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那些漂亮的女孩子,经常会说宁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以显示我们对她漂亮的某种变性认可。虽然这句话大家都能够理解,但话说一千道一万,要是小编问起大家石榴裙到底长什么样,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懂这句话出自于哪里有什么典故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就当是占用大家玩朝代游戏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游戏的日常体验时间罢了。事实上,石榴裙一开始并不是美色的代表,它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才有今天的定义的。

欧洲古代宫廷裙穿法(俗语倒于石榴裙下)(1)

说石榴裙之前,我们应该先说下石榴这种植物,石榴在古代一直代表"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而石榴第一次与裙子联系起来,是在西汉成帝时的《黄门倡歌》里面:"佳人俱绝世,握手上春楼。点黛方初月,缝裙学石榴。君王入朝罢,争竞理衣裘。"而最早提到"石榴裙"一词,是在南朝梁何思橙的《南苑逢美人》:"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从这两首诗歌里面我们可以得知,石榴裙存在的历史应该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当发展到了唐代之后,石榴裙便成了女性极为追捧的潮流服饰。据粗略统计,唐诗中关于"石榴裙"的诗歌共32首,其中涉及贵族女子的14首,青楼女子的12首,另有6首指代不明。

欧洲古代宫廷裙穿法(俗语倒于石榴裙下)(2)

由此可推断,穿着石榴裙的女子可大约分为两类:贵族女子和青楼女子。那么又是什么文化让"石榴裙"开始具有了让年轻女子变得俏丽动人,让成熟女性变得娇柔媚态的神秘功效呢?甚至还成为了武则天这个小妈勾引(相互的?)继子李治的神器。

欧洲古代宫廷裙穿法(俗语倒于石榴裙下)(3)

这主要基于石榴裙的两大"神奇功效"。第一是石榴裙的颜色十分艳丽和贵重,这点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详细的描写:"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里的"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说明石榴裙的颜色如鲜血般红艳。这在没有化学染料的古代,朱红色的石榴裙就弥为珍贵了。量少意味着贵重,贵重自然就只有地位崇高的人才能穿的起。

欧洲古代宫廷裙穿法(俗语倒于石榴裙下)(4)

而诗歌《燕京五月歌》里就把这种情况描写的很直接了"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而且石榴裙的面料是绫,是一种轻薄透露的丝织面料,这里不说是古代了,就是放在现代那也是很贵的。除了颜色鲜艳贵重之外,石榴裙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形式很受男人欢迎,因为是丝织的,因此能够令女性的诱惑胴体若隐若现。而"更过分"的是,石榴裙有一个敞的很开很巨大的袒领,说直白点就是领口低浅,相当于今天我们的深V服装。

欧洲古代宫廷裙穿法(俗语倒于石榴裙下)(5)

而且古代也没有内衣,就算有肚兜女性也故意不穿,这样一来,穿石榴裙的女子就会给男人显现出隐约可见,白纸若曦的体态,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感,尽显唐代女子雍容华贵的绝世魅力。故而便有了周濆诗云"慢束罗裙半露胸"、白居易有"脸似芙蓉胸似玉"的魅人诗句了。这里小编不说别的,光打字都流不少口水,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