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屯石窟

地址:北魏时以佛教圣地而著称的云岗沟内,距云岗石窟西北面8公里处。

吴官屯石窟的开凿,同云岗石窟是分不开的。在北魏时,武周山与山前的武周川,被尊为佛教的圣地,所以就在此山沟内大兴土木,到处开山凿窟,雕像建寺,绵延三十里。据唐代《广弘明集》中记载,“谷深三十里……石窟中七里极高峻,佛龛相连。余处时有断续,佛像数量孰测其计。”从以上记述中可以看出,这三十里断续绵延的佛寺窟龛,包括了云岗石窟、吴官屯石窟。   吴官屯石窟开凿于滨河的悬崖峭壁上,其下为武周川(今名十里河),河水自西北向东南。北处有十五个石窟,但规模很小。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1)

得胜马市

大同城北80里,是外长城的重要隘口。京包铁路与长城在此交汇,晋蒙两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于得胜口南三里建置得胜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仞(丈)余,门楼二”。

明王朝与蒙古靴靶部订立互市盟约,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大同地区的长城、烽堆也变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当作保卫和平的象征。这种和平局面维护了六十多年。 当时,得胜堡是贸易的主要市场。通过此市场,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豆、米、粮食等货物可以运往蒙古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牛、羊、马、皮毛等又可以输入中原内地。 如今,得胜堡虽经历代风云变幻,仍为蒙晋两省交通要道,也是蒙汉两个民族的商贸集散之地,人们来此既可购置所需商品,又可吊古凭今漫话开怀。

得胜堡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北约45公里

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约45公里。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得胜口明初始建,同时在关口南建有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该堡先为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

嘉靖二十八年(1549)宏赐堡参将移驻此堡。今堡城包砖多被拆走,保存有砖砌券拱南关门,关门洞上为十分精巧的砖雕图案。因年久失修,雕砖巳摇摇欲坠,今年,当地政府将关门重新包砖。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二大字,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2)

关门里亦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二大字。门洞内东西侧墙壁各嵌有石碑一块,西墙碑风化严重,字不可辨,东墙碑字迹清晰完整,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扩修得胜堡记事碑。

得胜堡庞大的城堡外墙、残破的瓮城和精美的砖雕城门让人感到辉煌与沧桑,中心楼台上的“朔镇”匾额清晰可见,与远处山上的烽火台遥相呼应。听说中国足球队出征汉城前曾在这里搞过热闹的活动,但却没有传来“得胜”的消息,看来“得胜”只不过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而已。

新荣区明长城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境内

明长城为古长城大同段遗址。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3)

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人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而进人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据现存长城实测,外长城分别由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天镇县境,在新平乐村与西路长城相交。天镇境内长城约105华里。存黄土夯筑的墩台61座。由天镇水磨口向西3里进人阳高县十九墩村界,至镇边堡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区境。阳高境内长城计100余里,现存夯土墩台119座。从阳高镇边堡向西约8华里进人大同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另一条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人左云界,这道长城当地人称“二道边”。南北两道长城共210华里。长城由大同砖楼向南进人左云县保安堡地界,至二十边向西北出左云进人右玉县界。长城在左云境内长约86华里。

以上这段长城在大同市境内约长501华里。大同市、浑源、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属内长城。浑源境内计160华里,灵丘境内长约190华里。明内、外长城在大同境内总长为800多华里。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登方山,越长城,攀堡台,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堆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

新荣境内长城有两条,是明代大同北部重要的两道防线,总长219华里。

其中外长城长153华里,内长城长66华里,沿边筑烽台350多外,护边城堡10座,马市交易堡一座(四城堡),设口五个分别为:镇川口、得胜口、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

沿内长城有著名的“边墙五堡”分别是: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镇河堡。新荣长城最有特色的就是从得胜堡到宏赐堡之间的一段长城,被誉为“紫塞长城”。

助马堡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

助马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是明长城山西段的屯兵官堡,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共称为塞外四堡。《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关于助马堡有如下记载:“本堡设自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砖包,周二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原设守备官一员内驻扎本路参将,除援兵外,守备所领见在旗军六百三十四名,马三十匹。分边沿长二十里三分,边墩二十五座,火路墩八座,市场一处,内小怀远等墩俱极冲。边外凉城儿一带皆酋首黄金榜实、摆户恰等部落驻牧。本堡设在极边,密迩穹庐,东接拒门等堡,西连保安,所谓外五堡也。迤东地势平旷,虏易长驱,马头山迤西,边在山内,无险可恃,较诸堡最为冲要.往岁虏患频仍,款后虏贪我饵,烽烟顿息,乃每市群酋蚁聚,情形叵测,抚处防范颇费经画焉。”这段话中,除了提供了助马堡本身的建筑数据外,还体现出两个重要信息:大量的军人、繁华的对外贸易。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4)

