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初到16世纪末,中国正处于一潭死水的明朝中期。邻居印度则仍然只是个地理名词。美洲的印加帝国和黑非洲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而整个世界则是风云变幻,伊比利亚半岛上崛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颗牙",将各个处于分裂状态的大洲串联了起来,使得世界各地真正的成了一个整体。

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面积仅仅60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应该不到三千万。不要说远远不如当时的明朝。甚至还比不上当时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两个国家就犹如两颗"豆芽"。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1)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两颗"豆芽"竟然在15世纪到16世纪快速崛起,开辟新航路,"整合"甚至瓜分世界,确立自己的海上霸权。由两颗人畜无害的"豆芽"发展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獠牙"。而引发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兴趣的,却是印度这个"香饽饽"。

那么,"两颗牙"是怎么确立海上霸权的呢?

黄金传说,獠牙初露

香料的西传,十字军的东征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热传,使得西方国家相信,在遥远的东方,国家富庶,遍地黄金。而东方有一个富庶的基督教国家约翰王国的传说,更是吸引了欧洲人的兴趣。

在伊比利亚半岛各国中,首先独立的葡萄牙出手了。1415年,葡萄牙首先攻占了北非沿岸的军事和商业重镇休达。当然,这个时候它还不是想着确立霸权,他的目的很简单——驱逐盘踞在这里的穆斯林,清除他们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威胁。

驱逐很容易,可是驱逐之后在这驻军可就难办了,这不是葡萄牙本土,与葡萄牙隔着直布罗陀海峡,驻军的费用极高。

这时,驻守休达的亨利王子听说向南穿越沙漠可以到达一个布满香料、象牙和黄金的国家,亨利王子动心和。但是他不是组织商队穿越沙漠,而是另辟途径,由海路前往。于是,亨利王子的航海事业开始了。

1419年,葡萄牙船队发现马德拉岛,并对之进行殖民。

1427年,葡萄牙船队发现亚速尔岛,并对之进行殖民。

1434年,葡萄牙船队穿越当时欧洲人认为难以穿越的博哈尔角。

1436年,葡萄牙探险队在非洲发现金砂。

1441年,葡萄牙船队穿过布朗角,另一支船队带回来十个俘虏,并在里斯本进行出售,开启了持续400多年的黑奴贸易。

1448年,葡萄牙船队开始殖民阿尔金岛。

1448年,亨利王子在阿奎姆岛建立欧洲人在黑非洲的第一个殖民据点.

1460年,亨利王子去世,这时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已经到达几内亚湾,远至塞拉利昂。随着亨利王子的去世,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告一段落。

开辟新航线,发现"印度".

亨利王子的去世,使得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受到一定的打击,但并没有完全沉寂。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仍然任命富商费尔南.戈麦斯继续向南探索。费尔南.戈麦斯发挥他的商业才能,在新发现的地方建立港口、码头、货站、要塞,提炼黄金。获利丰厚。

在阿方索五世时期,葡萄牙在海上探索方面还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1471年还在黄金海岸地区(即今加纳)发现了金矿,还发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2)

金矿

1472年葡萄牙人完成了对赤道线的穿越。

看到有利可图,新上任的国王若昂二世又开始发展航海事业了。它派遣迪奥戈·康率领船队继续向南探索。迪奥戈·康发现了刚果河,并和刚果王国取得联系。他还到达到达今天安哥拉(葡属西非)海岸的圣玛利亚角。第二次航行时,他到达了克罗斯角,然后就悄无声息了,应该是死在那里。

奥戈·康发现更加激起若昂二世的探索兴趣。这时,葡萄牙人早已不满足于在非洲西海岸的小打小闹了,他们有更加远大的目标——穿越非洲,来到心目中遍地黄金与香料的国家"印度"。于是,1487年,若昂二世兵分三路,一路派遣阿方索·德·派瓦由地中海进入红海到达传说中的约翰王国(今埃塞俄比亚)。一路由佩罗·达·科维良由地中海进入红海穿越印度洋到达印度。最为重要的第三路则是由迪亚士率领船队穿越非洲西海岸,寻到由海路到达印度的途径。

1488年2月3日,迪亚士船队到达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并在3天后来到好望角。因为风浪很大,所以当时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3)

美丽的好望角

这一年的葡萄牙王宫中,来了一个中年人,他向若昂二世建议,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可以通过向西航行,到达印度和中国。这个中年人就是哥伦布。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向葡萄牙国王提议了。五年前他就曾向若昂二世提过相同的建议。这建议被若昂二世拒绝了。

有些人认为若昂二世愚蠢,因而错失了发现美洲的机会。其实是若昂二世精明过头了。以葡萄牙的航海技术,若昂二世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且知道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不过,葡萄牙航海家推算出向西航行到印度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穿过非洲向东航行到达印度的距离。更何况,若昂二世已经派人稳打稳扎,探索到了好望角了,眼看就要到达印度了,又何必多此一举?

