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求人们佩戴防护口罩,同时,公共场所还要加强通风换气9月10日,沈阳市疾控中心监测评价所所长沈航称,在目前疫情形势依旧复杂的情况下,保持空气流通、正确佩戴口罩依旧是两大防疫“利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公共活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共活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坚持用好公共场所两大防疫)

公共活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

在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求人们佩戴防护口罩,同时,公共场所还要加强通风换气。9月10日,沈阳市疾控中心监测评价所所长沈航称,在目前疫情形势依旧复杂的情况下,保持空气流通、正确佩戴口罩依旧是两大防疫“利器”。

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喷出呼吸道分泌物,也就是飞沫,会将病毒颗粒散播于环境中,这些脱落的病毒颗粒可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同时保持传染性。在粘附于物体表面后,病毒可能存活三天以上(具体取决于温度、湿度和物体表面材料等因素)。在此期间,人们若不慎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也有可能被感染,前者被称为空气传播,后者被称为接触性传播。

相对于接触性的传播,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更为凶险。戴口罩对于病毒携带者来说,可以防止飞沫喷到空气中,易感者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飞沫,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如果佩戴的口罩防护级别比较低或者佩戴不规范,可能还会存在感染风险。在疫情流行期间,建议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0、N95口罩等。

室内空间应增加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

沈航称,人体感染病毒并不像大家想象那样,一接触就会被感染上,而是需要病毒达到一定数量、突破人体免疫系统才会被感染。在正常情况下,有新鲜空气流动的环境中病毒含量一般都不足以突破人体的防御系统,所以也就不易被感染。

研究表明,如果某一室内空间每小时通风换气10次,保证有36%的空气循环,那么感染的风险就会降低87%。因此,公共场所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对场所的通风换气。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