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语录大全(行到极处便是知)(1)

纪录片《拓荒者》,叙述的是北美独立战争前后的事情。

豆瓣没有打分,评论也极少。

片子从拓荒者丹尼尔.伯恩(1734-1820)的西部探险说起,凸显了一段梦想与血腥,机遇与死亡的荒原搏命场景。

与之相比,现代人的大呼小叫都算矫情,无病呻吟。

1.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的几个世纪,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经过激烈角逐,瓜分了北美的陆地及海上权益。

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拥有北美东部13个殖民地,成为殖民统治者的老大。

弱肉强食的野蛮世界盛行黑色森林法则,不兴“先来后到”的中世纪礼数。原住民印第安的肖尼族由强变弱,大约有超过两百万人组成的300个部落,被撵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

当然,肖尼族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2.

那时候还没有M国,肖尼族人一再宣布他们拥有这片土地的主权,但蜂拥而至的殖民地居民认为:无主荒地,谁抢到归谁。

土地争端很难调和,矛盾、摩擦和冲突不断升级。

1763年,英王乔治三世想少惹麻烦,颁布法令,禁止殖民地居民西进,但狩猎可以。

意思就是,以阿巴拉契亚山脉为界,以东属于殖民地居民,以西属于肖尼族人。井水不犯河水,跨界的乖乖卷铺盖回去。

这条禁令看起来是公允的,维护和平的。

因为殖民地居民以农耕为主,那么你们就待在东部;肖尼族人以打猎为生,那么大英帝国也照顾了你们的利益。

只可惜,山高皇帝远。乔治三世忽略了殖民地居民的复杂成份,他们的先辈大都是英国及欧洲各地流放来的清教徒,异见分子和穷人。

冒险是他们的基因。

伴随150多年的殖民地经济发展,英统治者的税赋盘剥日益沉重,居民们不堪承受,挖空心思地寻找出路。

新墨西哥州前州长比尔.理查德说:当时的殖民地人受够了英国统治者的压迫和束缚,希望发家致富,能靠买卖土地好好赚一笔。

但在东部的13个殖民地已经没有致富出路:土地归属、财富等级和尊卑秩序业已形成壁垒,要致富只有去西部跟印第安人抢,但英王又禁止。

殖民地居民愤怒,躁动不安。

实际上,若挡不住哥伦布对地球未知部分永不停息地探索;就挡不住《五月花号公约》冲破王权与神权统治,对自由的向往;那,来自大洋彼岸的一纸禁令,也挡不住殖民地居民的野心和梦想。

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卫.艾森巴赫认为:西部一直都是财富的代名词。那时候,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都在西部购置了土地。

北卡罗莱纳的法官亨德森也买了一块,约有8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肯塔基全境。但他忌惮肖尼族人,没胆去认领。他想找一个代理人去帮他打理相关事务。

很快,他在法庭上,见到了丹尼尔.伯恩。

拉开历史的折叠,才发现有些小人物不可或缺。没有这些小人物,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小人物在达成个人目标的同时,也改变了历史。小人物被拔高,被传奇,被英雄。

可见,小人物与英雄的界限比较模糊,因事使然,只有这一阵儿,那一阵儿的时势在推波助澜。

3.

丹尼尔.伯恩出生在宾夕法尼亚,父母都是信奉神秘主义的贵格教徒。

伯恩从小个性独立,精力旺盛,热爱冒险。

他家与肖尼族人为邻,天天看别人打猎,他的心痒痒的。伯恩12岁摸枪,粗活重活都干,甚至学过打铁。

伯恩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不喜读书,但识字。人很聪明,随身携带《圣经》和《格列佛游记》。在他那帮猎人朋友中,算是足智多谋的知识分子。

1750年,伯恩随双亲来到北卡罗莱纳西北部的亚德金山谷。

在这里,伯恩成为国民军布拉多克将军的马夫,此后升至上校。

伯恩婚后育有八个子女,负担很重。后来,他从父亲手里购买了一座农场,但要养活一大家子却依然不容易。

那一阵儿,周围的人都在谈论去西部发财的梦想,说得热热闹闹的,可没人敢真的行动。

伯恩倒是麻利,借了钱就带着儿子和十几个伙伴上路了,一刻也不犹豫。

说起来是去实现发财梦想,实际上伯恩是喜欢探险,不喜欢一辈子待在农场里不挪窝。

他愿意一搏,甚至有些急不可耐。好像条件成熟不成熟都不那么重要了。

后来证实,伯恩是深入西部腹地最远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4.

