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秋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时刻,普天同庆,我们欢喜,我们记录这欢喜。让我们走进诗词中,体味古人对丰收时刻欢喜的记录吧!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1)

诗经·丰年——玩转“大”数据,从那年的丰收开始

诗经·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西周,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在高大的仓廪中,有多少呢,“万亿及秭”!不是现代人才用“大数据”,古人已经在用“大”数据啦!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2)

归园田居·其三——田园风鼻祖的“笨拙”与惬意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毕竟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因此丰收与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陶渊明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还是很辛苦的,可这是诗人乐在其中,是他最大的乐趣。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首先是心灵的丰收!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3)

过故人庄——一顿炖小鸡引发的日记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而以“鸡黍”——小鸡和小米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孟浩然是政治追求不顺遂之人,但在这里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4)

过山农家——你怠慢了我,我一笑而过,因为今年这么多收获

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您别怪罪焙茶弄得屋里乌烟瘴气,将就着在破茅屋里歇歇脚;可喜的是今天正好有大太阳,场上的谷子要趁晴晒干,分不开身来招待您,请千万包涵。山农的话语神情口吻无一不肖,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5)

悯农二首——谢谢你,让我儿时就懂得了丰收的不易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熟知未必真知。丰收背后是什么?诗人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他从天天接触的丰收果实“盘中餐”,联想到烈日之下劳作农民的滴滴汗……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我们从儿时即吟诵、品味,伴随着师长的教诲沁入心脾。每当生活中有浪费奢靡,每当奋斗中有懈怠懒散,这些诗句就会从我们内心和记忆深处浮现出来,给我们警醒,给我们力量。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6)

社日——丰收时刻,我也是醉了

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这首《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7)

游山西村——我陆放翁一定会回来的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特别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流畅绚丽、开朗明快,是游历故事更是生活感悟。如此的农家丰年,如此的心得收获,所以也就难怪诗人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里春明景秀、人寿年丰,我陆放翁一定会回来的。

形容农民丰收的喜悦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在田园丰收中治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在看似平淡之中,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我们也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其实,对于辛弃疾来说,过田园生活他曾经是排斥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里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一生未果。而给他治愈的,恐怕就是这田园生活吧。《清平乐?村居》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如果不曾治愈,怎有如此生趣?归于田园,融于自然,忙于劳作,喜于丰收,在这里,谁能不被治愈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慕振东|整理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