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知识季#

梵高被称作“非专业人士最欣赏的画家”,这个称号却不仅仅是梵高有,还有一位,我们不熟悉却又很熟悉,他就是爱德华.蒙克

蒙克这个名字,大家一定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表情,大家还是经常用的,艾老师就总是用。

聪明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呐喊》嘛,那个画得像个鬼的人,看着就不舒服,浑身难受…

血色的天空,幽怨的深海,绝望的山谷,一座木桥笔直粗大的栏杆,一生刺耳的尖叫顺着栏杆直接撞击到我的胸前,那个扭曲的面孔和两个黑色背影,都退却在未知的世界里…

蒙克意象艺术作品(西方艺术鉴赏)(1)

同学们的第一节课就是临摹蒙克的《呐喊》,联觉丰富的格格同学听到配乐的时候,心烦意乱惶恐不安,掷笔而逃…这样有感受天资的同学难得一遇,记忆犹新!

这幅画看起来很“丑陋”,但是在西方艺术史里地位很高,是仅次于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第二名作(艾老师也表示惊愕的)《呐喊》凭借什么成为史上第二名作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呐喊》的由来…

蒙克意象艺术作品(西方艺术鉴赏)(2)

1892年,蒙克写了一个说明《呐喊》的创作过程:有一天蒙克在散步,(散步?)小路的一边是城市,(小路?)另外一边是峡湾,蒙克感觉很累很疲惫,依靠在栏杆上,他看见天空的云彩就像剑尖的鲜血一样悬挂在城市和峡湾的上方,忽然蒙克感觉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了天地间!于是《呐喊》诞生了…(天啊!这个故事艾老师自己都觉得浑身战栗)

蒙克又说:那一声刺耳的尖叫不是画面里的主角发出的,而是血红的天空和压抑的世界,高压之下令我们听到的…不好理解哈,我想就是“从未知世界穿越而来的声音”的意思。

我们面对整个画面,是不能够找到那声尖叫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主角,也许是天空,也许是大海,也许是峡湾,或者是这个压迫蒙克无法呼吸的世界!蒙克说:我没有画我看到的,我画的是我经历的!

蒙克出生在1863.12.12,挪威,那时的挪威是一个又穷又落后的国家,有着全欧洲最高的肺结核发病率。蒙克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军医,但是在疾病面前还是力不从心,蒙克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因为肺结核去世了,父亲因为母亲的去世,自己却无能为力而陷入了愤怒和疯狂里!五岁的童年,父母的变故,在蒙克的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蒙克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的照料下长大,父亲给他们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地狱”的故事,这让蒙克恐惧心理根深蒂固!蒙克14岁时,他最喜爱的姐姐也因为肺结核夭折了,亲人连续的离去,让蒙克惶恐不安…

后来蒙克创作了一幅《病中的女孩》表达自己那时的心痛,无助,惶恐…

蒙克意象艺术作品(西方艺术鉴赏)(3)

病中的女孩

蒙克说《病中的女孩》这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幅画,他用了几近疯狂的技法,用厚重的颜料涂上去,再用刮刀刮掉,再涂上去,再刮掉!从而表现姐姐最后时刻几乎透明的苍白皮肤,和生命耗尽的虚弱…

画面里空荡荡的屋子,人物和背景没有清晰分界,女孩仿佛渐渐被病魔吞噬,融化进了空荡荡的世界里,生命随着线条的错乱,一丝一丝消失了…

疾病,地狱,死亡…一直都是守护蒙克摇篮的“天使”,并且伴随他的一生!父亲,弟弟,也想继离开了人世,最后蒙克自己也患上了肺结核…

蒙克还有一个妹妹,这个最后一位美好的生命,她没有肺结核,却和父亲一样,精神分裂!(艾老师的心崩溃了)

蒙克的生平就是绝望恐惧不安的生平,有时就是处于疯狂的边缘!蒙克念书的时候,数学,物理,化学…各门学科都是学霸!如果在今天的中国,那可是不得了的好苗子,但是蒙克他不需要,蒙克想要找到生命的意义,他觉得这些都不能解答自己对生命的疑惑(如果蒙克遇到一位人生导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许能让蒙克走向另一个境界)

只有拿起画笔,蒙克才能找到自我意识的存在,(请注意:绘画蒙克也是学霸!)(我们只看到《呐喊》的丑陋,就以为蒙克是混混,那是我们自己世界观狭隘的浅薄)

蒙克活了八十岁,世人都坚定的相信是绘画救了他!他把压抑的痛苦,深入骨髓的负面情绪,都不加掩饰地宣泄在了画布上!

绘画对于蒙克不仅仅一门技艺,而是他寻找生命的方向!

《呐喊》画面中的地方,是一个真实的地方,那里有一家精神病院,蒙克的妹妹就在那里…距离医院不远还有一个全城最大的屠宰场!艾老师有些讲不下去了…

蒙克意象艺术作品(西方艺术鉴赏)(4)

蒙克

《呐喊》中那一声尖叫,也许来自医院,也许来自垂死的生命,也许来自蒙克自己,蒙克在《呐喊》的草稿里,用铅笔写了一句话:疯癫之作(只有疯子才画得出来),这是一行很不起眼的小字,却是蒙克内心最深刻的声音!

蒙克用画笔去解剖灵魂,这是锋利的刀刃,灵魂也不能逃脱!

达芬奇解剖人体,描绘了肉体的形态,莫奈追逐光,描绘了自然与感受,梵高用色彩,描绘了热爱执念和追求,蒙克用未知,解剖了人的灵魂!

《呐喊》是生命组图中的一幅,蒙克不想画人物风景物体,他想解剖人类在生命爱情死亡之间的痛苦(与快乐)灵魂!《呐喊》整个人物和背景都是扭曲的,包括色彩。绘画的本质是沉默的艺术,(音乐、舞蹈、影视艺术不是沉默的)但是《呐喊》却是尖叫的!

我们只教过光谱和色谱,我们只学过色彩情感和寓意,我们从来不知道色彩会尖叫!

我们今天仍然有生活中的压抑,仍然有内心的烦躁,甚至离开手机就有惶恐不安的战栗!《呐喊》中这个扭曲的人面,具有很强的普世性,蒙克被称作:灵魂画家!

说完了莫奈梵高,似乎大家都长长出了一口气,也似乎西方绘画艺术就告一段落了,然而艺术注定是文明的奢侈品,文明永恒,艺术就永恒!

我们讲完了高更梵高蒙克,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这就是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表示看不懂的“现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