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杭州作家余华,偶然听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
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余华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活着》:
中国过去60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孟京辉这样评价余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余华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
白岩松说:要先把人生看得悲一点,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生命之路才能真正走得乐观。
把人生看透,活着才有希望。人生就是活着真难,可是活着也真好。福贵看透了人生,我们呢?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是一个对于生活的理解的故事。
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变得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富贵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
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对“活着”有这样的一种解释: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真的很难,可是只要活着就是真好。
这是一本读完让人心里有些堵的小说,但也是一本带给人深深思考的小说,让我们重新认识活着的意义,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也会有一个重新审视。
这本仅仅只有12万字的长篇小说,1992年在《收获》杂志首发,当年就有单行本发行,当年就受到热捧,仅2018年,《活着》单行本就突破200万册,是中国头号畅销小说。到今天为止,出版发行超过2000万册,豆瓣评分达到9.4高分。
作家余华也因这本书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的海明威或司汤达。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在国际上最有名的作家。
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点下面的看一看了解。
No2.《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年仅42岁的路遥因病去世,他的遗产,是一万多元钱的欠款。
截止2019年,《平凡的世界》以销量1800万册,一直高居销量排行榜前三。有人估算,《平凡世界》的版税收入大约有480万,这些都是路遥去世后的事情了。
在路遥短短的42年的岁月中,伴随他的一直都是苦难。
1949年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家里孩子多,有七个兄弟姐妹,路遥是老大。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上学吃的是学校的丙等菜,其实路遥上学比孙少平的条件还差,他连丙等菜都吃不起,是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可是即使是如此艰难,《平凡的世界》却告诉我们:
不管处在什么社会、哪一个阶层,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
2015年,刚刚接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韩勇,给每一位新生送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他说:
虽然书中涉及的年代对你们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
针对90后、00后们与书中历史相隔较远的情况,邱勇也对清华新生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在阅读此书时不仅要深入思考,体会幸福生活、人生机会的来之不易,也要与父母长辈讨论交流,走进他们的平凡世界。
和邱勇校长的期望一样,至今为止,《平凡的世界》仍然是当今高校借阅量最大的图书。
邱校长的观点,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一本纯写实的小说,文笔也很朴实,里面内容也很纯净,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在小说中,都能看到自己奋斗的影子。凡是看过《平凡的世界》的朋友们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平凡的世界里总能找到自己不平凡的故事,即使是爱情故事,也是那么的纯净和动人。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让大家这么喜欢,是因为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尤其是孙少安和孙少平。普通农村青年怎样在艰难困苦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能不向命运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故事通过两个农村青年命运的遭遇和转折,写出了时代与社会的变化,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勾连在一起。改革开放后他们抓住了机会,少安搞承包,办砖厂,开始有些机会了,使自己可以把握命运。
里面还有许多美好的女性,田晓霞、田润叶、郝红梅......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深刻展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间的巨大变化,更是一本激励一代代青年的奋斗史。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马云和潘石屹。
当年马云高考失利,在杭州蹬三轮的时候,看了路遥的作品,给了他再次高考的信心。
从甘肃天水走出的潘石屹,是路遥的铁粉。当年正是《平凡的世界》让他走出家乡,到更广阔的的天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没读过原著的朋友,感兴趣可以读一下,读完一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No3.《白鹿原》
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出版发行。一下子就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发行量超过13500册,截止目前,《白鹿原》发行量超过150多万册。和前面两本小说比起来,《白鹿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小黄书。
1993年,正是各种思想刚刚解放的年代,《白鹿原》里大量的“性”描写,在当时看来,确实很让人意外。也正因为“性”描写,《白鹿原》和《废都》一样,一度成为禁书。因此,《白鹿原》也曾经是争议比较大的一本书。
1995年,茅盾文学奖启动入围评奖,专家评审以全票通过把《白鹿原》送到评奖圈,但是当评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建功向中国作协书记翟泰丰汇报这件事的时候,翟泰丰竟然气得拍桌子,这是为什么?
因为《白鹿原》是一本小黄书,在书记看来,这种有伤风化的小黄书,是没有资格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为此书记还找了几个老专家评委,阻止《白鹿原》获奖。
当然,没有想到的是,最后23名评委一致通过《白鹿原》获奖,但也有条件,就是陈忠实要对作品进行删减。
1997年,陈忠实到了北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小说做了删减,大约删减了几千个字。那一年的茅盾文学奖也推迟了几个月颁发。
《白鹿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但是避不开里面的欲望场面的描写,比如王全安拍的电影《白鹿原》,被人戏称为“田小娥风流史”,惨遭删改,以至于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故事情节都连贯不上,观感极差。
其实是影视剧的火爆,催发了小说的发行。
但是,除过有争议的欲望场面的描写,《白鹿原》的历史厚度和重度,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陈忠实显然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小说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给大家找到了原本为删减的版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