当伯恩一行跋山涉水644公里后,见到从未谋面的肯塔基,一下子眼睛就直了,哦,这里就是天堂。

从1769到1771年,他和伙伴们数十次来到这里。捕河狸,捉水獭;猎鹿,贩兽皮。据说现在把一美元叫做一雄鹿,就是因为当时的一张雄鹿皮值一美元。

哥伦比亚大学老师卫.艾森巴赫说:印第安人极端仇视殖民地居民,他们可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么多殖民地居民涌入他们的领土。

作家、户外活动爱好者史蒂文.里内拉也道:西部边疆是发财致富的好地方,但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伯恩他们踏入肯塔基,又是打猎,又是卖兽皮的,来来去去两年,搞得肖尼族人神经紧张,惊魂未定。仇恨累积到终于发作。

他们弄死了伯恩的儿子,洗劫了伯恩他们捕获的所有,又逼得伯恩跳进悬崖的深潭才捡回一条命。

伯恩回到北卡罗莱纳之后,因为还不上欠款,被债主告上了法庭。

前面提到,法官亨德森在西部买了一块土地,需要人前去帮忙处理土地事宜。

当伯恩站在被告席上,亨德森盯着他,翻着卷宗,觉得就是他了——能力和经验都有。

于是谈妥交易,结了案。

对于伯恩来说,与其吃牢饭蹉跎到刑满释放,不如答应亨德森替他还钱;他替亨德森去西部。

虽是交易,但伯恩内心觉得是天遂人愿。

西进的残酷,让许多半途而废的人折返,伯恩也不是在坚持,他只是多了一份热爱。

自从离开肯塔基,他就魂牵梦绕,怎么也割舍不下。即使被黑鱼害惨了,也无怨无悔。他就是想回去,如此的义无反顾。

5.

当伯恩肩负亨德森的重任,到达肯塔基两周后,殖民地居民爆发革命,独立浪潮席卷整个北美大陆。

1773年12月16日夜间,波士顿发生了倾茶事件。

1774年9月,北美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明确提出“撤走英国驻军;独立自治;取消对殖民地经济限制和5项法令”的要求。

1775年4月19日,英政府军与殖民地民兵在莱克星敦与康科德发生武装冲突,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6月14日,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M利坚合众国诞生。

北美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殖民统治,创建独立国家。所以,它是一次民族独立解放战争;又因为领导阶级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所以,它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这一段内容比较生硬,但省略不了。

6.

1775年春天,伯恩和拓荒者们用一把斧头和几把锯子,建起了当时肯塔基最大的“伯恩伯勒”定居点。据说牌子至今还保留着。

为了防止黑鱼袭击,要塞和防御工事也修筑得十分坚固。

拓荒者们靠着一双手自给自足。寻找水源,捕获野兽;自制火药,融化铝制勺子做成子弹;挖厕土提炼硫磺;收集篝火木炭;提取蝙蝠粪中的硝石。

同时,他们给远方的同胞带信:只要有一杆枪,一把斧头和胆量,就可以来西部实现梦想。

伯恩妻子和8个孩子都来了。伯恩一有空就教14岁的大女儿骑马,射击,伐木等等生存技能。

他们热情高涨,感觉西部就是美梦成真的地方,到处是机会,到处是广袤的土地。到处是……。

到1775年末,拓荒人数翻了三番。定居点散布了4050平方公里。之后的40余年里,大约有近30万拓荒者移居过来。

肖尼族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越来越不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他们已经不断被迫西迁,现在这拨人又来跟他们争地盘,再也不想忍。

