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作品。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 ,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主要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九疑山赋》《蒙诏帖》《金刚经刻石》《冯宿碑》《伏审帖》《十六日帖》《神道碑》《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玄秘塔碑》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

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楷书欣赏《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 》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神策军碑》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4)

柳公权《神策军碑》宋拓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5)

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上为北京图书馆藏唐拓本。拓本已装裱成上下二册,只存上册27开。下册早已失传。上册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止,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瀚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此碑拓本本世纪中叶,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下,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成为显赫于世的瑰宝。有谭敬影印本,艺苑真赏社翻印本,又有文物出版社珂罗版影印本。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九疑山赋》赏析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由邵建和镌刻,刀法自然,非常精微。柳公权书写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镌刻的。《九疑山赋》最可贵的是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其代表作《玄秘塔碑》书于会昌元年(841年),《神策军碑》书于会昌三年(843年),而《九疑山赋》书于会昌四年。现在书界大都认为《神策军碑》为柳氏最高水平之作,但从《九疑山赋》的作品来看,它虽然只比《神策军碑》晚了一年,但无论从结构上还是点画上,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6)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7)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二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8)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三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9)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四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0)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五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1)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六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2)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七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3)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八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4)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九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5)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十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6)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十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7)

柳公权楷书《九疑山赋》之十二

《九疑山赋》通篇601字,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血肉俱美,可以说是无笔不妙。拓本第一页右下角有朱印一枚,“笪重光秘笈之印”,最后一页有朱印五枚,分别为“涵翠轩主”、“传家清玩”、“山阴沈氏”、“刘墉”、“石庵之印”,并有朱笔圈点。

书法家赵思敬先生观后题跋:“九疑山赋,书坛瑰宝。镌刻精微,字迹清晰......然九疑山赋,前所未闻,柳氏小楷,今乃仅见。观其字形,端庄秀雅,金刚经有所不及;析其结体,严谨凝重,神策军犹有差距。执使有度,点画撇捺,十分精到;转用合宜,钩挑横竖,一丝不苟;实可谓法精韵雅,清朗洒脱。遒媚劲健,入妙通神。柳氏诸书,应为极品,古今小字,当推第一。赞曰:“端庄秀雅像枝花,刚健婀娜尤可夸。清朗洒脱间架妙,古今小字第一家。”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草书《蒙诏帖》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8)

柳公权行草书法艺术鉴赏《蒙诏帖》墨本,柳诚悬书于821年,时年四十四岁,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也称《翰林帖》,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换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贯通,豪气流荡至于终篇。

《蒙诏帖》的真伪争论颇多。近人谢稚柳考证后,认为意态雄豪,气势道迈,不仅为柳书的结构,也为唐代法书中的典范风格(《鉴余杂稿》)。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金刚经刻石》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19)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之一因篇幅限制只上传五幅,共计32幅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0)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之二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1)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之三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2)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之四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3)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之五

唐代柳公权《金刚经刻石》,柳公权四十七岁时书(824年)。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4)

《金刚经刻石》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5)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冯宿碑》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6)

柳公权《冯宿碑》,又称《尚书冯宿碑》、《梓州刺史冯宿碑》、《赠吏部尚书冯宿神道碑》、《剑南东川节度使冯宿碑》,全称为《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

《冯宿碑》是柳公权60岁(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创,算是其蝉蜕前夕的作品。

此碑是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伏审帖》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7)

柳公权《伏审帖》 行书之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8)

柳公权《伏审帖》 行书之二

柳公权《伏审帖》 行书。释文:伏审姊姊八月定发,弟与廿八弟同从行,远闻不胜忭跃。今日元七来,望弟速到极也。愿在路谘闻,不停滞,幸甚。未即展豁,尚增悢悢,不一一。公权呈廿三弟、廿六弟、廿八弟、卅弟处,卅一弟意不殊,前要小楷,后使送往。空。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六日帖》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29)

柳公权行草书法欣赏《十六日帖》之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0)

柳公权行草书法欣赏《十六日帖》之二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1)

柳公权行草书法欣赏《十六日帖》之三

柳公权行草书法欣赏《十六日帖》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神道碑》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2)

柳公权《神道碑》之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3)

柳公权《神道碑》之二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4)

柳公权《神道碑》之三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5)

柳公权《神道碑》之四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6)

柳公权《神道碑》之五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跋洛神赋十三行》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7)

柳公权书法拓本欣赏《跋洛神赋十三行》之一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8)

柳公权书法拓本欣赏《跋洛神赋十三行》之二

柳公权书法拓本欣赏《跋洛神赋十三行》两种,故宫博物馆藏旧拓本。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送梨帖》赏析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39)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为柳公权五十一岁时在王献之《送梨帖》后的跋,小楷四十三字。此跋没有碑版中字的拘谨,而自然映带;没有怒张之筋骨,而笔致含蓄;没有平正均匀之苛求,而自有真趣。此跋世人誉为“神品”。

柳公权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动容。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

柳公权书学上的成功,决非一蹴而就,可分四期将其历程粗略勾勒。

因此我们在继承古人的传统上必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越突出,对后世的影响就越大,清代姚孟起学的欧体惟妙惟肖,终却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临出帖。而这种没有临出帖的人在古代占绝大多数,可见书法中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因为没有临出帖而难过,临的足够好、足够像也能成为一代大家,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在元明时期,很多名留史册的书法大家虽然风格相近,近乎赵孟頫、董其昌之风,与魏晋风格类似,如柯九思、康里巎巎、唐寅、彭年等人,他们一样可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一样会被后人记住。

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传承古人之经典,在临摹古人的基础尽力去创新,至于能不能创新、风格是不是足够另类,这已经不太重要了!自己应顺着个人的喜好学习书法,切不可一味最求名利,不然就背离了书法学习的本质,堕入魔道。

评价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唐朝时期著名书法艺术家柳公权十一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