碰了一脸灰的哥伦布不死心,哥伦布转而来到葡萄牙的死敌——西班牙王国那里。此时原先分裂割据的卡斯蒂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已经合并为西班牙王国。由原来的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共同统治,并在1492年攻占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统一了西班牙。

统一之后的前后的西班牙同样雄心勃勃,希望对外扩张。于是,在两次拒绝哥伦布要求之后,西班牙"双王"终于同意哥伦布的要求。

于是,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3艘舰船和120名船员开启了远航之路。经过2个月的长途跋涉,到了10月12日,终于到达美洲的华特林岛。哥伦布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印度"。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从此被揭开了。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4)

华特林岛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刺激下,葡萄牙加快向东探索新航线的速度。迪亚士之后,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1497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派遣达伽马越过印度洋,经过九个多月的远航,到达印度。这是西方人第一次通过远洋航行到达印度。之后,达伽马还两次到达印度,并曾任印度总督。

"牙"分世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来到葡萄牙,得意洋洋地向若昂二世讲述他发现了"印度"。而若昂二世则是告诉哥伦布,根据《阿尔卡科瓦斯条约》,他所发现的地方归属葡萄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西欧的宗教势力一向极为强大。葡萄牙、西班牙的统一战争,乃至对外殖民,都是打着基督教徒"收复失地"、驱逐异教徒的旗号进行的。教皇在其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1445年前后,葡萄牙势力强大,响应教皇的驱逐异教徒的号召,并且企图联合非洲、亚洲的势力,一起驱逐伊斯兰教。当时的教皇尼古拉五世十分欣赏,于是许诺说:"凡尚未被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葡萄牙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也就是把整个世界的大部分都划给了葡萄牙。当然,教皇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这可引起当时也在积极向外扩张的卡蒂亚斯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不满。1479年,两个王国通过卡斯蒂亚王位继承战争初步完成合并,并在战争中击败葡萄牙。与葡萄牙签订《阿尔卡科瓦斯条约》,规定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以南归属葡萄牙开发,以北则是归属西班牙开发。

世界就这么被瓜分了!

但是哥伦布发现的西印度群岛刚好在加那利群岛以南,所以按照《阿尔卡科瓦斯条约》,这是属于葡萄牙的!所以才有了葡萄牙国王跟哥伦布的那一段对话。

这可就让哥伦布郁闷了,因为,他的财富有可能打了水漂。它赶紧写信告诉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王大吃一惊,他们赶忙去求他们的朋友,也是西班牙籍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让他做主,不让葡萄牙指染他们发现的"印度"。偏心的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5月4日作出训喻: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300海里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把以西的一切土地的所有权和发现权给了西班牙。并不允许葡萄牙向东开拓。

我已将哥伦布已经寻获及正在探寻之新地,全托付给了西班牙管理。——亚历山大六世

葡萄牙极为恼怒,发出战争威胁。1493年,教皇出面调停,双方以子午线作为分界线。

但是,葡萄牙的国王若昂二世仍然觉得不满意。于是,1494年两国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划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海里的地方。世界第二次被瓜分。

《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签订后,双方紧张关系暂时缓解,并且分别向东和向西开拓。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当麦哲伦的船队和葡萄牙的势力抵达摩鹿加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以后,西、葡两国又犯难了,葡萄牙一路向东发现了它,西班牙一路向西发现了它,都符合《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于是两国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又发生了争执。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西面和东面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5)

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全球的瓜分

至此,整个地球几乎被"两颗牙"瓜分。

挑战伊斯兰,统治"印度"

"两颗牙"对全球进行瓜分,必然挑战了原先主宰一方的旧霸主——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从而引发激烈的战争。

"两颗牙"本来就是在反抗伊斯兰文明的过程中建立的。取得独立后,"两颗牙"都把对外宣传基督教,驱逐伊斯兰作为自己的任务。

葡萄牙开辟新航线的举动,对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伊斯兰文明的经济形成致命打击。

双方从陆上到海上,从北非一直蔓延到东南亚,都在激烈对抗。由于西葡两国在陆战上基本属于"辣鸡"级别,因此双方交手主要在海上进行。而且主要是葡萄牙跟伊斯兰文明势力进行。

在达伽马三次远航印度的过程中,双方就频频交手。1509年,双方海军在第乌发生大规模海战。阿拉伯海军大败。印度洋为葡萄牙人掌控。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6)

