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晓军的散文,犹如走进了万紫千红的林园,不仅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烂漫,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洞明晓军是聪慧的才子,熟文史、谙艺术、擅诗词、懂书画、喜美食、研戏曲,众多才艺凝于笔端,遂使他的散文流淌出浓浓的书香,洋溢着丰富多彩的文人趣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才思泉涌下笔有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才思泉涌下笔有神(涉笔成趣流韵长)

才思泉涌下笔有神

读胡晓军的散文,犹如走进了万紫千红的林园,不仅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烂漫,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洞明。晓军是聪慧的才子,熟文史、谙艺术、擅诗词、懂书画、喜美食、研戏曲,众多才艺凝于笔端,遂使他的散文流淌出浓浓的书香,洋溢着丰富多彩的文人趣味。

晓军具备诗人的本色,因而其散文充满诗趣。这不仅表现在他那些散文标题都充满蓊郁的诗意,也不仅表现在文中常常穿插他自己作的诗词,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就像青山绿水中时现花团锦簇,更重要的是他能以别具一格的慧眼,敏锐地捕捉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诗性内涵,表现独到的诗学见解。譬如“柳”,他叙述在王维、白居易诗中作为别离的象征,在贺知章诗中作为春色的象征,在刘禹锡诗中作为爱情的象征,进而指出“柳成了个双重的意象,前一重是真,后一重是情”,由此引申出这样的诗学见解:“中国的诗词和戏曲,尤不着重、不纠缠于真的第一层——于诗,常常一个柳字而已;于戏,往往一条柳枝足矣……真的第一层具象愈少,情的第二层等级愈高,对人心的深沉与敏感的期待也就愈高。”又如“莲”,在引述周敦颐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之后,他又顺理成章地阐发出一种触及现实的艺术真知:“艺术的生存需要金钱的滋养,但她的目的,恰恰是离金钱越远越好。”这类文字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贵含蓄。晓军在散文写作中常常采取“曲说”的表现方式。例如他生肖属羊,他就用拆字法详释“羊”的含意:“羊性良善,善的上半部是个羊字,唯德唯善;羊味鲜美,鲜的右半部是个羊字,且肥且甘;羊姿美丽,美的上半部是个羊字,美轮美奂;羊贵自知,羞的上半部是个羊字,知丑知羞;羊主祥瑞,祥的右半部是个羊字,大福大吉;羊善合群,群的右半部是个羊字,宜朋宜友。”不难看出,这里写的是羊,其实说的是人——他自己对人格构建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这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让读者遐思不已,兴味无穷。

晓军有很高的艺术追求,尤于戏曲有精深的研究。他对戏曲体悟入微,又能以形象生动的审美体验之笔出之,故而文章充满艺趣,令人读之齿颊生香。我觉得他最善于从艺术的比较中阐发戏曲的精微之处。譬如他这样表达对越剧名小生徐玉兰和尹桂芳表演艺术的感受:“徐派的刚中蕴柔,犹似含在滔滔江水里的微微细浪;尹派的柔中带刚,仿佛穿透绵绵雾气的缕缕光芒。”又如他比较了京剧四大名旦之后,对梅兰芳的艺术作出这样的概括:“这一女子纯到绝无瑕疵,美到不可挑剔,是包罗了缤纷绚烂的素朴,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圆润,褪尽了荣华富贵的雍容。”因而他把梅派艺术比作“一场彻底的大雪”,并由之升华出这样的艺术感悟:“人称其为梅派,他却自称没派,我想概因纯白,恰是极致的缤纷与绚烂。”如此文字真是兴味盎然、入木三分。晓军谈戏曲的散文,既能沦肌浃髓地深入艺术核心,又能入乎其间而又出乎其外,将艺术真谛转化为生活感悟,为观赏者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他谈论周信芳,在历述《追韩信》《打渔杀家》《四进士》《徐策跑城》和《清风亭》这些充满不平之鸣的经典唱段之后,却笔锋一转,由表演而跳到表演者,写下一段语重心长的文字:“周信芳毕生为古人鸣不平,为今人鸣不平,为所有的人鸣不平,而他的一生亦始终不平——因世道不平,时空不平,人事不平,于是时而卑贱,时而高贵;时而寂寥,时而喧阗;时而遭践踏如尘土,时而被瞻仰若星辰。”在这为始终给世人鸣不平的艺术家鸣不平的隽永却沉重的文字中,包含了多少的世事沧桑、多少的历史教训、多少的警世钟声啊!

