则,就会使一侧的主装甲带没入水下,另一侧则露出无装甲的船体底部。
到了1901年,美国海军曾考虑换装新的炮塔,以保持船体的平衡性。但那时,花费高昂的成本去升级已经严重过时的她们,是不合时宜的。相反,通过增加配重,解决了部分问题。而且,“印第安纳”号和“马萨诸塞号”还安装了新的瞄准器和提高重装速度新的弹药输送机。但总体而言,这四门主炮就从来没让人满意过。
副炮
“印第安纳”级的第一种副炮是八门8英寸35倍径舰炮。火炮型号为Mark 4,以双联装的方式布置在舰体上部结构的四座舷侧炮塔中,炮架型号为Mark 7型。虽然,它们的纸面火力很强大,但相邻炮位和上层建筑会因为炮口产生的爆风受损;所以,实际作用有限。同样,13主炮炮也存在这一缺陷。
它们使用260磅(120公斤)重的穿甲弹,炮口初速2100英尺/秒(640米/秒),俯仰角为-7°~ 14°。一开始,炮塔采用液压驱动;之后,被更快、更有效的电力驱动取代。射速也由19世纪末期的0.5-0.8发/分,提升到20世纪初的2-2.8发/分左右。
而4门口径较小的6英寸40倍径副炮则安装在主甲板两侧的炮廓中。
速射炮
“印第安纳”级装备了20门6磅哈奇开斯速射炮和6门“马克沁-诺登菲尔德”1磅机关炮。
其中,6磅速射炮的口径为57mm,射速为25发/分 。炮口初速为1818英尺/秒(554米/秒),射程4000码(3700米)。除了在6英寸副炮之间各布置1门外,剩下的全部位于船体的上层建筑和船桥甲板上。
而“马克沁-诺登菲尔德”1磅机关炮,布置方式为舰首和舰尾的炮廓各两门,剩下的两门安装在主桅的战斗桅楼上。
鱼雷
一开始,船上安装了6具18英寸(450mm)鱼雷管。它们分布在住舱甲板上,位于舰首、舰尾和中部两侧的水线上方。但它们离水线太近,不能在船移动时使用,打开又容易受到炮火的攻击,显得十分鸡肋。所以,在1908年之前就全部拆除了。
描绘“俄勒冈”号经过合恩角,前往加勒比海的图片
装甲防护
在“印第安纳”级上,除了甲板装甲、8英寸副炮的炮塔和司令塔使用传统镍钢装甲外,其余的区域均采用新的哈维装甲进行保护。
船上的水线主装甲带覆盖了船体全长的2/3,厚度为18英寸(457mm)。高度从水线以上3英尺(0.91米)一直延伸到水线下1英尺(0.30米)的区域。超过这一位置,装甲带逐渐变薄,一直在水线以下4英尺3英寸(1.30米)处,那里的装甲厚度只有8.5英寸(220mm)厚。在这之下,船体表面没有装甲,只有双层船底。主装甲带的两端与主炮的炮座相连,使用14英寸(360mm)的装甲舱壁进行封闭,形成中央装甲堡。在中央装甲堡外面的水线部分,隔间里装满了压缩纤维素化合物。可以在受损时,对破损处进行自动封闭。而甲板和主装甲带之间的船体装甲厚5英寸。装甲堡之内的甲板厚2.75英寸(70mm),之外的厚3英寸(76mm)。
船上的司令塔使用10英寸厚的装甲板锻造而成。而主炮塔的垂直外壁厚15英寸(380mm),主炮座则厚17英寸(430mm)。但8英寸副炮的炮塔外壁只厚6英寸,炮座也只有8英寸厚(200mm)。保护6英寸副炮的炮廓则有5英寸厚,而其他的炮廓、轻型火炮、弹药输送机、炮弹输送机和炮塔顶部都只有轻装甲进行防护。
关于水线装甲带的设计,完全是基于在吃水深度为24英尺(7.3米),载煤量400长吨(406吨;448短吨)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在实际服役中,船上的储煤量经常达到1600长吨(1626吨;1792短吨)。这让战舰的满载吃水深度达到27英尺(8.2米),水线主装甲带完全没入水中。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只要有可能,战舰都会处于满载状态,这使得她们的水线装甲带几乎毫无用处。
由于在设计中对这一点的疏忽考虑,激怒了政策委员会。他们于1896年召开会议,对现有的美国战舰进行评估,并提出了新的战舰的设计标准。即在以后的战舰中,装甲带的布置,必须考虑在船只处于2/3的最大载煤和载弹量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因此,之后的战舰并没有重蹈覆辙。
1914年1月的“俄勒冈”号战列舰
改装
在1908年,所有6英寸和大部分的轻型火炮都被拆除,以平衡主炮塔上增加的配重。
一年之后,船上加装了12门单管3英寸(76mm)50倍径速射炮。它们布置在船体中部和战斗桅楼上。
“马萨诸塞”号的绘画
各舰简介
“印第安纳”号(Indiana,BB-1)
1891年5月7日在克雷普父子造船厂开工建造,1893年2月28日下水,1895年11月20日服役。
在服役之后,她一直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活动。当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印第安纳”号隶属于海军少将威廉·T·桑普森率领的北大西洋舰队。她们奉命前往西班牙的圣胡安港,试图拦截并摧毁塞维拉上将的西班牙舰队。当时,西班牙人正从本土前往加勒比海,港口空无一人。在炮击了两个小时后,“印第安纳”号和舰队的其他成员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三个星期后,传来了海军准将施莱的机动舰队发现了塞维拉,现在正将其封锁于古巴的圣地亚哥港的消息。两天后,桑普森抵达目的地,增援施莱,并担任总指挥。随后,塞维拉发现他的处境危急,于是在1898年7月3日尝试突破美国人的封锁。一开始,“印第安纳”号处于封锁线的最东端,并因为引擎故障,没有加入对西班牙巡洋舰的追逐战中。但是,当西班牙驱逐舰“普拉顿”号和“狂怒”号出现时,“印第安纳”号就在圣地亚哥的港口入口附近。之后,她与“衣阿华”号战列舰等一齐开火,摧毁了这些轻装甲战舰。
描写“印第安纳”号在圣地亚哥海战中的画作
