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表面计算,海洋占了地球的近70%。可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指出,我们只探索了海洋的5%。我们对海洋的了解,甚至都没有对月球和火星的多。

在这3.5亿平方千米的湛蓝之下,藏着许多未知之谜。今天我们就来盘点7个鲜有人知的关于海洋的奇特自然现象。

水龙卷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

希腊哈尔基季基州附近的海龙卷 @Alex G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或龙吊水等。水龙卷(waterspout)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饱含水气快速旋转的气柱状水龙卷,危险程度不亚于龙卷风,内部风速可超过每小时二百公里。

水龙卷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实质上栖霞市的水龙卷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 要是有上旋式的陆龙卷向海面移动,行进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水龙卷。

水龙卷的直径一般比陆龙卷略小,其强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在海上往往是集群出现,1971年7月底一张卫星云图上就显示出有7个水龙卷。水龙卷的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并且一般是垂直向下的,但有时因上空风比地面风大,它的上部会顺气流方向倾斜,一般就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移动路径,采取措施避开,就可免遭其害。

卡布奇诺咖啡海岸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5)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6)

图片是2007年悉尼的一处海岸突然出现的卡布奇诺海岸(Cappuccino Coast)

看起来大海又调皮了,制造了一大杯卡布奇诺咖啡?其实这些泡沫是由盐、腐败的海藻和海洋生物搅拌形成的。

水下湖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7)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8)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9)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0)

水下也可以有湖泊。这可不是什么文字游戏,水下湖(underwater river)是湖底或海底由含盐量很高的卤水形成的湖泊。

水下湖的湖面,也就是密度较低的上层水域和密度较高的盐卤水的交汇处被称为盐跃层(halocline)。当然了,水下湖往往是死亡之湖,因为它们过高的盐度使生物很容易在里面脱水死亡。

上面的图片是墨西哥著名的“小天使洞”(Cenote Angelita) ,它是由石灰岩洞塌陷形成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1)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2)

地球脉动2》中,误入海底盐卤池的鳗鱼痛苦地挣扎,所幸最后逃出

泾渭分明的交汇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3)

欧洲的西班牙和非洲的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看起来没有混合

在一些入海口附近,海水和淡水会剧烈混合,但在另一些入海口,海水和入海的淡水会缓慢地混合。这些不同密度的水体缓慢混合的入海口被称为盐楔湾(salt wedge estuaries)。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4)

巴西内格罗河的入海口

海水和淡水的混合速度取决于淡水入海时的流速,当地的风向和风力,以及潮差(高潮和低潮间的高度差)等因素。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5)

欧洲的罗纳河与阿尔沃河交汇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6)

霜花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7)

在浮冰刚刚形成,并且附近的大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就容易形成霜花(frost flowers)。海面的霜花也是微生物的乐园。在北极和南极附近的海域容易找到霜花。

死亡冰柱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8)

@Doug Anderson & Hugh Miller

在南极的冰冷海水中,有一种可怕的死亡冰凌,它们就像一条毒蛇,所经之处行动缓慢的生物无不暴毙。

这种含盐的冰柱叫做死亡冰柱(brinicle),死亡冰柱会在两极的冬季自然形成,最开始是在1971年由美国海洋学家 Paul Dayton 和 Seelye Martin 发现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19)

死亡冰柱的具体形成过程是这样的:海水表面已经结了一层冰。温度高的海水因为密度更小而容易上涌。当下方温暖的海水上涌时,就会和浮冰接触,并被降温。

由于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盐本身无法和冰结合起来,因此上升的海水中只有部分水分子和浮冰结合,剩下的海水变成了更咸、密度更大的卤水,愈发不能结冰,只能重新下落回到海洋深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0)

在这些变得更冷、更咸的海水在下落的过程中会使附近的海水结冰,并让这些冰块围绕形成一个冰柱。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1)

从附近观察的话,就会看到一个向下生长的冰凌,它的生长速度大概是每小时30厘米。

如果条件允许,冰冷的海水会继续下沉,直到沉入海底并扩散开来,并继续使海底的海水结冰。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2)

死亡冰柱吞噬海星和海胆,来自探索频道纪录片《冰冻星球》

这就是它致命的原因了,因为海底的生物会因为来不及反应而被冻住。当然了,只有那些移动速度比死亡冰柱还慢的生物才会遭殃,比如海星还有海胆。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 Andrew Thurber 表示,“曾经有死亡冰柱经过的地方,会形成小小的盐卤池,我们管这种海底盐卤池叫做死亡黑池。它们看起来清澈见底,但是里面有很多海洋生物的骨骸,这是那些不小心掉进去的倒霉蛋留下的。”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3)

