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寻当年救命恩人一封信:德兴男子寻恩人26载(1)

阔别26年,宋法军和恩人董文杰感情深如老友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李志强报道:“离见面的日子只有4天了,”2018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宋法军辗转难眠,心里不断重复念叨着,“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了?”

他要见到的,是个失去联系许多年的有情人,曾经对他慷慨相助的恩人。宋法军巴不得立刻就见面,他等不及了,就像快要见到日思夜想的爱人一般,以至于离约定见面的最后几天,他激动地失眠了。

董文生——恩人的名字就像一枚印章,26年来深深刻印在宋法军的心里。“不可能忘记,更不敢忘记!”宋法军斩钉截铁地说。

钱被骗遇好心人慷慨襄助

“不敢忘记,是因为那时候落难,若非得到恩人的帮助,后果将是流落街头,并面临失去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里,一直想还没还上,我心里是背负着压力的。那是恩人哪!怎么敢忘记!”

锁定在宋法军脑海26年之久的往事打开了。

那是1992年9月10日,宋法军因公差来北京已是第三天,这天他联系完业务,返回入住的京丽宾馆途中,走在前面的行人落下了一个手提包,当他弯腰去捡起手提包并准备叫住丢包的人时,却不见了对方的影踪。巧的是,身后目睹了经过的一名陌生人提出愿意帮忙找寻失主。陌生人拿过手提包,似乎有意拉开了拉链,宋法军看到包里是成捆现金。

陌生人提出要去找失主,让宋法军原地等待。“如果在找失主期间,你携款跑路了怎么办?你要留下点钱,证明你不会跑。”宋法军不假思索地将身上全部家当400余元钱给了陌生人。

三个多小时后,原地等待的宋法军想着不对劲,打开手提包才发现上当受骗了,包里装着的全部都是点钞纸。

异地受骗,气愤和无助笼罩宋法军。当他神情沮丧地回到京丽旅馆,与其拼房的其中一位陌生人看出了他有心事,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满肚子愤怒和委屈正好找到了出口,宋法军将遭遇对陌生人一股脑儿倾吐。

“出门在外谁都会遇到困难,这里100元钱你拿去。”陌生人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了钱。

宋法军差点就流泪,当即跪下,怀着感激的心情说:“我一定还给你。”

“不用还了。”陌生人拒绝道。

宋法军一再地恳求陌生人留下联系方式,日后要把钱还了。拗不过宋法军,对方写下了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白门下嶂董希标(父亲)。

男子寻当年救命恩人一封信:德兴男子寻恩人26载(2)

董文杰当年留下的字迹

欲还钱屡碰壁 26年来盼圆梦

有了这100元钱,宋法军就可以顺利回家了。“恩人的名字还不知道,我心里就是觉得不舒服。”赶去火车站时,宋海军一路就在想,“恩人不留自己的名字,我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样太不懂感恩了。”于是又折回了旅馆,从旅馆前台的客人登记簿上抄下了恩人的名字——董文生。

从北京回到德兴,宋法军就想着把钱还给好心人,就借来了100元并写了一封《感谢信》,按照好心人留下的地址寄了出去。不久后,信却被以“查无此人”退了回来。之后数次,宋法军寄出的信都被退回。

“难道留的不是真实地址?”宋法军一度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没有放弃。在当年联系方式不太便利的情况下,费尽周折又联系上了瑞安市丽岙派出所,打电话过去,接线民警以不能透露公民个人信息为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后来,宋法军联系上了丽岙镇政府、下嶂村委会。被告知董希标已经移居海外,而村里没有叫董文生的人。

找人四处碰壁后,宋法军才想起好心人曾说自己到北京是给父母办理出国签证。“会不会移居海外了?”费尽心思没有找到帮助自己的好心人,宋法军心里不太好受,但他只能用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