据《三云筹俎考》载:助马堡为嘉靖二十四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城周二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内驻参将守御,分守长城二十里三分,边墩二十五座。今堡城南墙、东墙有多处残圮,北墙高大坚固,保存较好。

“款和”(即隆庆和议)之后,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由仇敌转入友善。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朝廷在大同镇设置官办马市三处,分别是新平堡马市、得胜堡马市、守口堡马市。到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又在大同镇开辟许多新马市,包括助马堡马市、宁虏堡马市、灭胡堡马市、云石堡马市、迎恩堡马市、杀胡堡马市等,从而使大同长城成为“中三边”马市最多的地方。这些马市的繁华程度举世闻名,当时人们流行一句话:“金得胜,银助马”,大量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明朝政府的国库。——自从助马堡防务正式被归进明大同镇72城堡中,驻扎在长城沿线的庞大的军事力量,始终致力于保证该地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平与贸易,一直是长城存在的终极目标。

宁静寺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破鲁堡村北城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5)

宁静寺位于破鲁堡村北城墙下,系大同市保存较完整的辽代建筑之一。历经多次修缮,方得以保存至今。该寺现有大殿、中殿、偏殿、禅房等15间,殿内存有塑像60余尊,寺内还存有一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宏钟,一粗约2.5米的古榆,精美的明代彩绘壁画等。

宁静寺以其精巧复杂的建筑结构、丰富多姿的艺术造型和美好神奇的传说,闻名长城内外。

慧泉禅寺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西寺村

慧泉禅寺,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西寺村梁山东麓。因紧傍古“云中八景”的方山“魏陵烟雨”,历史上就是大同近效一处佛教胜地。慧泉禅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历史上几经毁坏、重修,近代又毁于“文革”。

从农历2002年四月十七日破土动工至农历2007年三月初八竣工开光,历时五年,佛教居士及信教群众数百人,捐资近三百万元,请大同市古建筑专家张呈富设计,按照大同市文物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要求,对慧泉禅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6)

新建的慧泉寺,在恢复原建筑的基础上,新增了观音殿、地藏殿、普贤殿、文殊殿、伽蓝殿、达摩祖师殿、藏经楼(钟鼓楼)、念佛堂、龙王庙、古戏台、流通处、碑廊等计四十一间殿堂等建筑。还新建了僧伽院、居士林两处院落。其中大修原建建筑511平方米,新建筑1431平方米,硬化广场2000余平米。重塑金身24尊,其中铜像4尊,木雕像3尊,其余皆为泥塑像。彩绘壁画面积250余平米。各殿堂檀替、过廊、垂花门等处木构建筑采用和玺彩、大金点、上五彩、苏式彩等彩画手法,雕梁画栋,精心彩绘。彩绘面积达600余平米。

重修后的慧泉寺气势恢宏,重叠有致,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一展过去古寺风貌。

弥陀山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北部

弥陀山座落在新荣区北部,背依古长城,雄踞拒墙、拒门二堡之间,山势平地拨起,山顶视野开阔,扼晋蒙交通要塞,历来为塞外长城兵家争夺重地,在历史战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深受当代百姓的爱戴,并赋予许多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有一本地人路逢连阴雨,在店内给“南蛮子”讲弥陀山的故事,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他讲了七七四十九天,才讲到了半山腰水罗殿,可见该山传说之多。在弥陀山众多的传说中,最数弥陀山的形成为著。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为弥陀山送来了“聚宝盆”,郭家窑、堡子湾两乡人民在山上植树种草,改造大自然,万亩樟子松成为全省“三北”防护林样板工程,弥陀山又开始渐渐恢复了本来的面貌,并以崭新的姿态为全区人民再做新贡献。

卧龙山滑雪场

卧龙山滑雪场雪场占地12000平方米,场内高有滑雪道、雪圈道、雪地摩托场地,装备了进口造雪机1台,雪道平整机1台及进名牌雪具500套,专业滑雪服200套。滑雪场配置了先进伸缩式拖牵索道,一期雪道长400米,可以享受在雪地上自由飞翔的感觉。并为游客提供了娱乐性极高的雪上飞碟和方向雪撬等项目。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8)

方山永固陵

方山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是一处以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

遗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文明皇后冯氏陵墓一“永固陵”及陵庙“永固堂”、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陵园门阙基址、“思远浮屠”遗址、灵泉宫池遗址以及登山的御道等遗迹。永固陵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大全排名(山西大同新荣区之旅游景点)(9)

永固陵陵园按中轴线规划布局,特别是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永固陵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认的北魏平城时代皇家陵园遗址,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