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1)

咿咿呀呀学语,字词相连拼成一句。人类自称是高级动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具有语言,人类的社会活动也离不开语言,具有相同语言的族群也拥有类似的文化。

语言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手语等,识文断字后人们将语言用印刷的形式固定下来,而这些印刷物也成为人们学习的工具书,现代学校离不开印刷成书的教材。

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近些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已经出品了第N版,刚上学的孩子很难想象父母小时候学习使用的课本,而我们也很难想象清朝人的课本,特别是清朝时期的英语教材。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2)

世界语言大观

中国就有56个官方梳理的民族,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更多,而十里就不同风俗,人们所说的语言也互有差异。

根据语言学家统计,世界查明的语言有6000多种,而这些语言中有所谓的大语言和小语言,大语言就是使用人数比较多的语言,比如汉语、英语。

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小语种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因而也更珍贵。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语言最丰富的国家,600万人口却使用着800多种语言。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3)

在中国地理范围内,汉语是普遍使用的规范语言,但同时也存在着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有些少数民族只有口头语言没有书面语言,大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已经将汉语使用视作常态。

方言的存在更普遍,就算是两个紧邻的城市,语言的使用也是略有差异,南方和北方人说话更是需要翻译或者解释。随着人类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语言和大熊猫一样成为濒危的存在,六千多种语言中只有80多种是大语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每两周就有一样语言消失,两千多种语言是濒危语言,还有十多种语言位列垂危语言,只有本族群的一个人在使用,很是让文化保护者担忧。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4)

中国的西化进程

在地球上人为分为南北两极,同时也划分了东区和西区,中国被视为古老的东方,而美国、欧洲等国家是中国人眼中的"西方"。

对东西方的研究颇多,中国的国学大师们就在留洋之后作过对比,外国人也撰写过《西方的没落》这样的书籍。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地位特殊,虽然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方,但是在经济体质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西方,而日本人也最初发明了"西化"这个词。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5)

西化其实是东方人使用的论调,而西方人本身不会使用这个词语,他们多用"现代化"指代"西化"。

西化意味着向文明的转化,因为西方更早地实现了工业革命、城市化和现代化,所以西方仿佛是文明的终点。

一直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提倡多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借鉴西方的各种管理经验进行国内各领域的改革,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没有掺杂国外方法。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6)

这西化的过程带来了一些好处,留学生将先进的经验、技术带回祖国,也带来了人们对此的质疑,一些人认为中国过度西化会影响本土化的发展,也会让我们失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因而近几年教育部重新修改了教育教学方案,提倡将汉语的比例和考试分数提高,降低英语等外语在学习中的比例,以此来让大家切实重视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朝英语教材和英语学习

中国人学习英语从清代开始,之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很少和西方人接触。近几年有一本清代的英语教材浮出水面,教材是咸丰十年印刷的,四五十页的白纸黑字,由成都市民从重庆旧书摊淘回来,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7)

这部教材书页四周破损严重,但里面的内容还是清晰可见,每一页多是12个方格子,在每个方格子中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汉语句子,第二句是英语的翻译,第三句是用汉语标注的读法。

不看这本书,我们不会知道清朝人原来是这样学英语的,和我们最初学习英语的思维比较一致,将不会念的英语单词用汉语谐音标注出来。

比如我与朋友去做——To do with my friend,音标的谐音是"土 度 回复 买以 勿伦脱",这样念起来,谐音的音标并不是十分标准。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8)

总体看来谐音就是毫无逻辑的文字拼凑,不知道的以为是乱码,那时候没有复读机也没有网络视频,人们学习英语就靠这些"乱码"。

根据四川文献中心的专家推断,从这本教材的印刷、字体和内容上来看,应该是当时使用的教材,汉字注音学习英语的方法在近现代十分常见。

而我们再看到这样的教材还是会嬉笑起来,虽然小时候我们也曾这样标注过谐音——那些只有自己懂得的谐音。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9)

方法论——学习的苦功夫与捷径

英语学习一直是让中国人头疼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很惧怕英语,眼看着一些符号在眼前飘过,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人学习英语也以死记硬背著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单词之间的联系,对前缀和后缀完全不了解,英语老师怎么读我们就怎么读,最后形成了印象型、刻板型记忆。如果稍微变动一下,我们就需要重新识别和记忆。

清朝英文简写三字(咸丰十年的英语教材)(10)

学习英语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不过还是要巧记大于苦记,真正的语言学习是母语那样的无意识转换,如果我们用一门语言陈述自己的思想时,还需要经过思考和刻意转换,那么说明我们的语言学习还不够地道。

最好的方法是融会贯通,不过这也是最高级的方法,初学者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这样的谐音记忆对自己很有效果,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文/林伯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