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的积淀,地名已成为一种时代印记,并作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深深地镌刻在一代又一代盐城人的心中,成为根之所系、情之所致的永恒记忆。

盐城之名,最初出现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晋安帝期间。由于当时此地因盐筑城,是“盐”和“城”的结合,故名盐城。此名后来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用。由于近靠海边,河流众多,所建之城形若漂浮在水面的一只瓢,故又戏称“瓢城”。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

“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作为“盐城第一路”,建军路承载着城市记忆,从商业街区域内的地名就可见一斑。

建军路

为了纪念新四军在盐城市重建军部这一历史事件,将当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东西门大街改命名为建军路,是盐城最早形成的商业街区。目前,沿线分布大型百货商场、金融网点、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街及服饰、电器、住宿、餐饮等经营单位600余家,涵盖了盐城人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3)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4)

大铜马

承载着盐阜人民深厚感情的精神地标,前身是1969年为纪念建国二十周年而建的“忠字塔”,1986年改建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因塔身是新四军战士骑马东进的铜像,所以盐城人把它亲切地称作“大铜马”。2009年,盐城市政府决定在解放路上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将“大铜马”移到东南角广场。2018年复位。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5)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6)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7)

鱼市口

位于登瀛桥和天平桥之间,由于这里处于串场河和蟒蛇河交汇之处,过去以渔业为生的渔民们常常将捕到的鱼虾在此进行交易,日久形成鱼市,故称鱼市口。现在由于这里已融入市区,旧景不在,但人们仍习惯称这里为“鱼市口”。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8)

曹家巷

历史上曾有从安徽迁来的曹姓大户人家在此巷居住,故而得名。又名曹家角、亭子巷。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一度曾改设小商品市场,生意兴隆,名声在外,成为盐城当时较为繁华的地方之一。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9)

县前街

因位于历史上盐城县衙门前而得名。现在为盐城宾馆至建军路之间南北走向的街道。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0)

纯化路

在明代,其名为淳化街,因当时境内居民为人朴实、淳厚而得名。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1)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2)

儒学街

因过去建有供奉孔子的文庙,加上当时这一带街上曾建有选拔“童生”的考试院,故称其为儒学街。至于文庙建于何时,因年代已久,且又毁于战火,现已无从查考。但从有关资料上看,此庙在明代嘉靖年间即有,且有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心门、角门、宰牲房、神库、神厨、跃龙池、魁星阁等建筑,并有圣制碑3座。1940年10月,这里曾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驻地,后在战争中损毁。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3)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4)

粥厂巷

位于市区宋曹故居以南,为东连儒学街、西接解放南路的一个里巷。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连续两年灾害,饥民涌进城里乞讨,各方都很同情,曾在此设粥厂施粥。又因巷头墙上当年雕有花卉和人物图案,亦名花墙巷。“文化大革命”中此巷曾被改为向阳路。1981年复改名为粥厂巷。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5)

亮月街

清朝初年,盐城游击署设在此处,因其大门照壁上设制有像月亮一样的图案,故而得名。现为亮月街小区西侧一条巷道。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6)

板桥巷

因此地过去有板桥而得名,南称南板桥巷,后因杨家在此居住,又叫杨家巷。北称北板桥巷,也曾叫过首府巷、守府街、十字街。位于此地的客栈、饭店也因此而得名,称之为板桥客栈和板桥饭店。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7)

新西门桥

因该桥建于新西门处的串场河上,故而得名。盐城历史上只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后来,明代知县杨瑞云增开南门。到了1934年,为了方便人们进出,在南门与西门之间增开一门。因已经有了西门,此门又位于南门以西,故称新西门。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8)

太平桥

取太平之意而得名,出建于何时无考。曾叫民主桥,“文化大革命”中被改为向阳桥。1981年恢复今名。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19)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0)

登瀛桥

该桥位于串场河上,初建于何时无考。其桥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此桥由明代沈登瀛捐资建造,以人名为桥名;一说此地在唐朝时即在海边,宋时距海也不过0.75公里,登其桥可观东方日出。因海谓之“瀛”,故而得名。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1)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2)

解放桥

横跨串场河上,为连接解放路南北的纽带。因该桥建于盐城原南门处,曾得名南门桥。盐城历史上古八景之一“杨楼翠霭”即指此。因当时南门建有门楼,此门又为杨瑞云知县所开,加之沿河遍插杨柳,在霞光日照中显得青翠欲滴,故而有此美誉。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3)

迎宾桥

因该桥连接迎宾路南北,加之又位于当时盐阜迎宾馆附近,故而得名。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4)

盐城的历史介绍(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25)

来源:盐城市建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