战后,“印第安纳”号恢复训练任务,并于1903年退役。在1906年1月,她又重新服役,作为训练舰使用,直到1914年再次退役。到了1917年,她再次成为一艘炮兵训练舰在一战时服役。最终,她在1919年1月31日退役,并重新归类为海防舰1号,原来的舰名被分配给了“南达科他”级的“印第安纳”号战舰(BB-50)。
成为靶舰的“印第安纳”号
1920年11月,她成为一艘靶舰,进行了水下爆炸和空中轰炸的试验,沉入浅水区。在1924年3月19日,她的船体当成废铁出售。
“马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BB-2)
1891年6月25日在克雷普父子造船厂开工建造,1893年6月10日下水,1896年6月10日服役。
描绘1898年时的机动舰队插图
在开始服役后,“马萨诸塞”号一直在美国东海岸进行训练演习。“美西战争”爆发后,她在施莱准将的机动舰队服役。当时,她们奉命寻找塞维拉的西班牙舰队。最终,在发现对方后,将其封锁在圣地亚哥港。在7月2日晚上,她离开封锁舰队,前往关塔那摩湾补给燃煤,错过了第二天的“圣地亚哥战役”。第二天,她返回圣地亚哥,与“德克萨斯”号一起向西班牙巡洋舰“雷纳·梅塞德斯”号开火,后者正被西班牙人凿沉,以阻塞港口入口。
成为靶舰的“马萨诸塞”号战列舰
在接下来的七年里,“马萨诸塞”号一直在北大西洋舰队服役,主要在大西洋沿岸和东加勒比海巡航。然后,又作为训练舰服役了一年,并于1906年1月退役。1910年5月,她再次成为一艘训练舰。在1912年9月,又进入大西洋预备役舰队,于1914年5月退役。在1917年6月,一战期间,她又重新服役,作为一艘炮兵训练舰。1919年3月31日,她最后一次退役。之后,她重新归为海防舰2号,原来的舰名被赋予给了“南达科他”级的“BB54”号。1921年1月6日,她在彭萨科拉浅海,作为靶舰击沉。之后的四年里,她的残骸一直成为海岸炮的炮击标靶。1925年2月20日,海军重新接管“马萨诸塞”号的残骸,并试图将之出售拆解,但找不到合乎资质的买家。1956年,海军第二次试图将“马萨诸塞”号出售拆解,但佛罗里达州政府介入事件,并最终接管了“马萨诸塞”号,让其残骸充当人工鱼礁及潜水点。1993年6月10日,佛罗里达州将“马萨诸塞”号列为水下保护文物。2001年,“马萨诸塞”号获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俄勒冈”号(Oregon,BB-3)
1891年11月19日在联合钢铁造船厂开工建造,1893年10月26日下水,1896年7月16日服役。
在1898年3月前,“俄勒冈”号在太平洋舰队服役。之后,她奉命前往美国东海岸,为与西班牙开战做准备。在3月19日,“俄勒冈”号从旧金山出发,并于5月24日到达佛罗里达的朱庇特湾,途中多次停留以补充更多燃煤。在66天内,完成了14000多海里的航行,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据《美国海军战舰词典》的描述,这次航行对美国公众和政府的影响:“一方面,这一壮举展示了重型战舰在各种海况下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扫除了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所有反对意见。因为,每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不可能指望花两个月的时间从一个海岸向另一个海岸派遣战舰。”之后,“俄勒冈”号奉命加入汤普森少将的北大西洋舰队,参加对圣地亚哥的封锁。她参加了古巴圣地亚哥战役,是当时唯一可以追上西班牙“克里斯托瓦尔.科隆”号巡洋舰的战列舰。她和“布鲁克林”号巡洋舰一起迫使对方投降。大约在这个时候,她获得了“海军斗牛犬”的绰号,最有可能是因为她在航海俚语中被称为“牙缝骨”的冲角,以及在南美洲巡航和圣地亚哥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毅力。
圣地亚哥海战的图片
战争结束后,“俄勒冈”号在纽约市进行了整修。之后,她重返太平洋,在那里她待了两年。菲美战争期间,她在菲律宾服役一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她又在中国吴淞口待了一年。到了1901年5月,她返回美国,进行全面检查。1903年3月,“俄勒冈”号重回亚洲水域,仍留在远东地区。在1906年4月退役前,她又返回美国。到了1911年8月,她又重新服役,但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并于1914年正式被列为预备役。在1915年1月2日,她再次加入现役,驶往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一年后,她又列为预备役战舰。在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勒冈”号成为西伯利亚干预期间运输船的护航战舰。1919年6月,她再次退役。但一个月后,在太平洋舰队抵达西雅图期间,她被临时任命为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检阅舰。1919年10月,她最后一次退役。在1924年1月,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俄勒冈”号不能继续从事军事活动。到了1925年6月,她被租借到俄勒冈州,并改为一座在波特兰的浮动纪念碑和博物馆。
矗立在波特兰的“俄勒冈”号的桅杆
1941年2月,“俄勒冈”号被重新命名为IX-22。由于二战爆发,人们认为这艘船的剩余价值比它的历史价值更重要,并将她出售。之后,她的残骸被送回海军。在关岛战役中,她成为一艘弹药驳船,并在那里待了几年。最终,她于1956年3月15日,在日本报废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