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在我军历史上,有不少将领文武双全,有的即会撰文拟稿,又会行军布阵;有的既懂政工,又会耍枪弄刀。其中有一位将领,文可撰文拟稿、通晓政工,武能指挥作战、与敌搏杀。这位将领就是受到毛、朱盛赞的彭雪枫将军。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1)

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1907年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他从5岁开始,就跟随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兼习武强身,从小文武兼修,为彭雪枫的人生打下了基础。彭雪枫18岁那年,在育德中学接触了进步思想,入了团,开始了革命生涯。

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做过兵运,后来到地方干过农运,后跟随部队到了井冈山。1932年,彭雪枫指挥红二师参加宜(黄)乐(安)战役,歼高树勋残部;1933年5月,调任红四师政委,率部入闽,连战连捷。作为一个没有在军校学习过的指挥员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和他平时的学习观察和战斗历练密不可分。最能体现彭雪枫带兵打仗能力的战例,则是1935年2月彭雪枫带红5师13团攻打娄山关,当时彭雪枫任13团团长。

长征中,当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发现,穷追不舍的蒋军已集结40多万兵力向他们合围而来,并且长江沿岸正是蒋军围追堵截的重点防线。

为了避敌锋芒,红军从川南转移到云南扎西整编,接着出其不意攻克桐梓县城,让蒋军摸不清楚红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个时候,红军分析敌人前期是围绕会攻川南以及防止红军北渡长江展开兵力部署的,那么黔北必然兵力空虚,于是在1935年2月25日晨,命令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挥部队乘虚占领娄山关。彭德怀将主攻娄山关的任务,交给了彭雪枫指挥的红13团。

接到任务,彭雪枫立刻带领红13团开赴娄山关。2月25日9时,红13团在行军途中与黔军主力杜肇华旅第6团遭遇。狭路相逢,红13团官兵作战英勇,将黔军这个主力团打得仓皇逃命。

杜肇华带着第6团一路逃到娄山关,赶紧布防。6团团长刘鹤鸣一面在隘口两侧的高地依托现有工事部署重兵,阻止红军正面进攻,一面安排其它兵力,继续在娄山关加筑工事。他们希望能够坚守娄山关数日,直到援兵前来。如果红13团不能快速攻下娄山关,不仅黔军会很快派人增援,而且蒋军吴奇伟部也会赶来相助,届时红军将面临危险局面。鉴于此,红13团不仅要拿下关口,而且要迅速拿下!

彭雪枫带着红13团刚到娄山关,就立刻组织进攻。虽然红军作战英勇,但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占了先机,红军的进攻被卡在了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眼见正面强攻不行,彭雪枫认真观察地形,决定安排人员从侧翼的崖壁摸上点金山。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2)

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战斗实景还原

点金山侧翼崖壁很陡峭,一般人看来就是绝路。但彭雪枫自幼习武,判断只要身手灵活,是可以攀上崖壁的。果然,红13团中有一名战士,徒手爬上了崖顶,用绳子将突击队员一个个拉了上去。在正面火力的配合下,偷偷摸上崖顶的突击队出其不意杀入敌阵,占领了点金山。

红军拿下点金山,敌人的娄山关防线立刻吃紧。敌6团组织“敢死队”想要夺回阵地,周围的黔军部队也纷纷赶来支援。红13团在彭雪枫的指挥下顽强坚守,巩固了点金山阵地。下午4时,彭雪枫先指挥4名步枪手精准狙杀敌人阵前督战官,接着在军团火力掩护下,率领13团官兵连续发起5次冲锋,顺势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多座山头,突破敌人防线,在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关口。敌人被迫退守关南,红13团圆满完成主攻娄山关的任务。

25日晚,后续部队赶到,接替红13团继续战斗,26日完全拿下了娄山关。26日傍晚,毛主席登上娄山关,察看刚刚结束战斗的战场。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让他十分感慨,后来创作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3)

娄山关前的石壁上刻有《忆秦娥·娄山关》

这是红军第二次攻克娄山关,其作战难度与第一次不可同日而语。毕竟第一次攻克娄山关,是从遵义往娄山关进攻,是从里向外突破,而且对手是刚刚在乌江战役中被打得溃败的黔军杂牌林秀生部。第二次攻克娄山关,则是从外向里攻,需要直面娄山关的险要,对手则是黔军的主力部队。

