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 Buddy)项目引发争议。
有质疑声称,2018年的山东大学“学伴”项目升级为一个留学生配三个校内学生,且校内参与学生以女生为主。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7月11日就此事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研究此事。
山东大学研究生部一名教师11日下午告诉澎湃新闻,“学伴”计划最初从2016年开始施行,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对于网络舆论的质疑,该教师表示系恶意曲解。
引争议的“学伴”项目
山东大学“学伴”项目,7月6日被微博网友曝出后,引发争议。
该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形成三人学伴小组,落选学伴则列入学伴库。
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
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澎湃新闻注意到,一份网传的《山东大学关于举办中外学生“学伴”活动的说明》文件称,山东大学举办中外“学伴”活动,合法且正当。中外学生“学伴”活动是为促进中外学生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
7月11日上午,澎湃新闻就此份文件向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求证,一位国际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已经注意到相关舆情,具体情况需向宣传部联系。
“学伴”项目2016年开始施行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计划于2016年首批开始施行。
2016年10月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就曾发表《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表明,“学伴项目”是为增加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理解与交流,促进山东大学学生国际化的一项活动。
根据《规定》要求,参加“学伴项目”的群体面向全校正式注册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参加。学生参加“学伴项目”,最长有效期一年,有效期满后可提交书面申请继续参加。
另外,《规定》中表明,如与学伴外出活动,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须书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2016年10月29日,山东大学研究生会官网上公开发布关于招募留学生“学伴”的通知,通知显示,学伴的学生须具备“有较高的英语或日语、韩语、俄语等外语水平”。
澎湃新闻在其官网上下载的一份山东大学交换留学生“学伴”报名表上看到,报名参加的学生除填写姓名、性别、民族等基本信息之外,还需填写饮食禁忌、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伴的学生可以自由填写“希望学伴的性别”。
自招募留学生“学伴”通知发表后,澎湃新闻在山东大学官网查询发现,该校的齐鲁医院学院于2016年12月1日,在官网上公布了首批“学院”匹配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会的通知。官网公布,活动接受来自山东大学28个学院内共计36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122名留学生和238名中国学生中,成功选拔出122对友好“学伴”。
齐鲁医学院官网发布的《公布2018“学伴”成组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Party的通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5日,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
山大师生谈“学伴”:
总体评价较好,增强友好交流
针对质疑声,曾担任2016年山东大学“学伴”招募计划的负责人7月11日告诉澎湃新闻,“一对一”、“一对三”系网友恶意曲解。他介绍,山东大学“学伴”计划成立之初,目的在于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系自愿报名参加,“不存在一个留学生跟三名女生”配比。
他说,“学伴”计划施行后,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
针对网友提出的“拉皮条”等侮辱性词汇,他表示,近几天也陆续收到校友的反馈。7月11日下午,他已经联系国际事务部咨询此事的进展,他从国际事务部得知,目前学校正在商量此事,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同日,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研究此事。
曾参与过2017年“学伴”计划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小媛(化名)说,“学伴”项目主要面向中心校区和附近几个校区的同学。参与的同学在各个学院都有分布,男女比例也较为正常,网传的情况并不属实。
她说,“学伴”项目中包括一项联欢会。她参加了2017年的学伴联欢会。据她描述,当晚参与晚会的学生也很多,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现场气氛很好,当晚她就认识了法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的小伙伴。
在联欢会上认识之后,学伴之间可以继续保持联系。通常,中国学生们会带着自己的学伴一起组队行动,活动大多都是一起逛逛济南的著名景点,或者是在学校周边约饭、喝咖啡、玩狼人杀等。
小媛说,更多的学伴之间还是保持着线上的交流,帮助留学生们解答一下校园生活中的疑问,“毕竟大家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立马成为跨国好朋友的概率还是挺低的。”
山东大学一名2016级男生表示,学伴是很正常的学习交流项目,已经办了好几年了。
对于网络质疑从“一对一”变为“一对三”,该名男生解释,山大男女比例本来就女生多一点,而留学生中一般是男生多一点,再加上女生参加校园活动普遍比男生积极,所以出现了爆料中说的“三伴一”的情况。
该男生说,“学伴计划”会要求学伴一起做任务,比如一起看书、看电影。
学伴管理暂行规定:不得留宿 外出须经同意
红星新闻从山东大学官网下载了一份《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从中看到:
参加学生自主接触交流,交流活动应遵纪守法,不得以项目为由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类其它活动,不得宿舍留宿,不得影响本人正常学习和生活。
参加“学伴项目”的中外学生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不得骚扰他人,不得出现任何歧视性语言或行为。
规定还对学伴外出活动作出明确要求,如与学伴外出活动,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须书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市区外活动须另外签署安全责任保证书。外出活动须时刻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将在外活动情况随时报相关负责人。
山东大学致歉
7月12日,山东大学就“留学生学伴”一事发微博致歉:
全文如下
专家:应对所有学生平等对待
对于学伴制度引发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学伴制度的意义不用赘述,但“质疑者,也并不是质疑学伴制度,而是质疑给留学生当学伴。
熊丙奇表示,我国大学重视留学生招生,从办一流大学角度,这并没有错。评价一流大学有一项基本指标,是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比例,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比例大多超过20%,而在我国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还很低。
据统计,来华留学人员中,亚洲学生占59.95%,非洲学生占16.57%,攻读学位的占52.44%。
“由于学伴制度并不只针对留学生,因此,要说留学生学伴制度是崇洋媚外是故意扣帽子。”熊丙奇补充道,我国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留学生特殊对待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大学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包括执行一样的培养标准。
“发展留学生教育,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多元文化建设,而建设多元文化,就必须消除身份特权,对所有学生平等对待。对于留学生,不应再配专门的宿舍,进行专门的集中管理,而是当成普通学生的一员。”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