水下漩涡

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水下漩涡。感觉像是世界的边缘,庞大的漩涡似乎要把整个印度洋给吞噬了。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4)

荧光海滩

“荧光海滩”又称“火星潮”,由发光浮游生物形成,这一现象是在马尔代夫蜜月旅行的Will Ho意外在海边发现的。

2015年1月22日,中国香港海岸出现蓝色荧光海滩,景象壮观。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5)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6)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7)

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所谓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萤火虫的发光就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种生物发光现象。

海水中能够发光的生物种类相当多样,从单细胞的甲藻类,到腔肠动物诸如发光水母、环节动物如海生多毛类、软体动物如各种发光头足类、以至于节肢动物的磷虾和海萤等。从大连这次“荧光海滩”现象来看,可以排除体型较大水母和头足类,而海萤等节肢动物无法产生如此强烈的荧光,因此最有可能的是甲藻类单细胞生物繁殖所致。

冰冻甲烷气泡

死去的有机物质落入水底形成甲烷气泡,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甲烷如果被陷于冰冻水中,就会出现这种景象。要记住哦,气泡溢出来的时候千万不要点火柴或吸烟。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8)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29)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0)

在冻土带的小池塘里,很容易发现甲烷气泡。你可以运用慢门和小光圈,令这些迷人气泡的身姿纤毫毕现。由于一年中的这个时节阳光会投下长长的阴影,因此没法使用三角架,只能艰辛地站在冰面上,长时间紧紧握住相机一动不动地进行拍摄。整个拍摄过程极其不易。

温馨提示:看着这些美丽的图案,人们很容易忘记它们是有害气体。以单位分子数而言,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

大蓝洞

巨大的海底洞穴于冰河时代形成,当时的海平面远比现在低,海底大部分也暴露在外。在重新被海水淹没之前,蓝洞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奇观。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1)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2)

蓝洞(Great Blue Hole)为一石灰岩洞、是目前已发现的全世界第四深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兹外海约60英里(96.5公里)的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Lighthouse Reef)。位于北纬17度18分54秒,西经87度32分6秒处,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代末期,后来因为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石灰石坑洞穴。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3)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4)

关于它的成因,科学家们经过无数实地勘察及分析,如今早已大白于天下。巴哈马群岛属石灰质平台,成形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急冻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于是出现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致使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蓝洞即是岩洞之一。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

巨型石蛋

幽静恬淡的新西兰南岛,在东海岸有个叫Moeraki的地方,每当海水退潮时,就会看见有50多个巨大的圆石头露出海面,说他们是石头,不如说它们是巨型石蛋更为贴切。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5)

摩拉基大圆石是在新西兰Koekohe海滩边天然形成的巨型石蛋。这些石蛋最早在海底形成。沙子等海底沉淀物堆积在一起,慢慢变成了石头。经过六千多万年,海岸侵蚀的作用使石蛋得以露出海平面。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6)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7)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8)

据考察,这些石头的形成,来自4百万年前。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有的已经自然裂开,或里面是空的,或里面是非常坚硬的化石网状结构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来。

根据毛利人的传说,这是一千多年前,航海大战舟阿雷德欧鲁号(Araiteuru)在岸边沉没时所滚出来的瓜果。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这些大圆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

冰穴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39)

冰川表面的融水流动中会在冰川边缘冲刷出一个洞,临时形成冰穴结构。这种冰非常密集,鲜有气泡,吸收除了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呈现出独特的颜色。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是茫茫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深近7英里。如果将珠穆朗玛峰放入海水最低端,距离海平面也还有1英里。在深不可测的海沟里,一些最奇特的生物得以生存。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0)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1)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2)

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为两个板块辐辏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或细分出的马里亚纳板块)之下。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已经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最高处。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11 °20′N,142°11.5′E,即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

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大漩涡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3)

相互冲突的潮汐相遇时会形成大漩涡。漩涡足以卷入游泳者和小船。威力最大的漩涡是挪威的萨尔特流(Saltstraumen)被人们称作“最强洋流”位于,挪威博多附近的萨尔蒂港湾,平均流量为 14,250立方米/秒。

《海洋世界》整理

各个时期的海洋奇观(极为罕见的14个海洋奇观)(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