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致谢”是毕业论文中占有特殊地位、最“自由”、最有温度的部分。因为它不必再围绕选题去论证什么,不必再用“冷冰冰”的科学语体行文。“致谢”完全是毕业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它体现的不是毕业生专业方面的功底和科研实力,而是体现毕业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情商的高低。今年在审阅的近20篇俄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所看到的“致谢”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流于形式。只有一篇“致谢”把我带入了作者的意境。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篇成功之作,忍不住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

致谢

岁月荏苒,时节如流。行文至此,落笔为终。回首自己始于2019年金秋,终于2022年盛夏的硕士生涯,感慨万千。 时光三年竞绽放,三年时光逝匆匆。三年很短,短到还没来得及把所有应知应读的翻译书籍阅个遍,就把硕士帽的麦穗拨到了左边;三年很长,长到不知不觉已经可以用这门伴随自己七年的外语,来填满自己实现未来抱负的行囊......回望这三年,我不仅完成了从俄语语言文学迈向俄语翻译的学术过渡,从而得以沉入所喜欢的学术领域中畅游,而且完成了结婚、有女、入党三件人生大事。我感念这段时光,感念每一个时光下的每一个时间节点。竟一时难以分清到底是青春等于东师,还是东师就是青春。东师见证着我拉开人生前半途的序幕,母校聆听着我成长拔节的声音。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万分幸运在我的硕士生涯中遇到*老师,恩师以身作则,教导我们在做学问时要学术严谨,刻苦行舟,在做人时要堂堂正正,不负此行。我毕业论文撰写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指导和帮助,无数次审阅修改,换来今天的成文至此。我人生的重要关头,每一个节点都离不开恩师的关爱和鼓励,春风化雨,醍醐灌顶。句句教诲,字字珠玑,谆谆教导,受益终身。

东南西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我还要感谢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全体老师:感谢***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是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帮助,使我在三年时间里增进了学术水平,提高了翻译素质,实现了硕士生涯专业知识的扩展。

平生感知己,方寸岂悠悠。感谢我的各位同窗,感谢我的挚友柴雨桐、冯英达、赵昕昕、赵杰、尚虹豆、常婉婷、佟欣、于文文,你们在我20年求学生涯中不断给予我鼓励、帮助、呵护与支持,让我得以在与你们的相处中,修正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的不足,成为了更好的、想成为的自己。

春晖寸草心,山高海亦深。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姥姥、姥爷和家人们从小到大的培养和陪伴,让我得以心怀勇气与担当,敢于追求自己向往的一切。在童年时带我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在2017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名额后,将足迹又踏遍俄罗斯领土的14个城市,领略异国风情,拓宽见识与视野,让我活得真实而洒脱,恣意而飒爽。姥爷的鼓励到现在依然萦绕耳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是考验,也是幸运。”是你们,在我遇到考验时,为我穿上铠甲,温柔地鼓励我一路向前;是你们,在我偶遇幸运时,为我重整行囊,坚定地告诫我不慌不忙;是你们,一直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又普通又隆重地爱我,让我得以在24岁时看完硕士路上的风景,得以行文至此。

山河不足重,斯人若彩虹。感谢**先生和米***朋友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得以找到世上的另一个自己,在人生长河里,一见如故。让我得以担起责任的重担,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增加全新的人生体验,携手成长,笃定前行。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二人在侧,三生有幸。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愿我们一生平凡,但不平庸。愿我们眼明心心亮,远大前程。愿我们山高路远,再启征程。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毕业论文振奋人心的致谢(一篇有温度的论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