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刘少奇之子刘源正在赴任中央武警总部副政委的路上,突然,身边的秘书着急忙慌地进来报告,说:“刘平平司长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北京解放军医院抢救。”

刘源倏地站立起来,来回踱步后,说:“立即赶往医院。”

“可是,您才刚从地方调上来,已经奔波了好长时间,身体恐怕吃不消……”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

刘源

没等秘书说完,刘源脱口而出:“她是我的亲姐姐,在这种危难时刻,我更应该陪伴在她的身边。”

原来,刘平平是刘少奇与王光美的长女,也是刘源同父同母的姐姐。但是,她的名字为什么很少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她的一生又在经历什么?为什么会突发脑溢血呢?又有怎样令人悲痛的结局?

生活顺遂的幼年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

刘少奇与王光美

1949年,北京中南海中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原来,这天不仅是中共机关领导人的乔迁之喜,还是副主席刘少奇喜得女的好日子。

毛主席、周总理等众人纷纷前来祝贺,有人问刘少奇:“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你准备在这样的好日子里,给新降生的女儿起什么名字?”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3)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沉思片刻,回道:“‘刘平平’,既希望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能平安,再无战火,也希望我女儿的一生都能平平安安。”

然而,世事难料,即便是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心愿,也终究未能实现。

因为身份特殊,所以刘平平自小就生活在中南海,与一众中国第一代领导渊源颇深。但是,在旁人羡慕的眼神中,她却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俨然与普通邻家出生的孩童别无两样。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4)

周总理

小时候,周总理邓颖超夫妇将刘平平当做亲生女儿般看待,每次见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然后关切地打量着她,问:“平平有没有乖乖吃饭呢?一定要长高长壮,要有健康的身体啊!”

毛主席也对刘平平格外疼爱,特别是见到她与弟弟刘源一同出现时,主席总是慈爱地做出手势动作,如果伸出要跟手指头,则是“平平”,如果是两根手指完成圆圈的形状,则是“源源”

对于刘平平而言,对毛主席的影响最为深刻。因为只要是在闲暇时间见面,主席都高兴地把她抱在怀中,翻出书籍,耐心地教她读些简单的诗词。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5)

刘少奇与王光美

然而,那时刘平平年幼吐字不清,经常闹出笑话,而一向严肃认真的毛主席也忍不住捧腹大笑。不过,或许是耳濡目染的时间太久,她偶尔也会说出独特的见解。

那天,中南海搭了戏台子,请人唱一出京剧《铁弓缘》。当看到其中角色将自己武器送给敌人时,刘平平忍不住开口问:“为什么送给坏人武器呢?这是做坏事,是不对的。”

毛主席没有解释,却禁不住点头,说:“平平很有阶级斗争的意识,将来也是一方革命者的做派。”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6)

毛主席

那时的刘平平并未真正了解那番话,不过,在往后的苦难面前,她才意识到主席的话中深意。

在中南海的成长日子中,各位领导人对刘平平的爱护令她倍感温暖,也让她拥有与苦难抗衡的勇气。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她因为学业的安排,不得不离开,去往新的住所。

不过,这一次离开,刘平平的命运开始走向下坡路。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7)

刘少奇

1963年,新中国正在逐步恢复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而刘少奇则作为先锋,前往柬埔寨视察。但是,国民党即便退守中国台湾,却依旧不肯善罢甘休,竟然秘密安排了刺杀行动。

虽然刘少奇勉强躲过一劫,但他们却把目标放在他在国内的儿女上面。尤其是刘平平的生命安全岌岌可危。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8)

刘少奇

幸运的是,周总理截获情报,将刘平平、刘源等刘少奇的孩子们提前接回家中照料,这才免去一场灾祸。

不过,当时的刘平平并不记得,只知道周总理叔叔急冲冲地打电话过来,要她带着弟弟妹妹们过去玩耍,甚至还向学习请假,一连待了好几天。

临走之前,周总理郑重其事地对刘平平说:“要好生照顾你的父亲。”她点头。但父亲刘少奇却与她聚少离多,每次外出归来时,都会带回礼物,算作对她的奖励。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9)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平平虽然想父亲多陪陪自己,但也知道父亲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身上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担,他们不能停下脚步,更不能理所当然地做自己的事情。

