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艾。端午当天,人们一般会把艾草和菖蒲用红绳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2)

在古代,端午插艾作为辟邪之用,古人认为端午节在门前悬挂艾草、蒲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把艾草和菖蒲捆绑在一起呢?具体历史已无法考证,但民间却流传着一个有关艾草和菖蒲的凄美爱情故事。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3)

相传以前有一对恩爱夫妻,男子名为菖伯,女子名为艾妹。有一天,菖伯上山打猎时,一个深受重伤的男子路过,恰好被艾妹所救。古代社会,陌生男女独处终会引来世人的议论纷纷。艾妹为世俗流言所伤之时,菖伯并未选择相信他,反而和村民一起将她赶出村子,所以艾妹伤心之下远走他乡。

自从艾妹被赶出村子后,村子就遭遇了水灾、瘟疫,乡亲们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去外地乞讨了。而此时菖伯终于了解了事实的全部真相,但悔之晚矣,艾妹早已杳无音讯。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4)

而此时艾妹独自漂泊在异乡多年后,也有了回乡的念头。在归家途中,善良的艾妹途经紫金湖,捡到了几颗珍贵的紫金石。

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艾妹终于回到了自己思念的村庄。但那里早已田地荒芜,遍地流民,于是艾妹把捡到的宝石换成粮食,架锅施粥,分给乞讨的村民。

在外一直苦苦寻找艾妹的菖伯,不知道艾妹已经回到了村子里,万念俱灰,便跳河自尽。后来艾妹得知菖伯已死,也哭得气绝身亡。

村里人为了感谢艾妹的救命之恩,把艾妹葬在小山岗上。距离葬在河边的菖伯不远。第二年,艾妹和菖伯的坟地上分别长出了两种不同的小草,大家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取名艾草和菖蒲。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5)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在我国,端午插艾的风俗由来已久。古代民间认为,将艾草可以辟邪,有祈求家人健康的美好之意。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在门口挂艾的风俗。南朝梁的学者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而蒲草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剑型,便被视为驱除不祥的宝剑,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6)

随着时代科学常识的普及,当代人们不再相信挂艾草可以驱魔驱邪的迷信思想,挂艾蒿菖蒲也多是为了一种习俗的传承。其实古人端午悬艾,并非只因为迷信,现在看来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艾草和菖蒲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奇特的芳香可以驱赶蚊虫。每年端午过后,盛夏来临,伴随着气温上升,蚊虫泛滥,容易造成各种传染病。所以古人端午在门前挂艾枝、悬菖蒲,洒扫庭院,其实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挂艾叶菖蒲(挂菖蒲的真正缘由)(7)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