黑鱼绑架了伯恩的大女儿,发出警告:赶紧滚,否则这就是下场。

伯恩跟黑鱼打了多年交道,儿子也死在他手里,知道报复会来,他有准备。他带人救出了女儿。

事情发生时,许多人被吓住。伯恩沉着冷静化解了危机,他们又把伯恩视为英雄。

英雄也是普通人的一份子,也会畏惧。只是英雄能接受现实,并有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多数人都愿意跟英雄混,跟英雄混带来安全感还有“肉”吃。人们穿凿附会,加油添醋,口口相传,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神话英雄。

所以,英雄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多数人的信任。

但从个人来说呢,英雄意味着付出。

7.

当伯恩看到《独立宣言》以后,认为自己就是这场革命的开路先锋,很是兴奋。

接下来却不断传来坏消息。

英军一面从海上,一面从加拿大,夹击华盛顿的大陆军,想以此扼杀革命。

大陆军的士兵平时都是普通农民,第一次拿起枪,跟英国的正规军比拼,实在太弱,战斗力也非常有限。

1776年11月,英军占领了纽约,把大陆军赶到了费城。

1777年碰到百年未遇的寒冬,大陆军撤到伏基谷,冻饿致死2500多人,是一次战役的两倍。

1778年2月,独立战争进入最晦暗的阶段。

英国政府军与肖尼族人结成联盟,打算进攻西线拓荒者定居点,“伯恩伯勒”是第一个目标。

黑鱼之所以同意跟英军合作,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想要赶走拓荒者,不想看到他们的定居点不断扩展,而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况且英军很慷慨,许诺提供武器装备;抓到一个拓荒者奖励100美元;打赢了归还拓荒者以前占据的全部土地。

条件不要太好,黑鱼酋长立即主动配合。

然而,伯恩还一点不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

他正领着十几个人外出寻找盐矿,因为定居点每年需要7吨盐的存储量才能过冬。

在毫无防备的野外,被黑鱼抓了俘虏。

几个月没有消息,伯恩妻子以为他们遇难,带着孩子们回了家乡北卡罗莱纳。只有大女儿还抱着一线希望留了下来等他们。

1778年6月,黑鱼把伯恩一行囚禁数月后送到英军驻地。英军把他们编入黑鱼的平叛队伍。他们被押着,返回去袭击自己的定居点“伯恩伯勒”。

“伯恩伯勒”是西部最大的殖民地居民定居点。如果沦陷,一是其他据点都保不住;二是英印联军很快会从西面长驱直入,进攻东部的大陆军。而大陆军正处于疲惫不堪,需要修整的状态,经不起一击。

因此,“伯恩伯勒” 战役很关键,不但决定了拓荒者的生死存亡,也决定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败。

伯恩预感到这一切,他趁着黑鱼看管疏忽,溜掉了。

历史学家彼得.史塔克说,伯恩是条硬汉,他榨干身上的每一丝力气,仅用4天徒步240公里,赶在肖尼族人到来之前,回到了“伯恩伯勒”。

前面说了,英雄就是付出。但这种付出,不是谁想付出,就能付得出的。

谁能为了全局,下定决心力挽狂澜?谁能4天徒步240公里,用一双血淋淋的双脚穿越荒山野岭?谁又能为了一场正义战争付出生命?

伯恩能。

若要解释,那就是英雄用钢铁般的意志,逼出自身潜质,去逾越了普通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8.

回到 “伯恩伯勒”,伯恩顾不上休息,赶紧准备迎战。

黑鱼有450多人,“伯恩伯勒”只有60多人,寡不敌众。

伯恩给483公里以外的弗吉尼亚民兵送信,请求增援。但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来。也许他们也吃紧,永远来不了。

