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起陕西知名作家,你一定会说出路遥、陈忠实以及贾平凹。

但不一定知道陕派作家的开山鼻祖,宗师级人物——柳青。

这个柳青不是“富二代”女企业家,也不是《还珠格格》中的角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柳青是被人追捧和爱戴的著名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一批批文艺工作者,开创了“文学陕军”的辉煌时代。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

作家路遥认为柳青是他的 “文学教父”,陈忠实曾表示,柳青是他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贾平凹也曾撰文表示自己是柳青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大家都听过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就是出自柳青。

还好,有一部电影可以带我们走进柳青,了解柳青——

柳青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2)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

时任《中国青年报》副编辑的柳青,正打算创作一部反映农村社会主义集体创业的著作。

因此柳青毅然放弃了北京的优越条件和高级干部待遇,举家搬到了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决心亲自参与实践农业改造。

组织上任命柳青为县委副书记,探索指导当地农民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3)

当地农民一看柳青,就觉得他是个城里干部,穿西服,抽香烟,说普通话,跟他们格格不入。

可柳青心里是下了坚定决心的,要真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

为了融入百姓,柳青剃光头,戴上瓜皮帽,穿上粗布衣,卷起了旱烟,说着当地方言,还和家人从县委搬进了村里的一所破庙里。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4)

不仅改头换面,柳青还真正奔波在农业合作社建设第一线。

农业合作的目的就是解决生产资料少而散的问题,提倡农民互助完成生产,打破小农经济的瓶颈,让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因为是自愿行为,村里有牲口、有劳力、有地的农户开始时都不愿加入,怕连累自己的收成。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5)

面对困难,柳青多次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宣讲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和光明前景。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柳青不仅要把握农业合作的方向,还要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柳青鼓励积极性很高的农民王家斌和董炳汉先带头搞起来。

看到王家斌带头的合作社搞得红火,起初很抵触的农民也都积极加入。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6)

日子就在热火朝天的农业改造中一天天过去。

县里领导以为柳青就是在皇甫村短暂居住,体验生活就能写出文章,因此不断催促柳青拿出作品以便交差。

可柳青志在写出能影响后世的鸿篇巨著,不是几篇应付差事的短篇小说,而这需要时间,需要扎扎实实的生活。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7)

白天忙于田间地头的柳青,晚上构思自己的长篇小说。

最为鲜活的农村生活,最真实的农民内心想法,为柳青的写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细节。

也正是因为生活得越深入,素材也越来越多,写作战线拉得越来越长。

柳青常常写完一章,读后不满,推掉重写,这样反复推敲修改多次。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8)

由于多年没有成果,上级领导对他心生不满,甚至连一直支持他崇拜他的妻子马葳也产生了怀疑。

尽管遭到不理解和质疑,柳青却始终对自己有信心,对这部作品有信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写作方法是一定行得通的——

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就先塑造自己,生活是作家的大学校。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9)

终于,在皇甫村生活劳动了多年后,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柳青终于完成了《创业史》第一部。

一经发表,一时间洛阳纸贵,《创业史》被千千万万的人阅读,轰动全国。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信件像雪片般寄往皇甫村。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0)

这一部《创业史》卖出10万册,为柳青带来一万六千元的稿酬。

六十年代,一万多是笔巨款,拿到钱后,柳青并没有用来改善家庭生活,而是全部捐出,给王曲公社做工业机建费,还帮农民盖医院。

不仅如此,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向柳青约《创业史》第二部时,柳青还向出版社预借七千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通电线路的费用。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1)

看见柳青一家老小吃的都是清汤寡水,出版社副总编辑王维玲 不解地问柳青,为啥都捐出去,至少留点给家里用。

柳青说:我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谁都知道我写书,号召要和私有制观念决裂,今天出书了,拿了巨额稿费,全部揣进自己的腰包,自己搞私有制,农民会怎么看呢?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2)

知行合一的柳青从未将创业史中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分成两个世界,他认为这完全是同一个世界。

生活继续着,所以《创业史》也会继续着,柳青起初决定要写四部,可就在他雄心勃勃开始第二部创作时,一场大的政治风暴席卷而来。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3)

柳青被打成“黑作家”,关进牛棚,身心备受摧残。

妻子被催偿还柳青预支的《创业史》第二部稿费,最终她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身陷各种困境和人生磨难,柳青还是不忘初心,坚持完成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出版发表。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4)

令人遗憾的是,这时的柳青已身患重病,不可能完成完整的《创业史》了。

可就像他为年轻作家们做报告时所说,写作的秘诀是生活。

柳青在生活的舞台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作为作家,他个人的创业史是一部完整的史诗。

他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作为一个另类偶像)(15)

六十年后的今天看到这部电影,虽然农业合作社不再存在,可柳青作为作家和农村干部的探索和坚持,还是会对观众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并带来启迪。

为了创作,十多年深入生活,研究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为了发展,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倾囊相助农村建设。

面对困难,拥有强大生命意志与理想信念,告诉自己“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块废铜烂铁。”

希望柳青的精神能召唤我们扎实生活,书写出自己的“创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