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俗称面部红血丝)是指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微动脉或微静脉呈持续性的扩张,形成肉眼可见并难以消退的血管呈丝状、星状、网状或红斑样改变,严重影响面部美观。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常伴有家族史;而继发性常与药物因素(长期外用激素或不恰当护肤)、物理(紫外线等)或化学因素刺激、局部或全身疾病(肝硬化、酒渣鼻、甲亢)等相关。

光子治疗红血丝的方法(光电治疗面部红血丝对比)(1)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

对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目前多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或强脉冲光对其进行治疗,两者各有其自身优势。近年来,新开发出的窄谱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也称DPL,是同时具有激光精准性及强脉冲光无创性的新型设备,虽已有报道说明其对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治疗效果满意,但尚未见其与传统540nm强脉冲光在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进行对比。

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科王思宇医生团队,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科室应用窄谱强脉冲光及540nm强脉冲光治疗的82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病例资料,并比较不同设备治疗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手术方法

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后在相同条件下拍摄患者治疗局部照片以便评价疗效,操作者均佩戴专用滤光镜,患者以湿纱布或护目镜护眼,治疗前皮损部位均匀涂抹2~3mm厚的医用冷凝胶,根据患者肤色分型、年龄、性别等因素调节治疗参数,首次治疗从低能量开始并进行光斑试验,治疗时治疗头垂直对准皮肤并轻触凝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后逐渐增加能量密度,选择合适的能量密度进行治疗。

A组能量密度选择7.0~11J/cm2B组16~21J/cm2

部分区域可重复治疗1次,治疗终点为较细血管模糊或消失、较粗血管变紫,治疗后清洗掉冷凝胶,冰敷至灼痛感明显缓解,术后严格防晒1个月,治疗间隔时间为4~6周,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光子治疗红血丝的方法(光电治疗面部红血丝对比)(2)

结 果

经过1~3次治疗,A组患者痊愈率55.0%,有效率87.5%;B组患者痊愈率35.7%,有效率85.7%,两组间的疗效分布、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1.90±0.632)次,B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2.35±0.692)次,两组间治疗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红斑肿胀率(40.0%)低于B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

光子治疗红血丝的方法(光电治疗面部红血丝对比)(3)

光子治疗红血丝的方法(光电治疗面部红血丝对比)(4)

结 论

窄谱强脉冲光较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更具有优势。

光子治疗红血丝的方法(光电治疗面部红血丝对比)(5)


此文是精简文,全文请见《中国美容医学》2016年2期 皮肤美容 (40)。

题目: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科

*欢迎个人转发,微信平台/其他媒体平台严禁转载或盗图、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