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乾隆年间最为严重,直到嘉庆帝亲政古代文字狱基本结束。

在清代,涉及"明"、"清"字句的文字狱俯拾皆是。按照乾隆皇帝给文字狱定罪的标准和逻辑,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都应该受到鞭尸的刑罚。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朝文字狱什么意思(可笑的清朝文字狱)(1)

简单举几个和“明,清”二字有关的文字狱例子,看看乾隆年间文字狱有多么可怕。

例子一。为纪念亡父徐述夔,他的儿子出了一本《一柱楼诗集》。后被仇家蔡嘉树检举诗中辱骂清廷。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句子,乾隆帝认为"用朝夕之朝为朝代之朝,不用上清都、到清都,而用去清都",因此是"显有兴明灭清之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已死去的徐述夔及其子开棺戮尸。

例子二。乾隆四十八年,李一《糊涂词》有语"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帅相,无非糊涂"。被河南人乔廷英告发。经查举报人乔廷英的诗稿也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的句子,日月二字合为明,你不是谋反又是什么?结果检举人和被检举人皆被凌迟处死,两家子孙均被斩首。

例子三。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被指为忆念明朝,图谋不轨。乾隆帝认为卓长龄"丧尽天良,灭绝天理"。于是按照大逆凌迟律剁碎其尸,枭首示众,子孙均被斩首。

今天我们去北京故宫游玩,在乾清宫正殿还可以看到“正大光明”的巨幅匾额,它是由清朝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从雍正皇帝开始,为了避免皇太子之间因争夺皇权互相残杀,改为秘密立储,直接将皇位继承人的遗诏藏在匾额后面,因而正大光明匾闻名于世。

清朝文字狱什么意思(可笑的清朝文字狱)(2)

作为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怎会不知道正大光明匾呢?那么问题来了,按照乾隆给人定文字罪的标准,"正大光明”匾和例子一、二、三中的”明“字比起来简直罪大恶极,罪无可赦。你想想啊,正大光明啥意思啊?那不是要匡扶正义,大张旗鼓的“光复明朝,反清复明”的意思吗?这还了得?按照这个逻辑,乾隆皇帝岂不是要把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请出来鞭尸,还要把他的子孙通通斩首?还好,这荒唐的一幕终究没有发生。

文字狱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封建皇权专制王朝的产物,尤其是清代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防民之口甚于防堤”,实行愚民政策,以白色恐怖打压民主自由,借以维护皇权;二是皇帝排除异己的工具。比如雍正三年,天空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雍正皇帝借口年羹尧再给他的贺书里把成语朝乾夕阳写成夕阳朝乾,认为其居功藐上、心怀不轨带头在朝堂发难,直接导致年羹尧被群起攻之定为九十二条大罪自裁而亡。

清代禁书五花八门,凡是涉及明代,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均被禁被毁,还包括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甚至许多为清朝歌功颂德的书比如《大清典礼》、《大清天定运数》也在禁毁之列。乾隆皇帝更是利用主持修订《四库全书》的时机,大肆焚毁对维护清专制统治不利的经史子集,造成了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华文明的又一次浩劫,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库全书》真的全吗?

清朝文字狱什么意思(可笑的清朝文字狱)(3)

更可怕的是,要是稍不注意,拍马屁没拍好也会被处死。江湖医生智天豹编了一部《万年历》,祝颂清朝国运久长,其中说:周朝有八百年天下,将来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万年历把乾隆年号只编到五十七年为止,犯了大忌,结果被碎尸处死。

真实的乾隆爷看来也不是像电视剧中那般风流倜傥,阳光可亲?只当是戏说罢了。

说到底,在封建专制的皇权社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翰林院徐骏因诗集里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雍正皇帝斩立决。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还是洗洗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