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

2021年8月18日,裴桥镇苏楼村练某接到一通诈骗电话。同时,裴桥派出所接市局反诈中心指令,裴桥镇苏楼村的练某疑似被诈骗,需落实核查,及时劝阻。接到指令后,裴桥派出所民警立即电话联系练某,及时为其止损29万余元。事后,惊魂未定的练某流下感动的泪水说:“这是我的全部积蓄,准备买房子的……”

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总结(我看永城这五年)(1)

2021年8月27日上午8时许,新城派出所接110指令,名牌一条街某男装店内1000元现金被盗,指令速去处置。民警迅速赶赴现场,经过侦查和蹲守工作,29日上午10时许,民警在嫌疑人居住处将犯罪嫌疑人胡某抓获。

……

五年来,我市在全面实施乡镇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和农村“平安大喇叭”工程的基础上,强化街面屯警,重点开展治安守望、盘查检查、接处警先期处置、堵截响应等勤务工作,实现了“1、3、5分钟”快速反应;打造城乡快速反应警队,配备高性能“春风”系列摩托车100余辆,“铁骑队”走街串巷,人像识别等智能系统人机结合,情指行一体,抓获现行犯罪分子同比上升3倍;开展多角度全覆盖式宣传,针对易被骗重点人员,民警耐心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讲解,深入剖析诈骗案件特征,层层剖析、答疑解惑,揭露电信网络诈骗真面目,揭示作案规律,有力提升他们防范水平,帮助群众捂紧“钱袋子”,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五年前,诈骗犯罪分子还没有那么猖獗,现在一不小心就会被骗,不过幸亏民警宣传力度大,或进小区发放防诈骗宣传单,或入户宣传防诈骗APP的好处,并帮助下载注册。”市民刘敏说,“如果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没了,何来的幸福感、安全感?”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平安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一座城市和谐稳定发展的注脚。五年来,我市严厉打击涉枪涉爆、涉电信网络诈骗、涉盗抢骗、涉黄赌毒等突出犯罪,继续保持禁毒整治高压态势,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同时,伴随着平安永城、法治永城建设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群众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现在街上的见警率提升了,震慑了犯罪分子,我们心里也更有安全感了。”这是群众对我市五年来平安建设变化最直观的感受。

环卫工人的小康生活

“现在环卫工人是越来越受尊重,机械化工具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生活待遇也变好了,他们的生活也更舒适一些。”9月13日,说起近几年环卫工人的变化,从事环卫管理工作的张小燕深有感触。

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总结(我看永城这五年)(2)

几年前,说起打扫城市卫生,还是印象中的人工清扫,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但工作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卫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一些大型机械化清扫车辆和小型清扫车,可以满足城市主干道和背街小巷的清扫工作,给环卫工作带来便捷。目前,市区共有49条主要交通道路,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在保证一线环卫工人安全的同时,实现了环卫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作业型的转变,提高了城市管理品位。“现在环卫工人的工作主要是在机械车辆的配合下,以日常保洁为主,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张小燕告诉记者。

几年前,环卫工人“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由于工资低,一线环卫工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卫工人从几年前的每月600元工资到现在的每月1400元工资,他们的工资待遇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今年,我市启动了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工程,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馒头、包子、鸡蛋、粥等不同品种的早餐,保证让清晨作业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都能按时吃上一份营养早餐。爱心早餐工程是一项暖心的民生工程,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环卫事业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全社会对环卫工人的关怀与尊重。“大家对爱心早餐的评价真是太好了,早上能及时吃上热乎饭,解决了就餐问题,还节省了时间,可以更好地工作。”张小燕说出了广大环卫工人的心声。

近年来,随着我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环卫工人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认同和赞赏,主动配合环卫工人的工作。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关心环卫工人的生活,纷纷捐资捐物。“现在都叫我们‘城市美容师’,这个名字很好听。”在张小燕看来,“城市美容师”这个称呼不仅寓意着社会对环卫工作的新认识,也包含环卫工人队伍的自我肯定和价值认同。

“蜗居”到安居的转变

住房对于群众来说,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被赋予了“家”的寓意。近年来,为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采煤沉陷区安置房建设等各项惠民措施,让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总结(我看永城这五年)(3)

“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绿树环绕,交通方便,专门的活动室、生活超市、健身器材,多年的‘安居梦’终于实现。”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家住沱滨街道阳光社区的安置户吕永磊喜笑颜开。

吕永磊一家四口之前居住在沱滨街道张楼村代王庄的采煤沉陷区,他回忆说,以前房子矮小破旧,居住环境很差,日子过得紧巴巴,而几年前,随着安置房的建成,搬入阳光社区后,他们住上了楼房,家里自来水、天然气等各项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空气好,光线好,门前有绿化带、健身区,周围生活、娱乐设施齐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他和同村许多村民都住上了新房,还就近找到了工作,实现了安居乐业梦。

阳光社区属于沱滨街道安置区,近年来先后安置了1万余户居民。走进阳光社区,记者看到一栋栋整齐别致的小洋房美观温馨,线条分明的黄色外墙在阳光映照下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条沥青铺设的水泥路入区入户,家家户户楼前的小花园青翠欲滴。社区内,有的居民在健身,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聊天娱乐,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的生活气息。

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总结(我看永城这五年)(4)

阳光社区只是我市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改善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为抓手,不断实施建设安置区、保障性住房等民心工程,确保群众搬迁省心、就业安心、居住舒心。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各安置区、保障性住房内都会迎来乔迁之喜,大家热火朝天地布置着新家,期待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乡镇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工作总结(我看永城这五年)(5)

安居惠民暖人心。住上新房后,群众从“蜗居”到安居,一点一滴的变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从“有其屋”到“优其屋”的优越感,他们住有所居和住有所安的梦想已实现。

来源:今日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