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金色大厅古筝曲《寒鸦戏水》

秋分 9月22日至24日始。 【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习俗:俗话说“秋分食蟹忙”,此时的蟹肉是最肥美、最滋补的,螃蟹的种类很多,但“大闸蟹”最为有名,鲜盖百味。桂花在秋分时也盛开了,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用来做成桂花蜜,味道清爽鲜洁、甜而不腻。

秋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古风歌曲秋分(寒鸦戏水-秋分)(1)

秋分时节,天气给人的感觉,两个字:爽、朗。

爽、朗,一个是爽,天气感觉清爽了;一个是朗,天空感觉明朗了。

于是,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够望穿。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认为是昼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间点,是“平分秋色”之时。但各地的温凉更迭大不相同。

秋分时节,虽然有了些许寒意,但我还是特别喜欢那句诗:“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夏天被热得昏沉沉的,也被热得特别烦躁。秋分时的一丝轻寒,恰好让人舒畅,恰好给人一种唤醒感,气温体现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

但再凉一点,便有了草木枯萎的肃杀之气,所以希望这样的天气不要来去匆匆,“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疏朗时节,快意秋分。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不再打雷了。古人认为,雷电乃龙所为。春分雷乃发声,秋分雷始收声。而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非常契合雷电的起止时间。秋分二候“蛰虫坯户”,蛰虫们并非完全封闭门户,而是把洞穴垒得结实一些,洞口开得再小一些,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闲人免进”,安然过冬。秋分三候“水始涸”,不是水体都干涸了,是说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秋季降水锐减,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便常在于水之静美。

看文化|“二十四节气”之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桂子飘香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体系,植根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同时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二十四节气”之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桂子飘香远“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节气文化,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本期带来“二十四节气”之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桂子飘香远。

秋分·诗词里的七种秋调

空山新雨,秋之清新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酒乘兴,秋之酣畅

《西湖杂咏·秋》

元·薛昂夫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

天然妆点屏列。

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

分付画船且慢者。

歌,休唱彻;诗,乘兴写。

与仙同游,秋之浪漫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星汉出海,秋之豪迈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独上西楼,秋之寂寥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语凝噎,秋之哀思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肠断天涯,秋之羁愁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注专题 欣赏更多:#美友音乐#

#美友每日一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