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每次有人约骑,小行星都会先问:

今天有坡么?

今天休闲骑么?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1)

爬坡一直是骑行圈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很多骑友热衷的,你看环法比赛,最精彩的争夺往往都是发生在高山爬坡赛段。不过时常看比赛的示意图,不是很明白:图上标注的那些1、2、3、4、HC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2)

这是主办方给坡段标上的难度系数,难度最低是4,最高是HC。选手一看数字,就对爬坡难度有了直观了解,也好灵活调整自己或提前安排战术等等。

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算法,结合了坡度、距离、海拔等因素。大环赛所使用的坡度评级含义,可以参看velonews网站上的“Tour de France 101”一文http://t.cn/EVVWJD3(只是通俗解释,并不是精确定义),其中对评级方法简要翻译如下:

4级:2公里以内,5%的坡。或者5公里以上,2%-3%的坡。

3级:1英里(1.68公里)以内,10%的坡。或者6英里(10公里)以上,小于5%的坡。

2级:5公里以内,8%的坡。或15公里以上,4%的坡。

1级:8公里,8%的坡。或20公里以上,5%的坡。

HC:10公里以上,至少7.5%的坡。或25公里以上,6%以上的坡。

(HC的意思不是Hardcore,而是法语Hors catégorie,意思是“评级之外”)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3)

环法知名爬坡赛段:阿尔普迪埃

对普通骑行者而言,虽然不参加职业比赛,但是对将要骑的路线有这样的坡度了解,就能更好地做准备和分配体力。并且努力爬到坡顶之后,除了欣赏风景,要是能知道爬了几级坡岂不是很更成就感?

行者参考了国际大环赛标准,在同类APP中率先引入了坡度分级系统。

首先,行者路书可以显示坡度评级。当我们看到评级的时候,对这段路的难度便了然于胸。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4)

点击爬坡分析即可查看每段爬坡的具体详情

包括:里程、爬升、平均坡度、路书开始/结束位置,海拔开始位置/结束位置,更加直观了解每段爬坡具体数据。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5)

现在有了这个再也不用看小图的海拔示意图了,毕竟他是会根据比例尺变化了,光靠肉眼很难看出难度,也不用到处找骑过的骑友询问难度了,有了坡度分析,难易了然于心。和朋友约骑,什么时候保存体力,什么时候冲刺心里有数啦!

独自骑行也可以更好的合理分配体力了,包括什么时候休息,都可以随意安排。

如果想了解自己骑过的坡呢?行者APP也提供了轨迹坡度分析功能,除了显示坡度评级,还显示了该坡段的时间、均速、心率、踏频、功率等数据。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6)

注:轨迹的海拔原始数据是由记录设备提供的,不同设备的精确度可能会存在偏差。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7)

点击坡度分析后可以查看具体数据

包括:里程、爬升、用时、平均踏频等等。

学会这个技巧没有你爬不上去的坡(行者新功能告诉你爬了个怎样的坡)(8)

行者的坡度评级参考了环法等职业比赛标准,同时也考虑到海拔对难度的影响,对高海拔的坡给与加成,这样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青藏高原和在平原地区骑同样的里程和坡度,难度显然是不一样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小小期待一下我们即将更新的新版行者APP吧!看看自己以前的爬坡成绩,是不是很牛掰?!

注:个人轨迹详情页爬坡分析仅对PRO用户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