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郁郁而终,时年53岁空留下“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无奈喟叹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阮籍说的最狂妄的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阮籍说的最狂妄的话(魏晋风骨不外乎装傻自保)

阮籍说的最狂妄的话

公元263年,“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郁郁而终,时年53岁。空留下“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无奈喟叹。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1

阮籍的一生都处在矛盾之中,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出身和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了解了他矛盾的一生,才会明白所谓的“魏晋风骨”真的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罢了。

阮籍出生在公元210年,正是曹魏政权如日中天之时。而阮籍也出身名门,他爹阮瑀是蔡邕的徒弟,蔡邕曾称之为“奇才!”颇受曹操赏识,当过章表书记。说白了就是专门给一把大领导写材料的,据说当时曹操的那些讨敌檄文基本上都是他和陈琳俩人写的,类似于现在的中办第一大秘,绝对属于老大眼前的红人。也因为如此,阮瑀和曹丕的私交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曹丕在自己的《典论·论文》里直接把阮瑀作为曹魏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他几人并称为“建安七子”。可见阮籍属于妥妥的“官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种。

2

因为曹丕的关系,阮氏家族与司马氏也保持了较好的关系。阮籍曾两次拒绝了曹爽给的参军之职,却在司马懿杀曹爽主持朝政后做了从事中郎。在后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最终被封为了关内侯。外人看来阮籍一生衣食无忧,甚至官职显赫,为何会矛盾?会孤独?会所谓的追逐黄老之学而至清谈避世?

其实这都是一种对阮籍的误解,阮籍一生衣食无忧是真的,孤独痛苦也是真的。他一生并没做过什么大官,关内侯是爵位,有俸禄无职权。后来的步兵校尉属于有职位但无兵权。从中侍郎等于幕僚,属于虚职也是。有人会说凭着阮籍这关系想当大官分分钟,他故意不当这才证明风骨证明不同流合污。也会有人说还是都是假风骨,真有刚就来个不食周黍,那才敬他是条汉子。持这两种说法的人恰恰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误读。

3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毕生追求的最大理想是“士”!所谓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不是说成为帝王家的家犬,而是希望辅佐他们认为合格的帝王达到士人终极的追求----济世安邦!这才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信仰。

有信仰而信仰实现不了,这是最困苦孤独的,阮籍就是如此。按照阮籍的家庭背景出身,他不可避免地从一开始就要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他必须做出政治选择,选边站队。而政治斗争的残酷在于它没有第一名和第二名,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而在这种涉及改朝换代的政治博弈中,失败者的命运是什么可想而知。换你,你敢不敢轻易选择?

而阮籍从最初的所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他的整体精神内核其实也是偏儒家的,这个看他的诗文其实可略窥一二。我们来看,如果阮籍真有济世安邦的大想法,那么在曹魏政权后期,软弱的曹氏肯定不是他想辅佐的对象。而司马氏呢?司马氏爷仨基本上在三国后期就主要抓一件事,铲除异己。在史书记载中,司马氏把持朝政直至司马炎称帝这期间,杀亲王、杀大臣、废立皇帝这种事几乎年年发生。而以司马昭为首,他最爱干的是“夷三族”,什么意思呢?就是古惑仔里那句话“一家人要整整齐齐,说杀你全家,少一个都不行”。这种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这样的老大,想想都哆嗦。

正是在这种严苛的政治氛围下,整个社会才形成了一种读老庄避世之风。当时读书人如果你所学儒家经典但是你不为我所用,那么对不起,夷三族。所以员外一直认为,阮籍的所谓老庄之姿更多是一种被逼无奈后的示人罢了。他的《大人先生传》更像是一种基于内心愤懑,把自己化为仙人去针砭当世而已,和屈原《离骚》类似,而这在文学价值上当然毋庸置疑,但把阮籍这个扯到道家哲学层面进而说他是道家风骨就有点扯了。

4

那么阮籍是怎么躲过政治漩涡的呢?很简单,靠喝酒装傻。阮籍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酒鬼,一个嗜酒如命、借酒发疯的酒蒙子来遁世避祸。阮籍好喝到什么程度,当时他向司马昭要官去当步兵校尉,司马昭以为阮籍是想从基层干起还挺高兴,一问原因是因为阮籍听说步兵的厨房酿酒好,而且有好的存酒,号称有“三百斛”,老子就是奔着这三百坛子酒去的,弄得司马昭哭笑不得。

还有两个小故事可见一斑。一个是阮籍有一拿手好戏“青白眼”。就是把眼珠子全翻进眼皮,只漏眼白。(详见徐锦江的金毛狮王。)他每每在遇到不喜欢的人的时候就来这套装瞎子,把自己打造的放浪不羁谁也瞧不起,那自然我也谁也不站队。当然,这项技能从来没在司马昭身上用过。

另一件事是司马昭看中阮氏的家风,也因为当时九品中正制,门当户对。想让阮籍把他姑娘嫁给自己儿子司马炎,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帝。这在当时换谁都得乐得大鼻涕冒泡,但对阮籍来说也是个大难题,咋办?抗旨不遵?直接夷三族那可是。阮籍怎么做的呢?来,高兴,喝!连醉六十天!天天烂醉如泥,让你没法商量结婚的事。最终司马昭将此事作罢,估计司马昭要是接着追,阮籍肯定接着喝,直接喝死也未尝不会啊。

阮籍因为这嗜酒放纩没少得罪当时的士大夫们,毕竟谁愿意成天和个酒鬼在一起,大家都说他喝酒之后嘴上没有把门的,却只有司马昭对阮籍的评价是,阮籍最大的优点是“谨慎”。也正是因为司马昭这洞穿人性的观察,造成了阮籍最终的命运。

5

公元263年10月,司马昭杀了曹髦,扫平了司马氏称帝的最后障碍。历史上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封晋公、加九锡”。这最为重要的天下诏书《劝进表》由谁来写?阮籍这回再也躲不过去了。当知识分子的尊严与世俗的责任和牵挂逼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作为人,有时不得不接受的屈辱就成为了压倒人生最后的那根稻草。在写完《劝进表》后两个月,阮籍郁郁而终。

我们来看一下被收录《昭明文选》的阮籍五言诗吧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晋书》评价阮籍“本有济世志”。

两年后,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史称西晋。

下一期,写嵇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