除了带兵打仗勇猛,彭雪枫身手也好。虽然他在我军战将中,没有像许世友那样留下很多关于武艺的故事,但在熟悉他的战友们看来,他自幼习武,抗战时期创建骑兵团、改良马刀,是一位“会家子”。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4)

彭雪枫将军

抗战时期,彭雪枫率领的抗日武装一直在豫皖苏发展。由于此处地处中原,多平原、少山地,所以彭雪枫一直想创立骑兵部队,利用骑兵在平原上的高机动性,少则负责警戒、通信,多则可以运动游击歼敌。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彭雪枫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此时,已经将新四军列为“匪军”的蒋氏立即命令汤恩伯,率领10万部队进犯豫皖苏边区。为了维护抗日战线,彭雪枫一边率领四师礼让避战,一边写信给国军将领。但一些消极抗日的蒋军冥顽不灵,寻找各种时机进攻新四军四师,给四师造成伤亡。其中最严重一次,是四师在津浦路西遭敌人骑八师突袭。

骑八师是蒋氏专门从西北“马家军”处调入中原的骑兵精锐,在平原地区,他们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骑八师与四师遭遇后,不待交涉,立刻向四师发起冲锋。等到四师反应过来,开枪拦阻,但骑兵的速度一旦跑起来,寻常步枪很难命中。当骑兵冲到四师的步兵面前,长马刀对上短步刺,战局几乎是一边倒。结果,四师遭到重创。

这次教训,让彭雪枫下定决心要组建骑兵部队。他专门从新疆请来曾经参加过苏联红军骑兵部队的周纯麟担任骑兵团长,教授战士骑术、刀术和骑兵战术。为了给骑兵团配齐战马与马刀,彭雪枫把部队所有战马都集中起来,并专门腾出经费购买战马、打造马刀。

彭雪枫仔细比较了苏军、日军以及“马家军”骑兵的马刀后,亲自设计了一款马刀。这种马刀比日军马刀长5厘米,比“马家军”马刀长10厘米,刀身较细且刀柄上有护圈,再配上彭雪枫设计的几个马上挥刀动作,可增强骑兵的劈刺威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骑兵团果然在实战中发挥极大的作用。1942年夏收时节,为阻止日军外出抢粮,骑兵团在得到情报后,立刻派出一个营奇袭几百名抢粮的日伪军。这个骑兵营在短短9分钟时间里就砍翻300多名日伪军,杀得剩余日伪军赶紧跪地投降。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5)

新四军四师骑兵团被誉为“红色哥萨克”

更厉害的是,1944年骑兵团终于有机会与骑八师交手。此役,骑兵团平日扎实的训练功底展现无疑。他们除了马上射击命中率极高外,而且近身格斗也占了上风,特别是彭雪枫改良的马刀,攻击范围远大于骑八师配备的马刀。“一寸长、一寸强”,骑兵团以600人打败了骑八师2000人,报了三年前的血仇,彭雪枫改良的马刀也被大家津津乐道为“雪枫刀”。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6)

这些都是彭雪枫能武的故事,至于彭雪枫能文的故事也有很多。

首先,作为早年从事兵运、农运工作,还当过政委的彭雪枫很重视抓好政工。当年流传新四军四师有“三件宝”,除了前面提到的骑兵团外,剩下两件就是《拂晓报》和拂晓剧团。虽然军队创办报刊以及建立文工团并非彭雪枫首创,但新四军一个师级单位就关于通过办报、搞演出来抓政工,这体现了彭雪枫的特殊才能。《拂晓报》和拂晓剧团通过兵说兵事、兵演兵事,活跃了官兵物质文化生活,而且通过文章与戏剧在潜移默化中对官兵、乃至普通群众进行影响。拂晓剧团刚成立的时候,彭雪枫就提出要求,要剧团编一些配合当前抗日斗争的小话剧和活报剧,向群众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揭露汉奸和伪军罪行,打击日寇气焰。

清朝以来娄山关所有战役(血战娄山关自创)(7)

彭雪枫(右一)、张震(后排左一)与新四军拂晓剧团的团员们

彭雪枫的文笔也非常好。他除了撰写过《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关于军事方面的教材外,还在知名报刊上发表过文章。1929年,当时只有22岁的彭雪枫就在《国闻周报》副刊上发表了《烟台纪行》,后来四师创办了《拂晓报》,他经常在《拂晓报》上发表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为了发动群众,有的是为了维护战线,还有的则是对时事的评论。彭雪枫曾经设想,有一天战争结束了,他去当一名新闻记者。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新四军将领,在1944年的八里庄扫顽战斗中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