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雾罩话《涑水记闻》56俗语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句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魔力,但在一种情况下,差评必是真话,好评请君留心这种情况在政治斗争中尤为隐晦,真是好坏难辨,是非难分这里,我们不妨以宋真宗朝的一件事为例来“以案说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官场说话为什么要暗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官场说话为什么要暗示(官场反正话的隐晦与利害)

官场说话为什么要暗示

云山雾罩话《涑水记闻》56

俗语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句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魔力,但在一种情况下,差评必是真话,好评请君留心!这种情况在政治斗争中尤为隐晦,真是好坏难辨,是非难分。这里,我们不妨以宋真宗朝的一件事为例来“以案说法”。

《涑水记闻》记载:真宗将立刘后,参知政事赵安仁以为刘后寒微,不可以母天下,不如沈德妃出于相门。上虽不乐,而以其守正,无以罪也。他日,上从容与王冀公论方今大臣谁最为长者,冀公欲挤安仁,乃誉之曰:“无若赵安仁。”上曰:“何以言之?”冀公曰:“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至今不忘旧德,常欲报之。”上默然。明日,安仁遂罢政事。

先来简单翻译一下:宋真宗想要册立刘娥为皇后,但参知政事赵安仁认为刘娥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不如沈德妃出身宰相之家,地位尊贵。真宗虽然不高兴,但考虑到赵安仁出于公心,没办法怪罪他。一天,真宗与王钦若聊天,评论当今大臣中谁最忠厚,有长者之风,王钦若想排挤赵安仁,于是夸奖说“没有比得上赵安仁的。”真宗问“有什么根据呢?”王钦若说:“赵安仁以前受到老宰相沈义伦赏识,至今不能忘记他的恩德,常常想报答沈义伦。”真宗沉默了。第二天,赵安仁被罢免。

当时,我读到这里感到莫名其妙,这是哪跟哪啊。没看到原文中“挤”的意思啊,不但没看出排挤,王钦若反而在宋真宗面前大大地夸奖了一番赵安仁,认为其可谓当今大臣中第一长者。反常的是好评竟然得到的是“上默然”和“明日,安仁遂罢政事”两个恶果,奇了怪了。

事出非常则为妖,我们不妨“以果推因”,既然结果不佳,就要仔细体味一下这个“好评”了。

我想从人物关系入手或许能找出点蛛丝马迹,于是,我查了查此段史料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一查之下,恍然大悟。王钦若不愧被称为北宋“五鬼”之一,太阴险了。

原来,这个沈德妃竟然是沈义伦的亲孙女,知道了这层关系,一切明了。在宋仁宗一开始看来赵安仁出于公心反对册立刘娥,而主张册立沈德妃,理由是出身高贵和卑贱这一客观事实。但王钦若的一条“好评”将此事推向了截然相反的思路,那就是当年老沈对赵安仁不薄,赵安仁主张册立沈德妃是出于感念其爷爷沈义伦当年的照顾。

于是,在真宗看来,这成了最大的愚弄。老子准备立后,你打着公心之名,报私惠之恩。有事明说,如此夹枪带棒,典型的两面人啊!此时,王钦若点出的赵安仁感念故交、知恩图报等传统美德不但不再是闪光点,反而成为最不可宽恕的缺点。

试想,如果当时王钦若直接说赵安仁如何狡猾、险恶,我想宋仁宗不会如此恼怒赵安仁,还会怀疑是王钦若与赵安仁有私怨才说坏话。如此正话反说,“歹话好说”,既摆脱了自己小人互损的道德困境,又引人反思致政敌于死地,堪称神来之笔。于是,赵安仁终于栽在了王钦若的“好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