第乌海战示意图

在印度洋激战正酣的同时,印度次大陆也硝烟滚滚。葡萄牙人利用印度次大陆四分五裂的状况,渐次征服了一些沿海的小邦,例如第乌、达曼、萨尔塞特、巴塞因、乔尔、孟买、圣托梅和胡格利等,并设立印度总督一职。第一任印度总督是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

到了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时期,决定攻占印度果阿地区,巩固在印度西海岸的统治。

1510年,阿尔布克尔两次调集大军,终于攻占了果阿地区。并在果阿地区屯兵,将果阿建设成为一处殖民地及海军基地。

正因为葡萄牙取得辉煌的胜利,因此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自封为: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7)

葡萄牙帝国

西班牙的势力也不遑多让。1492年统一之后,就将殖民势力扩大到了美洲。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在海地建立了圣多明各城,这是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据点。之后西班牙在美洲的活动迅速展开。1508年占领波多黎各,1509年进入牙买加,1514年控制古巴。1518年出征位于现在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王国。1524年基本控制了阿兹特克王国。1529年,西班牙人皮萨罗开始征服以秘鲁为中心的印加帝国的征程。到了1535年,基本征服了秘鲁全境。

到了1536年,除了巴西之外的整个拉丁美洲都被西班牙收入囊中。西班牙人终于征服了哥伦布心目中的"印度"。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8)

西班牙帝国

剑指大明王朝

控制印度洋之后,葡萄牙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葡萄牙船队1509年到达马六甲,1511年到达摩鹿加群岛,并占领马六甲。开始了与东方世界的霸主——大明王朝的接触。葡萄牙的势力开始威胁到大明王朝的地位。但是大明王朝仍然不为所动,坐视葡萄牙人在东南亚扩大势力。

于是,葡萄牙人吃了豹子胆了,1517年,直接派船队强闯珠江口,直达广州。并且北上见到了当时在南京巡视的明武宗。

后来葡萄牙人在广东胡作非为,并且还向广东海巡队发动袭击。但是大明王朝可不像阿拉伯帝国那样好欺负,它决定给葡萄牙人一点颜色瞧瞧。1521年,双方在屯门爆发海战,葡萄牙战败。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9)

屯门海战示意图

1522年,双方在西草湾再次发生海战,葡萄牙再次战败。此后,葡萄牙北上,或与当地奸商勾结,或与倭寇联合,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的生意。并且在广东澳门取得了居住权。

西班牙征服美洲后,也没有停下脚步。它还派遣船队继续向西进行探索。最为著名的就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怀着和先辈一样的豪情壮志,想着通过向西航行,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他的主张遭到葡萄牙国王的拒绝。葡萄牙已经向东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航线。如果向西也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无疑便宜了宿敌西班牙。因为教皇子午线以西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于是麦哲伦来到西班牙,他的说法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原因很简单,西班牙也想找到一条向西通往印度的航线。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出发了。他们横渡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于1521年3月,抵达菲律宾群岛。根据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的约定,麦哲伦可以成为新发现领土的总督,并收取新发现领土财富的5%。但是麦哲伦兵少将寡,无法控制菲律宾群岛,于是麦哲伦挑起菲律宾群岛的部落冲突。在冲突中麦哲伦被杀死。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10)

开辟新航路

30多年之后,西班牙的殖民船队再次来到菲律宾,经过了十多年的殖民扩张之后,1572年,西班牙殖民者攻占马尼拉,开始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

西班牙在攻占菲律宾之后,也把矛头对准中国明朝。西班牙多次图谋攻打明朝,甚至当时的菲律宾总督都计划好了攻打明朝的路线和兵力。他认为明朝实力强大,得用两万兵力才能占领明朝。呵呵,也不知道西班牙人怎么计算出来的。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全军覆没,西班牙国力受挫,大规模进攻明朝的希望化为泡影。但是西班牙仍然在1624年占领了中国台湾北部。直到1642年被荷兰人驱逐。

印度尼西亚跟葡萄牙(半岛34)(11)

美丽的宝岛——中国台湾

总体而言,在对旧霸主的挑战中,西葡两国对伊斯兰文明形成致命打击,在大明王朝这里也是小有收获,取得不错的成果。

结束语: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颗"獠牙",妄图侵吞印度这个"大象",并为之孜孜不倦地进行奋斗,结果出乎意料,他们不仅仅控制了"印度",而且瓜分了世界,挑战了大明王朝的权威,还获得一定的利益,真是两颗厉害的"獠牙"。

那么,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何这么厉害呢?请看下一期:《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钢牙":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什么热衷于海上霸权》。创作不易,希望多多点赞、关注、评论,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大国崛起》

《全球通史》

《印度史》

《看得见的历史——西班牙》

《看得见的历史——葡萄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片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