不过,即便父亲重责在身,但刘平平丝毫没有炫耀过,甚至还在学校内低调地隐藏父亲是刘少奇这件事情,有些时候,生活要比普通孩子更苦。

一次下课,周围的同学纷纷聚集过来,问她:“平平,你怎么穿着旧衣服啊?而且破破烂烂的,不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吧!”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0)

刘平平

刘平平连忙摇头,说:“这些不是破衣服,是我哥哥和姐姐的衣服。我们家生活很好,只是父亲教导我们家不能浪费,这些衣服都能穿,也不用买新的。”

同学们依旧面带疑惑,他们不知道的是,刘平平的父亲刘少奇清楚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艰苦情况,因此决定“以身作则”,要求家中勤俭节省,只要能吃饱,决不贪恋口腹之欲。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1)

图源网络

刘平平及其他兄弟姐妹从未有过丝毫抱怨,而且还将父母的话“奉为真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原本像大树般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父母,竟然也会毫无预兆地倒下。

尤其是刘平平,她的人生不仅发生了改变,也遇到了全新的机遇。

破茧后的巨大重生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2)

图源网络

1966年,正在高中上课的刘平平突然得知父母被下放的消息。她手足无措,心中更是充满疑惑。因为在她心中,父亲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母亲更是安分守己。

然而,现实的状况容不得刘平平纷说,甚至她也在不久后受到影响,被陌生人带去审讯。见见她一问三不知后,直接把她关进监狱。

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年仅18岁的刘平平始终独自一人,得不到外界的任何信息。偶尔接受审讯都成了她难得的欢愉。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3)

图源网络

后来,刘平平回忆那段痛苦时光时,依旧泪光闪闪,说:“那些记忆如同附骨之疽,无法消除。”但是,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重创的同时,她依旧没有放弃希望。

1970年,关押刘平平的牢门被打开,她的眼睛出现亮光,但监管人员的一句话,让她再次陷入痛苦。

“你目前还不能回家,需要下乡接受知青劳动!”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4)

右一刘平平

“我的父母怎么样了?他们回家了吗?”

“管好你自己。”

刘平平充满着对父母的担忧,但也只能颤颤巍巍地走出牢门,坐上了开往“北大荒”的班车。彼时的她刚出虎穴,又踏深渊。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5)

图源网络

昔日娇生惯养的“公主”,不仅面目蜡黄、身材消瘦,而且在劳动场里的劳作中,三天两头地受伤,甚至出现强烈的水土不服的症状,几乎没了半天命。

不过,刘平平没有丝毫抱怨,每次都会捡最重的活儿做。即便遇到挫折,也总是拍拍腿上的尘土,重新站起来劳作。

当时,一同工作的知青们纷纷夸赞她是吃苦耐劳的好手。但是,没人清楚她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她在背后究竟吃了多少苦头。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6)

图源网络

直到1971年,一场姗姗来迟的噩耗,不仅让刘平平暴露了身份,也让她见到朝思暮想的母亲。

这天,刘平平正在马场喂草,一行人急冲冲地朝她走来。她以为对方要送自己去新的劳教地方,慌张地后退几步,而后强撑着身体。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7)

图源网络

打头的人问清楚刘平平的身份后,叹了口气说:“你父亲刘少奇在1969年病逝后,以‘刘卫黄’的假名被送往火葬场火化,因此耽误消息的传递。”

“我……我父亲离开了?”

刘平平跌坐在地上,不敢置信地摇头,紧接着抬头问:“我母亲呢?她还好吗?”