黑鱼仗着英军送的武器弹药,上来就是一阵猛打。

“伯恩伯勒”唯一的战术就是紧闭大门,站在栅栏高台上放冷枪,打防御战。

拓荒者们个个都有猎人的好枪法,弹丸都长着眼睛,让肖尼族人伤亡惨重。

可黑鱼一想到这次能让所有土地一次性回到手中就信心百倍,气焰高涨。

正面攻不上,换成疲劳战术,小股连续骚扰,把伯恩他们累得够呛。

仗打到第11天,双方僵持,呈胶着状。伯恩拒绝投降,黑鱼拒绝撤退,就看谁先撑不住,这是对意志的考验。

1778年9月17日夜晚,一支支带着火苗的箭矢飞向“伯恩伯勒”。点着了房屋、马圈,蔓延成火海,逃无可逃。小孩哭喊,妇女尖叫,拓荒者们拿着枪也无计可施,仿佛只有坐以待毙。

要不说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至。让拓荒者们松了一口气。

黑鱼也得到情报,弗吉尼亚援兵马上快赶到,他只好悻悻然下令撤退。

从北美独立战争一盘棋来讲,“伯恩伯勒”这一仗太重要。

原因是打退了黑鱼,就阻止了英印联军东进,让华盛顿的大陆军有了喘息之机。

当拓荒者们认为是英雄伯恩带领他们打赢了黑鱼时,想必伯恩会感谢老天的帮助。

毋庸置疑,英雄也有运气的成分。

9.

接下来,伯恩跟赶来增援的弗吉尼亚民兵产生了分歧。

弗吉尼亚民兵提出马上行动,直捣黑鱼老巢,彻底摧毁肖尼族人的村庄,烧掉粮食,杀掉妇女和儿童。

伯恩坚决反对,他拒绝说出肖尼族人的地址。他希望诉诸和谈,找到与肖尼族人和平共处的办法。

可有一个拓荒者指着地图说在俄亥俄河北面。

伯恩说服不了他们,1778年的秋天带着女儿离开了他亲手创建的“伯恩伯勒”。

之后加入了M国政府军,在西线与英军作战,再也没有回去过。

说起来,伯恩的仇恨最深,儿子被打死,女儿被绑架,那么多跟着他西进的伙伴长眠在那块土地。但他依然清醒,没有被仇恨和报复所吞噬。

他提出用和谈方式解决殖民地居民跟肖尼族人的土地争端,而不是继续诉诸武力。

这个理念比较超前,即使是英雄说的话也没人听。因为对于仇恨满满的普通人来讲,心里翻不过那个坎儿。

在重重矛盾交织中洞穿人性,依然保留自己的观点,也许这才是英雄了不起的地方。

10.

1779年5月29日,伯恩走后,弗吉尼亚民兵袭击了肖尼族人的聚居地奇利科西。黑鱼被打死,他11岁的养子成为新酋长。

这次袭击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加上驻扎在加拿大的法军参战,给北美大陆军提供了海军和资金支持,英国顿时感觉从长远看,法国才是他们最大的威胁。M国还很弱小,不足惧,今后可以用讨好来拉拢。

1783年9月,英、法、美三方签订了《巴黎合约》,英国自愿放弃北美所有领土的统治权,正式承认M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

M国得到了南北从佛罗里达到加拿大,东西从大西洋到密西西比河的6475平方公里的领土,与过去相比国土翻番。肯塔基也成为M国的第15个州。

北美独立战争就此结束。

《巴黎和约》没有给肖尼族人以土地权益,完全无视他们是北美原住民。天理何在?可是,好像天理也在埋怨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后来者给打趴下。

时间在等待黑鱼酋长的养子特库姆塞长大,等待他为了保卫家园重燃战火。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拓荒者们依然面临严峻考验。来路漫漫,没有定数。

战争的进程是实力比拼,结束是利益媾和。

好像是没啥定数。

11.

俯瞰人迹罕至的肯塔基森林,想去拓荒探险,没有英雄带路还的确不行。

据说1779年,伯恩第三次把家搬到肯塔基时,一起上路的还有他的好朋友,一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拓荒者。

很多年以后,亚伯拉罕.林肯的孙子成了M国的第16位总统,这位总统逢人便说丹尼尔.伯恩是真正的英雄。

也许伯恩乐见别人称他为英雄,这跟骄傲没关系,无非是自豪吧。

他有一种简单、直接和锋利的自豪感。

特别真实。

End

图片源自网络,谢谢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