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现在很多的邢台人已经不再记得邢台过去的样子了,牛小城利用大量时间,在网络上搜罗这些记载着邢台历史的图片,希望能够将大家尘封的记忆开启,重温一下过去美好的时光,感受一下过去与现在邢台的巨大变化。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

邢台商场原来位于西大街,西大街曾经是邢台的“王府井”。改革开放初期,这座商场是邢台最大的购物场所,繁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家乐园超市。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

“三女塑像”曾是邢台地标性的景观,原来位于郭守敬大街与中兴西大街交叉口,就是到现在有些人说这个地方还说“三女塑像”那儿。记得过去邢台曾流传这样几句带有调侃意味的顺口溜“一个老头一头牛,三个女人一座楼”,“三个女人”指的就是“三女塑像”。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城市规划,“三女塑像”和“卧牛”雕塑一起迁出闹市区。“卧牛”雕塑迁到了达活泉公园,可是“三女塑像”却没有了踪影。我常说,邢台不缺少城市雕塑,缺少的是像“三女塑像”这样大气的城市雕塑。很怀念这座雕塑啊.......

人民公园的小火车曾是80后小伙伴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爸爸妈妈能掏5元钱让自己的孩子坐上几圈那应该是一件比较奢侈的娱乐活动了。由于当时这个娱乐设施很赚钱,后来达活泉公园也铺设了铁轨。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3)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时候,达活泉公园还是收门票的,两块钱一张。收门票的那个时候达活泉公园很安静,很像公园的样子,不像现在这么闹。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4)

邢台最早的火车站,小的时候经常跟大人来这里接送亲戚,所以这个场景很熟悉。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5)

我见过开元寺的大钟最早是在达活泉公园见到的,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这座大钟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觉得它很大,有时还会找块砖头砸砸大钟,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后来它一度还被搬迁到达活泉公园假山上的亭子上。只有现在,这座大钟才真正物归原处,安放在了开元寺。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6)

这就是传说中的邢台著名的塔坟,可惜现在已经无影无踪了,留下的只有这张照片了。就连现在这个地方的遗址也不叫塔坟了,据说邢台人比较忌讳这个“坟”字,所以就改成了“塔林”。你说,北京人怎么不忌讳这个“坟”字呢?北京现在还有“公主坟”、“八王坟”等地名,反正北京带“坟”字的地名很多。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7)

邢台新世纪广场的前身,图片的左下角还能看到原来城墙的土堆,你还能找到原来新华集贸市场的影子。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8)

邢台的电报大楼,是邢台最早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楼上的钟声,报时的时候整个邢台市都能听到。虽然这座建筑还在,但是已经很长时间听不到它那悠扬的钟声了......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9)

中兴东大街,很喜欢这样漂亮的华灯装饰效果,可惜现在没有了华灯。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0)

当年繁华的西大街市场,照片有点小,但是记忆在心里的位置却很大,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西大街那条小胡同里。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1)

新西街西头的煤建路,当年过铁路是有道口的横杆拦着的。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2)

邢台名人---郭守敬,“一个老头一头牛,三个女人一座楼”里讲的一个老头说的就是郭守敬。他的雕像一直矗立在达活泉公园的南门,只是现在看不到这个水池子了。当时建水池子有建水池子的道理,现在把水池子拆了也有拆的道理,反正都是人家说了算。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3)

当年的邢台露天体育场,过去邢台很多全市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记得最多的是,邢台召开公判大会都是在这里开的。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4)

邢台最早的出租车是由天津大发面的组成的,当时邢台大街上到处跑着都是“大蝗虫”。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5)

西关街最早的旅馆。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6)

“一个老头一头牛,三个女人一座楼”中的一头牛说的就是这座“卧牛”雕塑,也是邢台的地标性雕塑,后来城市规划把这头牛“牵”到了达活泉公园。说实在的,我对这座牛的造型是有看法的。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7)

“卧牛”雕塑夜景流光溢彩。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8)

邢台又一标志性的建筑,“一个老头一头牛,三个女人一座楼”里讲的一座楼说的就是清风楼。小的时候经常把它和天安门混淆。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19)

已经消失的豫让桥市场,曾经以小商品批发而闻名,有一段时间也因假烟假酒在全国而闻名。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0)

中兴东大街原来人民剧场广场前,照片上的二层小楼就是一个副食店,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打酱油。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1)

在人民剧场的西边有一个最大的“转楼”,“转楼”里分别有四个专业商场,记得东南角的是一个百货商场,东北角的是一个五金商场,西南角的是一个布匹服装鞋帽商场,西北角的是一个食品商场。你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这里玩大的,嘻嘻。照片右边露出的一角就是“转楼”西南角的那个商场,左边的就是邢台著名的二食堂。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2)

最早的达活泉公园,没有雕琢的痕迹,完全是一片原生态的公园。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3)

邢台工人文化宫,儿子小的时候经常带他在这里玩,记忆犹新。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4)

在邢台一中校园的西北角,至今还保留着一座日本侵华修建的碉堡,高3米,圆柱形,水泥圆顶,砖、混凝土砌成,围墙的四周凿有近10个大小不一、用来了望与射击的“枪眼”(瞭望口),地下部分约1米,内部面积很大,可以容纳十几个人在里边自由活动。该碉堡是邢台市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侵华日军的军事设施,既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铁证,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碉堡建于日军占领邢台初期的1938年,距今已有75年,比邢台一中的历史还要长。邢台一中的前身是1943年由太行一行署在赞皇县野湖泉创办的“晋冀抗日中学”,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之后迁到邢台,并改称为“太行联中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河北省立邢台中学”。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5)

西大街东头的穆盛斋回民食品店。

老邢台人的记忆(解开封存已久的邢台记忆)(26)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条小巷里------红影壁巷6号院,在我们的对面是健康女池,在我们的北面是一个邢台但是最大的理发馆,在小巷的北头还有一个工人男池。

---------------------------------------------

邢台同城微信公众平台

邢台地区与您心贴心的公众平台

xingtaitongcheng (长按可复制)

牛小城个人niuxiaocheng0319 (长按可复制)

来源:平民视觉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