“找你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你母亲她忧思成疾,一病不起,组织特别安排你去探望。”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8)

图源网络

原来,刘少奇与王光美分别关押在不同地方。期间,两人想尽办法洗清冤屈,等待重逢,但刘少奇却重病缠身,无论医护人员如何抢救,最终还是离世,而王光美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成,因此病重于床榻。

刘平平着急忙慌地赶到王光美的居住地点。但看到苍老的母亲后,她终于情绪崩溃,嚎啕大哭。王光美则爱惜地抚摸着她,说:“平安就好。”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19)

刘平平与王光美

母子俩见面后,没有对悲惨经历的哭诉,自始至终都重复着同一句话:“要相信国家,相信组织,我们肯定会大团圆的。”

刘平平把这句话当做动力,再次赶回劳场。但是,其他知青们也意外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没有往日的热情,只有零散几人依旧无所顾虑地朝她打招呼。

值得一提的是,刘平平与其中一男知青相处融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对方家长知晓她的身世后,强迫两人分手,这段稚嫩的初恋因此夭折。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0)

刘少奇

不过,经历身体和心灵上的重创和恢复,刘平平俨然有了比同龄人更强大的内心。她怀着一颗平常心,继续在贫苦的劳动场努力,没过多久,便被调往酿造厂工作。

虽然比劳动场内的工作要轻松很多,但酿造厂需要技术型人才。而刘平平在学校中是名好学生,却对这种技术一无所知,只能重新学习。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1)

刘平平

刘平平想不到,被生活推着前行的她,竟然也会找到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是关于酿造技术的创新,也因此成了厂子的技术骨干。

1973年,刘平平在下乡劳动中已经做出一番成就。此时,组织上传来消息,让她前往济南军区后勤部工作,而后被调往食品研究所。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2)

周总理

1976年,在周总理的协调下,刘平平与家人在北京团聚。这一次,他们不会再分离,而是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与弟弟刘源在军队中的成才不同,她却走一条民生之路。

英年早逝的创新人才

1980年,刘平平决定前往美国深造食品工程专业。但是,刚团圆不久的离别,让母亲王光美不由得担忧,问:“平平,你一个人到美国留学,能照顾好自己吗?”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3)

刘平平与王光美

“母亲,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而且父亲在世时也教导我们,竭尽全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我身为他的女儿,绝对不能掉队!”

刘平平的眼神中依旧充满着坚强不屈的目光。在获得母亲同意后,她还专门改名为“王晴”,再次隐藏身份抵达纽约学习。

可是,异国他乡的生活依旧困难重重。刚到时,刘平平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住在残破不堪的阁楼上,只能勤工俭学,勉强吃得起饭。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4)

图源网络

但是,重试课本的欣喜让她充满着激情与动力,从未落下过一节课,甚至把难懂的问题记在本子上,向教授讨教。

功夫不有心人,在留学美国的四年时间里,刘平平获得营养科学与物理学双学士学位,而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双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也让她在国际学术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5)

刘少奇

当得知刘平平执意要会带中国时,不少老师和同学都劝她应该留在美国的大环境内,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她却坚定地拒绝,说:“我的根在中国,离开它,我什么都不是!”

这句话是刘平平的初心,也是父亲意志的传承。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6)

图源网络

1986年底,她回国担任北京食品研究所副所长。她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以开发豆浆生产线的方式代替传统工艺。经过不断研究和试验,1987年,全国第一条方便快捷的豆浆生产线正式开动。

此项改革震惊了中国和世界,越来越多人看到刘平平的成就。尤其是得知她是刘少奇的女儿后,心中更加敬佩。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7)

刘少奇

很快,刘平平先后调任科技质量司司长、中国营养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烹饪学会理事。职位的增多,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而她的身体也在工作中渐渐生出了问题。

1998年的这天,刘平平在巡视生产线时晕倒。医生检查后发现她因操劳过度,陷入植物人状态。作为弟弟的刘源始终守候在病床前,却没有等来她的苏醒。

刘少奇三女刘平平(刘少奇三女刘平平)(28)

刘平平

2009年,刘平平病逝,生命归入尘土后,天上却升起了一颗只属于她的星星,命名为“王晴”,永远照亮着后世们对于食品创新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