晓军去海内外游历,并将其化为旅趣洋溢的华章。他观赏风景,犹如观赏艺术一样细致入微,摄其精粹。请看他怎样描摹日本北海道羊蹄山的红叶景观:“那嫩绿、碧绿、浓绿和墨绿,那浅红、艳红、褐红和黑红,那少年的嫩黄、青年的明黄、中年的土黄和老年的赭黄,从造化的调色板上泼天泼地般洒下,直洒得到处都是。”真是其细也生趣,其微也传神。他不仅带着眼睛,而且揣着心去旅行,身在景中却神驰世界,往往由自然风景深处抵达人文的堂奥。他游台北,发现许多山区明明可建高速公路却不开工,不少村镇明明能拉直街衢却始终保留曲径,又在林语堂故居品味到“有不为斋”旳逸趣,因而发出感慨:“当到达已然迅捷,人就需要为自己保存一段悠长的行路以为对照,保留一番曲折的来历以便回溯……当衣食已然丰足,人就需要提升精神以为超然,寻觅诗意以求美好。”晓军来到布拉格,觉得它不如柏林洁净,也不如巴黎浪漫,“伏尔塔瓦河水呈略浊的青色,城市交通略嫌杂沓,大街小巷偶见烟头和纸屑”;却认为“这恰恰是这条河、这座城市的可亲与可爱之处了”。由此提炼出一个不同凡常的生活见解:“我相信,不过分干净、不过于有序的城市,应更适合生活的自由自在,更有利于艺术的生存生长。”这些因景而生、看似保守的文化言论,实际上切中了当今物质高度发达、生活节奏过于迅猛的时代生活的某些症结,有发人深省之效。读晓军的游记,我常有一种心细若发、笔大如椽的感觉。

晓军也有不少游戏笔墨,记载一些日常琐事并由此生发一些闲趣。但请注意,在他笔下,闲趣不闲。《原性是天然》写他家养猫的趣事,却在文中穿插了许多文人爱猫的趣闻,包括夏衍、冰心、丰子恺、老舍、徐志摩、季羡林、梁实秋、钱锺书、郑振铎等,犹如蜻蜓点水,最后才汇成一池涟漪,揭开如此写作的初心——他终于猜到“文人大多爱猫的原因”,那就是“猫接近人,但又随时能离开人。猫有猫的世界,在它自己的世界里,从没有好与不好、对或不对,只有愿与不愿。所以猫既能爱,又能恨;既能当家奴,又能做浪子;既能当别人的宾,有又能做自己的主。这就是自由,文人欲得却难得的自由。”一阕爱猫曲,转成自由吟,晓军确是深谙小径通大道的艺术三昧。

综观晓军的散文,充满摇曳多姿的情趣。情趣是心灵美和生活爱的综合显现。他酿造情趣的特点,是打通生活与艺术相互转换的机制,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样使生活和艺术的美得以充分释放,从而怡悦人心。更令人赞赏的,是他的许多散文还能把情趣和理趣融合起来,其特点是打通感性和理性互相转化的机制,使感性理性化,理性感性化。这些散文既有枝叶的繁茂又有根须的潜荣,既有感情的烂漫又有生活的真知,既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又能启人心智,提升精神境界,这才是形神兼备的艺术,文质俱佳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