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整整40年来,围绕着这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局部战争,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言。其中流传最广、最为著名、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说法是:解放军在回撤阶段,遭受了重大伤亡,甚至比进攻阶段还要大。

这则传言,到底是历史的真相还是背离史实的谣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各支参战部队撤军的过程。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1)

解放军参战部队的回撤行动,是从1979年3月6日正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新华社奉我政府之命发布声明称:“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和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新华社发布的这个声明,标志着对越作战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回撤阶段。我军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以边回撤、边搜剿为指导方针,在组织回撤的同时,继续搜剿残敌,扩大战果。

11军方向:31师91团集中4个营的兵力,采取迂回包围和穿插分割的战术,围歼位于班绕散地区的越军741团1营营部带2个连、193团2营2个排和公安第5连。战斗从3月6日5时40分开始,至8日凌晨结束,取得毙敌317人,俘敌5人的战果。在歼灭这股敌人之后,全军从8日20时开始撤离战场,于11日10时安全撤回到国内。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2)

13军方向:以38师在外波河一线坚守阵地,掩护全军撤离;以115团、116团和边防13团分别控制红河两岸各要点,保障公路畅通和渡场的安全。同时,以炮兵对外波河以南的越军阵地和重要目标,实施有计划的炮击,给敌人以杀伤和震撼。3月7日至8日,炮兵对尾随之敌先后进行了13次射击,其中8日14时15分那一次就取得毙敌90余人的战果。从而有效地掩护了部队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撤离,不少一人一马,没有遗失一个伤员和烈士。至3月12日,13军出境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14军方向:40师于3月8日、12日分两批沿小曹撤回境内;41师在清剿孟康、则周地区残敌之后,于13日撤回境内;42师于12日,经孟康撤回境内;担任掩护全军撤离任务的124团完成任务之后,于12日撤回境内。军前指、军基指于10日撤回马关;军炮兵团、高炮团于7日、10日分别撤回境内。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3)

42军方向:从3月14日7时开始组织部队逐步收拢,交替掩护,陆续回撤。126师于14日从科甲、硕龙回国,进至响水地区;125师于15日从水口回国,进至武德地区;军指、124师于16日从水口、布局、那花回国,军指进至龙州县,124师进至下冻地区。

43军方向:这个方向越军的行动比较积极,多次以营、连规模兵力向我军实施反扑。127师、128师分别在390高地、休庆、班坑和612高地、柯来南侧高地、巴当东南侧高地实施阻击,歼灭越军1000余人,两次受到军区前指的通电表扬。在给尾追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全军于12日全部撤回国内。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4)

55军方向:部队于3月6日拂晓全部撤至奇穷河以北地区,8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高地、扣当山一线占领阵地组织防御,准备依托有利地形打击越军的反扑。结果了等了足足3天,越军从柬埔寨紧急撤出,北上增援谅山的两大主力师304师和325师也未敢对我军实施反击。部队这才从11日零时起继续回撤,于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

在55军回撤的过程中,越军未敢组织排以上兵力进行反扑,只有零星炮击和小股人员的侦察和骚扰。只要敌人对我实施炮击,我即以10倍于敌的炮火予以惩罚,猛烈的火力打得越军不敢轻易开炮。比如3月9日上午,越军向我友谊关方向打了20多发炮弹,我当即还击了250多发。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5)

41军方向:该军在高平战区北部战场作战,于3月13日开始回撤,至3月16日,121师和123师从龙邦、122师从平孟撤回国内。

而50军和54军下属各师是在作战开始之后,作为战役预备陆续队投入战场,因此这两个军没有自己独立的作战方向。在所有参战部队的回撤行动中,仅仅只有配属41军作战的50军150师448团,因为军工作组的错误指挥,吃了败仗,损失一个加强营。换句话说,在整个撤军过程中,除了448团2营蒙受损失之外,我军再也没有吃亏的情况发生,所谓伤亡惨重、损失很大,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夸大其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几十万大军回撤,只有一个营打了败仗,损失几百人,这叫重大伤亡?

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在3月16日的自卫还击作战情况报告会上,专门提到了这次唯一的损失:“告诉大家所谓我们吃亏,12日吃了小亏,我们一个营,由于指挥关系被敌人包围,回来了一半,损失了一半。”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6)

448团2营回撤失利的大致经过如下:

448团于3月12日奉命从班英地区撤军回国。在回撤路线和行军方式的选择上,150师和50军驻该师工作组产生了意见分歧。刘同声师长主张沿公路乘汽车,以摩托化输送的方式回撤。但是军工作组却认为部队参战时间太晚,经受的实战锻炼还不够,要求沿着121师在作战初期的穿插路线,也就是班英以北的天丰山区的小路徒步回撤,顺便再打几仗,搜剿残敌,扩大战果,意思就是要“搂草打兔子”。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于是上报广州军区前指定夺。军区前指同意了刘师长的意见,批复该部经高平沿公路回撤。但150师机要部门居然漏译了这封至关重要的电报,那么150师就只能服从军工作组的决定,命令448团沿小路回撤。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7)

结果团前指带领的2营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区夜间行动时,遭到居高临下的越军的阻击。越军以密集火力割裂了2营和团主力的联系,把2营压制在山谷里。胡庆忠副团长在战斗之初就中弹牺牲,龙德昶副政委未能切实掌握住部队,导致各连失去统一的指挥,陷入了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

2营遭到越军的伏击之后,军工作组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448团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没有同意师的接应计划。448团派出副参谋长付培德带领1连和8连前去增援2营,由于兵力不足,加上地形不熟,结果被越军各个击破,7个连全部损失。448团的这次失利,是十年对越作战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共导致542人失散(其中219人被俘回归),丢失各种枪支407支。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8)

先是麻痹大意,让部队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的山区单独行动;继而掉以轻心,在遭敌伏击之后又没有采取坚决有力的接应措施,军工作组的指挥错误是导致448团2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要负主要责任。50军党委战后经过调查,向成都军区党委呈报了对军工作组成员的处理意见,经批准后,将关副军长降职,对侯副政委党内警告,刘副军长则在降职后调离。

虽然是打了败仗,但各人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有的浴血奋战,宁死不屈,比如8连副连长王立新,他果断处决了受敌人派遣上来劝降的变节分子,带领1排的指战员坚持战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被追记一等功。全排除了两名重伤员外被俘回归之外全部牺牲。有的贪生怕死,缴枪投降,比如1连指导员冯增敏和连长李和平,丧失斗志,率部投敌。战后遣返回国,被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

对越反击战为什么撤退(对越反击战回撤阶段)(9)

因为客观原因失去反抗能力被俘,无可厚非;贪生怕死主动缴枪当俘虏,国法军纪难容。近些年有一种很恶劣的风气,不区分被俘的具体情况,把那些丧失立场,屈膝投敌的软骨头也称之为英雄。此种谬论,置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于何地?倘若他们泉下有知,又作何感想?英雄这个词很神圣,不是谁都配得上的!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南疆烽烟正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