事情暂时搁置了。但宋法军不会放弃,不敢放弃。后来又有多次联系丽岙街道办、丽岙派出所、下嶂村委会,仍无结果。

“找到恩人——我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催促的声音。”这个声音延续了26年,是宋法军最迫切的梦想,一直试图去实现。

男子寻当年救命恩人一封信:德兴男子寻恩人26载(3)

宋法军寄出的信被退回了

寻到像大哥一样关怀小弟的恩人

机会来了。2018年初,宋法军偶然得知自己的一位老同学在温州工作,马上就请求老同学帮忙寻人。

在大家帮助下,宋法军获得了董希标的固定电话。电话打过去,宋法军被董希标误认为骗子。但这没有打消他的决心。宋法军的执着感动了董希标,但并未取得董希标的信任,将信将疑的董希标说自己儿子不叫董文生,不过他留下了宋法军的电话,表示如果事情是真的,会让儿子回电话。

1月11日,董希标的大儿子董文佐联系宋法军,坦言自己1992年去过北京办理签证,但并无资助人的事情。“浙江省瑞安市丽岙镇白门下嶂董希标”——宋法军将泛黄的笔记本上所写的笔迹,董文佐一眼就认出,这是弟弟董文杰的字迹。

至此,宋法军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叫董文杰,并非董文生。原来,当年旅馆登记簿上的字迹潦草,宋法军把“杰”字看成了“生”字。

通过董文佐提供的联系方式,宋法军联系上了此时正在乌克兰生活的董文杰。宋法军把当年在北京天安门拍摄的照片发给了他,董文杰一眼就认出了曾经高瘦的宋法军。

历经26年,终于与反复寻找的恩人取得联系,宋法军心情异常激动。从取得联系开始,两人每天都会通过微信交流,就像是多年失散的老友,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尽的话题。

董文杰比宋法军仅年龄大一岁,一个生于62年,一个63年。在宋法军心里,董文杰不仅是恩人,也是自己的兄长,他以董哥来称呼董文杰。而当年董文杰就像大哥关怀小弟一样,对宋法军慷慨相助,而今,他仍拥有大哥的胸怀,对宋法军以小宋相称。这让宋法军哭笑不得:“我都快50岁了,还叫我小宋。”

“还了恩心里如释重负的感觉”

两人按照约定于1月24日在瑞安相见了。阔别26年,一见面,宋法军就一头扎进了董文杰的怀抱,不停地拍打着他的肩膀和后背,而董文杰也像大哥一样,紧紧拥抱着宋法军。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按26年每年100元的“利息”,宋法军将2600元还给董文杰,可对方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那2600元。

宋法军只好说道:“恩人,你要再不收,我就跪在地上不起来了。”看到他这么坚持,董文杰只好暂时把钱收下。

你有情,他有义。后来,董文杰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想返还这2600元,但宋法军拒收了。董文杰转而从国外给宋法军寄了五箱红酒,对宋文军表示感谢。

在宋法军心里,当年董文杰的慷慨相助是对他莫大的恩情,他铭记于心,“不会忘记,更不敢忘记。”

而董文杰当年慷慨解囊拿出100元帮助宋法军,是极不容易做到的。“那时候10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当时董哥在北京等办签证已经半个多月了,身上剩下500元,还要继续等,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办得下来,就先顾及我,真是个好人哪!”宋法军感激之心溢于言表。

“我跟小宋那时候住的房间有4个人,小宋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们没交流,那天他回来我看到他脸色不对,就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对我说了。”回想起往事,董文杰说,“大家都出门在外,碰到就是缘分,所以就帮了他啦,无足挂齿的一件小事情。”

董文杰说,自己1992年出国后,直到2003年才回国了一次,所以宋法军很难找到他。“小宋寻找我26年,真的很不容易,让我很感动。”董文杰说。

谈到为什么要执意持续地寻找到恩人时,宋法军说:“在我心里,没有找到恩人,还他这份恩情,我心里就不好受,总是有一个负担压在心上。”

“找到了恩人,我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宋法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