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的眷恋丽江(音符跳动的丽江)(1)

我再次走进丽江是相隔二十年之后,安静的途中,耳畔仍像回响着纳西歌舞和纳西古乐的美妙旋律。头一次到丽江时,我们住在市区宾馆里,丽江古城的奥秘只是浅尝辄止。这次,我直接住进了古城里的民俗客栈,就是想更多地了解二十年前未曾了解到的东西。也许二十年的时间太长,到了丽江才发现,耳际飘忽的已不再是那种让人如痴如醉的龙言凤语,而是满大街的伤感小调“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寂寞的夜和谁说话;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伤心的泪儿谁来擦”。古城的建筑没有多大变化,面貌却今非昔比。商人的精明硬生生地将现代时尚移植到这里,到处都是营商铺面,满大街都是商业招幌,山南海北的商品都能在这里寻觅得到。依旧潺潺流水的小溪两旁,木结构的民居门口,坐着的不再是衣着民族服饰的纳西族老人,而是穿着时髦的招呼客人的店主。据说自从古城开发之后,原住民大多搬离了古城,原来的房子租给了外来商户。脱离了生活形态的古城,叫商城恐怕更为合适。偶有几个披着七星布袍的女性,见相机抬起,往往会快速背过身去,再没有二十年前那嫣然一笑。在缺少公共厕所的地方想就近去客栈院子的洗手间方便一下,也不再那么方便。进商铺问完价格却不买,送走你的大多是那极具杀伤力的鄙夷。即使是民族风情浓郁的舞台定时表演,也很少是随兴而为的真情流露,而是应付观光的矫情呈现。尘世的喧嚣覆盖了原本清爽素洁的古城,我心中优雅天成的如诗风韵瞬间交给了曾经。其实这也难怪,在中国,只要一定位成景区,哪个没有铜臭味?

唯一没让我后悔第二次来丽江古城的,是在日落之后。一群一群的团体游客被大巴车陆续拉走,住在古城里面的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古城体验。站在任意风景旁拍照,再也不用担心镜头里闯进个无关的人来。挂着特色招牌的饭店酒吧,也到了真正展示手艺和特色的时候。白天人流攒动,饭店里一座难求,端出来的饭菜一定是急就章。晚上,时间宽裕了,厨师才能从容不迫地把每道菜都来个精雕细刻。细想一下,我住在丽江古城里的那几天,白天只是快餐饱腹,晚上那顿才叫享受。也正是这几天的晚上,我怡然自若地把丽江的美食品尝了不少。比如轻松地选个纳西菜馆,点个小份的纳西烤肉或马帮烤鱼,再要一盘野生菌菇,一碗土鸡米线,就可饱嗝连连。再换一个地方,还可以去尝一尝雪山湖水的虹鳟鱼,一鱼三吃,如再配上个地道的风味主食纳西粑粑,那种香酥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没事时也可以呷一口风味独特的梅子酒,闭起眼睛,抛却视觉的干扰,去全心感受那其中的滋味,更是神清气闲,逍遥自在。

夜晚的丽江古城,飘荡着茶韵酒香的夜空平添几许浪漫情调。淙淙潺潺的小桥流水波光粼粼,恰似千年历史音符从未停歇的跃动。月光与霓虹交互的恍惚光影,又如经久不息的轻歌曼舞。直插苍穹的璀璨射灯,试图将天地的宁静撕裂。遍布古城的夜间酒吧和歌厅,经过一个白昼的酝酿适应,越发生龙活虎。不论是以歌厅、迪厅见长的酒吧一条街,还是藏在偏僻街巷里的那些文艺范儿的酒吧,都能找到激情澎湃的纵脱时刻。有时一看店名,就能让人蠢蠢欲动。像“樱花屋”“桃花岛”等,大都会引得年轻人血脉贲张,迫不及待地想去体验一番。也有的酒吧命名两极:“千里走单骑”一听这名字就带着几分豪气,“秦俑火塘”则绝对是静聊慢品的地儿。实际上,这正是丽江两种不同的酒吧风格,前者是“动吧”“嗨吧”,后者是“静吧”“清吧”。无论是K歌还是慢聊,热烈还是舒缓,被喧嚣迷离无限延伸的时光,都让丽江之夜热闹非凡。与炎炎白昼相比,丽江的夜晚丝毫没有长夜漫漫之感。

我走进一个狂欢的歌厅,这里其实是个亦酒亦歌的“动吧”,很多人聚在里面喝酒,欢歌笑语,高潮迭起。每张桌子的间距明显小于白天。桌子多,客人也多,来晚的只能端着酒杯站着来喝。服务员在弥漫着酒气的大厅来往穿梭,高分贝的扩音喇叭不断向耳膜灌输着时尚的摇滚曲。这闲适与放任的氛围,把人们一天的疲劳和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只是想在这里小酌一杯而不被打扰是不可能的。歌台上,五六个装束各异的摇滚歌手,伴着节奏如癫如狂地演唱,用摇滚乐熏自己也醉他人。歌台下,被躁动撩拨起来的游客情绪,也与歌手的荷尔蒙一起升腾,用生理的本能对这种强刺激有节律地做出反应。如果再加上个阵容可观的重金属乐队,那音乐的震撼力对大家的听觉无疑是个重大的挑衅。然而大厅里的听众似乎只介意那种渲泄的气氛,他们不像剧场里欣赏音乐演出那样矜持,而是自由放松地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俨然在像过节,过一个释放真实的狂欢的节日。号称“中国音乐活化石”的丽江,不仅有着悠扬千年的纳西古乐,也不乏撕裂灵魂的摇滚乐。据传每年都有一大批丽江歌手或在丽江生活的歌手,创作出许多摇滚曲或民族小调风靡全国。贝多芬说“音乐是凌驾科学与哲学的”。这听起来过于高深,实际上音乐与娱乐原本不可分,音乐艺术的考量也无关听众的音乐品位。是听众迎合了音乐,还是音乐改变了听众,在丽江的歌吧酒吧,这个没有答案的答案最值得人们深思。

丽江古城的内涵需要细细品味,也要慢慢接受。这座滇西北高原上的历史名城,豁达豪迈和温婉典雅、沉稳持重和天真活泼、古风雅韵和现代时尚、质朴敦厚和商人的精明,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泰然自若地融为一体。白天,它风和日暄,清秀委婉,夜晚则热烈奔放,意致纵横。最为梦幻的地方,伤感的曲调《滴答》大为流行;最该恬静的场所,摇滚歌手几近极端地表演。原生态的民俗形式与民族文化融合相依,年轻一代的崭新姿态与老一辈的往日情愫同在,青春与怀旧并存。变化了的是与中国所有城市一样不容置疑的成长与进步,当然也有欲望膨胀后某些功利主义的滋生;不变的是跳动的音符下丽江人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对和谐纯朴的向往。(下)

【关注实话常说 阅读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