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上市首日市值(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亿)(1)

曾经坚持不上市的顺丰要上市了。王卫为什么要自己打脸呢?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2500亿?5年后超越UPS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公司?为什么“三通一达”干不过顺丰?一个让马云都敬佩的70后到底有什么魅力?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听我给你慢慢聊。

  1. 为什么一直说不上市,现在又要上市呢?

简单的说是缺钱,往深里说是要巩固江湖地位。其实上市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两种:1、顺丰嘿客失败,快递业务资金不足,上市筹钱。2、多元化发展缺少资金。总之就两字:缺钱。还是那句经典台词:“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顺丰现在急需资金扩大规模,巩固江湖领先地位。

顺丰上市首日市值(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亿)(2)

一张图就能看明白顺丰借壳上市的detail

2. 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2500亿?5年后超越UPS成为世界第一?

我们先来看看国际快递业的巨头FedExDHLUPS。没有对比没有发言权,通过下表的对比,我们就能看出顺丰与国际快递巨头的巨大差距。

员工飞机车辆市值服务范围
顺丰12万301.5万433亿人民币大陆、香港、台湾以及24个国家
FedEx30万6574.8万441亿美金全球200多个国家
DHL49万4207.6万327亿欧元全球200多个国家
UPS43万50010万900亿美金全球200多个国家

我们单看这几个硬件指标就能看出来,顺丰与国外巨大的差别不是一点半点,还别说品牌历史、转运中心、机场数量、信息化水平等等指标。就算顺丰上市后市值能到达2000亿人民币有卵用?在上述这些方面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缩短和追平的。

顺丰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多元化,而是聚焦快递。

顺丰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快递,顺丰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速递。顺丰帝国的未来发展脉络应该分成三步:第一步,顺丰要成为中国快递业的NO.1,并且遥遥领先第二名。目前顺丰在快递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占到18%,落后于EMS。所以顺丰急需的是做大速递的体量,要更快速地布局机场、飞机、航运、车辆等硬件的投入,只有在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才能甩开三通一达的步步紧逼,争取做到覆盖到县级与村镇一级,实事证明,用顺丰嘿客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策略已经失败了,得另想他策。

第二步,走出国门与国际巨头竞争。光在国内厉害不行,你在国内可以拼掉“三通一达”,国际速递,比拼的是全球信息化水平、飞机数量、机场数量、车辆运力等等因素。那几个大佬在这个行业干了多少年,别的不说,UPS上百年的历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能力和实力就不是顺丰三年五年能赶上与超越的。快递业不是互联网,我们的起跑线不一样。互联网起点差不多,我们通过模仿创新,能产生BAT,快递业没戏。这是个慢活,需要慢慢积累与布局。

最后一步,多元化。只有具备了与国际快递巨头抗衡的能力后才能谈多元化发展。品牌永远应该是先做强再做大,核心业务不强大,不要奢谈多元化、国际化。很多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顺丰真的成为了微信、支付宝等类似于基础设施一样,人民天天离不开的产品,你往里填点什么,人家都容易接受。电商与金融就都好办了。在这两个领域,顺丰远远不具备这样的品牌号召力与忠诚度,其实对于很多消费者(用户)来说,品牌忠诚度真有点瞎扯,滴滴用户看似忠诚度高,打车费用一上去,你看看还有几个人愿意坐?不把品牌做成宗教,别奢谈忠诚度。

3. 为什么“三通一达”干不过顺丰?

在中国快递行业里,顺丰是个另类。和三通一达的桐庐帮比,顺丰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快,一个是贵。快,体现在:同城上午收下午到,下午收次日到,外地基本上隔日到,最多三日到。贵,当然是因为快所以贵。顺丰的单票收入高达23.81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上市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顺丰仅凭17亿票的业务量,就换来了48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亿元的归属净利润,业务平均单价高达23.81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占据目前快递市场主要份额的圆通、申通,其2015年业务量虽然分别高达30亿票、26亿票,是顺丰规模的近2倍,但业务收入却分别只有121亿元和77亿元,不及顺丰的1/3;归属净利润也分别只有7.2亿元和7.7亿元。

SO,单看营业额没用,要看净利润。“三通一达”规模是大,但从品牌影响力和口碑方面,顺丰分分钟秒杀这几家。“三通一达”只能做行业的跟随者,低价者可以做到价廉,物美很难说,口碑就更谈不上。因为你绝对不能通过低价建立起用户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良好口碑。好品牌永远是物美价不廉的。

顺丰取得这样的业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很正常。

4. 这个让马云敬佩的人为什么如此低调神秘?

顺丰上市首日市值(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亿)(3)

王卫:顺丰帝国的掌舵者,1971年出生。他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赚得了第一桶金。

顺丰上市首日市值(顺丰上市后市值达2000亿)(4)

据《投资者报》报道,王卫197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高校的大学教授。但生于典型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却没有上过大学。在王卫7岁的时候,全家人从中国内地移居到香港,但是父母大陆的学历到了香港却不被承认,使他们不得不去做工人,挣着微博的收入。这也使得从小尝尽贫穷和歧视滋味的王卫在高中毕业之后不再读书,而是选择早早走入社会。他当过清洁工,当过搬运工,在叔叔手底下干过活儿,后来,在顺德印染厂的一份工作令他开启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香港服装、印染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在大陆设厂,只把门店留在香港。很多工厂会派人在码头找人帮忙把印染样品捎到香港。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王卫看准这个商机,从父亲那里借了10万元启动资金,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注册成立了专门送快件的顺丰公司,那一年是1993年,王卫只有22岁,亲自做派件工,第一年公司只有6个人。

由于切中了市场需求痛点,很快顺丰便以顺德为基地,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广东全境。1999年前后,顺丰以合作和加盟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的开疆拓土。

26岁时,王卫几乎垄断了大陆境内的通港快件,据说,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十辆中有七辆是顺丰的。

王卫曾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我太太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随身事业发展,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上了台阶”

加盟代理模式推广后,一些加盟商常常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借船出海”,用顺丰的品牌给自己招徕业务,积累客户。因为一个投诉电话,王卫决定强势收权。由于动了合作方的利益,加盟代理商们联合起来要给王卫“一点颜色”。曾一度扬言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是王卫开始启用保镖的由来。

扛住了压力的王卫,在2002年成功收权,顺丰迎来了第一个重大转折:从加盟代理制转为直营制。同时,成立了深圳总部,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

2003年,“非典”席卷全国,航空运价大跌,顺丰与扬子江快运签下5架包机协议,将快递业从水陆级别提升到了空中。一举奠定了“快递之王”的江湖地位。

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请不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