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美貌的特质 美艳的女子为什么称为尤物(1)

近日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故不能免俗去赏桃花。由桃花而想到人面桃花,在桃林里人面桃花多矣,总可偶见较为美艳的女子,而桃花又总能引人遐思到“桃花运”,故而又想到“天生尤物”。

中国的文人在各种诗书、文章中,喜欢把特别漂亮的美女叫作"尤物",如古代“沉月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自然都是“ 尤物”了。现在更有形容美女“天生尤物”之说,看似中性,不褒不贬,但我理解属中性带贬多一点。

什么是尤物?《说文》:“尤,异也。”《小尔雅》:“尤,怪也。”《广韵》:“尤,怨也。”又有解释尤为“过失、罪过”的。这些解释都应该是引申义,而不是“尤”的本义。

“尤”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两只纠缠在一起的手。两只手纠缠在一起,象在争夺什么东西,尤的本义可能就是人人想争夺的东西。而人人想争夺的东西,必是世之珍宝,故尤引申为珍贵、奇异、特别、世所罕见的意思,“尤物”就是指世所罕见的珍异之物,拿来比喻女人,应该就是特指特别美艳的女子。

“尤物”一词最早见之于巜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说的是一个叫夏姬的女子。夏姬是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美女和艳女,她三次成为王后,一共嫁过七次,有九个男人因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诗经》中都有关于夏姬的隐喻,可见其著名。

夏姬是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未嫁时与庶兄公子蛮私通,后来公子蛮死了。夏姬嫁给陈国大夫夏御叔,夏御叔没几年也死了。陈国国君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都成了夏姬的入幕之宾。夏姬的儿子夏徵舒忍无可忍杀了陈灵公。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攻陈,夏姬落入楚国,又被赐给了楚国贵族连尹襄老。连尹襄老成了夏姬的丈夫后也同夏御叔一样没多久就死了。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急不可耐地烝庶母。最后楚国大夫屈巫又娶夏姬为妻,并且带着夏姬奔晋,宁愿自己在楚国全族被灭。

倾城倾国还要命,这就是“尤物”最著名的副作用之一,所以娶之“则必有祸”。这里不需要举例证明,翻开史书说“红颜祸水”的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虽说都知道有很大的副作用,弄不好国破家亡还搭上性命,但是,中国的男人从古至今还是趋之若鹜,是男人就没有不喜欢“尤物”的。

所以,《晋书.江统传》说,“高世之主,不尚尤物”。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信造化之尤物。”

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看他虽是禅踪,自然冶态,正是那天生尤物,世不虚名。”

《红楼梦》里连宝、黛“金陵十二钗”都算上,所有的女子中唯一被宝玉称为“尤物”的,只有尤二姐和尤三姐。用宝玉的话说,“真真一对尤物, 偏又姓尤。”

清代李渔以独特的审美取向为尤物定义,“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李渔对于“尤物”的总结“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

因其珍稀,不可复制,容易引发人的贪欲,起独占之心,然得之不易,失之不甘,欲罢不能,常伴祸患,故又生怨责,是故“尤”又引申为怨恨、埋怨、责备的意思,如“怨天尤人”。为达到独占的目的,必然会不择手段,利令智昏,因而形成罪过,故“尤”又引申为过失、罪过的意思,如“以儆效尤”。

尤物,多为说人,但也有说物的,清代赵翼《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中写的“尤物”,指的就是珍奇之物了。

中国字太神奇了,由字组成的词就更为神奇,“尤物”就是如此。

绝色美貌的特质 美艳的女子为什么称为尤物(2)

绝色美貌的特质 美艳的女子为什么称为尤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