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肖自强

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发展演变现象,不少人对这件事都很熟悉,但曾国藩家族具体出了哪些人才,对社会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知之不多。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以梳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曾氏兄弟各成人杰


曾国藩兄弟5人,虽然才能有大有小,功绩也不一样,但可称得上个个都是一代人杰。曾国藩是清末中兴名臣。他1834年秋应湖南乡试,考取第36名举人。1838年初,曾国藩到北京参加本年会试,以第38名中试,殿试取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3名,后又被道光帝拔为第2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继续深造。1847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仕郎,1849年又升迁礼部右侍郎。这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曾国藩上疏咸丰皇帝,提出裁军、节饷以及加强军队训练的建议。咸丰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但曾国藩没有灰心,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席卷东南各省之际,编练湘勇,虽然屡战屡败,但最后终于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烈火。


曾国藩所倡导兴办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从维护传统到超越传统,开展洋务运动,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为中国近代企业尤其是洋务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思想。还在曾国藩的主持下,大量译著问世,奠定了中国近代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奏派幼童赴欧美留学,曾国藩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曾国藩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独创出一套治家理论和方法,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为曾氏家族代代人才辈出奠定了基础。由于以上功绩曾国藩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的后人境遇如何(到底出了多少人才)(1)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少负奇气,1848年考取贡生。1852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在长沙举办团练。1856年,自募一军,定为吉字营,首战吉安,大破太平军,攻占吉安,不久又攻占景德镇。曾国荃因战功升任道员。1859年,曾国荃增募数万人,1861年,与多隆阿、鲍超击败太平军援军,因功升至按察使记名,加布政使衔,赐黄马卦,不久又屡战屡胜,率兵攻占安庆,因功赐号伟勇巴图鲁。后又率军攻陷南京外围、运漕镇、东关等地,因功加头品顶戴。1862年,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与彭玉麟的水师同时并进,先后攻占巢县、含山、太平府及金柱关、秣陵关、大胜关等地,兵锋直逼南京城外的雨花台。1863年春,上谕擢曾国荃为浙江巡抚,仍统制前敌各军围困南京。1864年7月,曾国荃率军攻占南京,朝廷诏嘉曾国荃坚忍成功,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伯爵,赐名威毅,赐双眼花翎。


曾国荃受到朝廷的封赏后,曾国藩对曾氏兄弟权势益大深感不安,在裁湘军的同时,力劝曾国荃引疾求退。曾国荃引退后于1866年2月又被朝廷任命为湖北巡抚,并帮办剿捻军务,1854年春,擢荆州将军,派兵镇压复兴的太平军,先后攻占监利、宜昌、石首、华容、汉阳、汉口、武昌等地,被朝廷擢用湖广总督、饮差大臣,督办湖北军务,后又转战安徽等地,因功加太子太保、晋文毕殿大学士,后又以养病为由回乡,直到1875年3月,曾国荃再次被朝廷启用,任陕西巡抚,不久改任河东河道总督,全权负责治理黄河水患事务。

1876年,曾国荃奉上谕调补山西巡抚。他担任山西巡抚后,设立赈务局,组织力量尽快恢复生产,整顿吏治,效果显著,他正准备在山西全面刷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事业时,又奉上谕督办京东军务,驻守山海关,抵抗外侮。1881年,由于法国加紧侵略越南的步伐,中国西南边境吃紧,曾国荃又奉上谕任两广总督,加强广东广西防务。他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法国始终不敢入侵广东广西边陲。后来法国侵略者发动侵台战争,曾国荃派兵遣将,驰援台湾,取得了卫台战争的胜利。在1886年至1889年11月曾国荃去世之前,他始终将主要精力放在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赈济灾民等内政方面,并取得显著效果,多次受到朝廷表彰。


曾国华在族中排行第六,自小学习兴趣颇浓。公元1851年1月,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曾国华和仲兄曾国潢在家乡举办团练以自卫。1852年底,长兄曾国藩奉命赴长沙兴办团练,曾国荃、曾国葆均赴长沙协助。1855年11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自湖北通城入江西,势力日益壮大,江西不少地方被太平军攻占。曾国藩曾亲临前线督战,不但没有扭转危局,而且还被太平军围困。

曾国华闻长兄危急,立刻从湖南至武昌垦请胡林翼派兵赴赣。这年春,曾国华授胡林翼为统领,与刘腾鸿、吴坤修等率5000人进军湖北、江西,先后攻占了太平军占领的咸宁、蒲坼、崇阳、通城、新昌、上高等地,于8月19日兵临瑞州城外,至此江西之围稍解,9月初曾国华与长兄曾国藩见面。曾国藩后来在家书中评价曾国华说:“少时性情高傲,今在瑞州相见,则喜其性格大变。”


曾国藩的后人境遇如何(到底出了多少人才)(2)


不久,曾国华和李续宾率军转战鄂皖,又攻占了太平军占领的麻城、黄安、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曾国华率领的湘军显然一路捷报频传,但颇有识见的他知道:“常胜之家,气将竭矣,难可深恃”。果如曾国华所料1858年7月,太平军自枞阳会议后,各将领按预定计划分别进军,陈玉成、李世贤率部攻安徽庐州,接着,李秀成和陈玉成合兵彻底摧毁了江北大营,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随后,太平军大举犯皖,曾国华和李续宾率领的湘军这时正急攻三河镇,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兵增援,与据守三河镇的太平军将领吴定规里应外合,曾国华和李续宾在此役中阵亡,对于曾国华的死,曾国藩非常痛心,说曾国华的军事才能刚刚施展,就战死疆场,最为痛心。


曾国葆在曾国藩兄弟中年纪最小,他自幼用功读书,心志远大,落落大方。1848年8月,曾国葆参加府试考取第9名。曾国藩在长沙兴办团练后,曾国葆极力推荐杨岳斌、彭玉麟之才。曾国华战死三河镇后,曾国葆决定弃农从军。1859年,曾国葆从湘赴鄂投奔湖北巡抚胡林翼麾下,率1000多人马转战潜山、太湖。后又加入曾国荃大营,设计招降了太平军将领程学启。1861年,太平军陈玉成部与捻军配合,构筑营垒菱湖,与安庆城内之军联成一体。

曾国葆受命筑垒于菱湖以东,与湘军水师配合作战,经数次激战终于攻占了安庆城。随后,太平军陈玉成部与捻军互相配合重兵设防集贤关,以袭湘军后路。曾国葆奉命会合彭玉麟扼守菱湖,切断太平军粮道。这年9月,湘军攻占集贤关,曾国葆因功授同知衔。1862年2月,曾国葆率部攻击三山。因太平军在这里重点设防,曾国葆一支孤军陷入援绝困境,曾国葆用计“招降三县义民之陷贼者,噢咻而厉使之。得4000人,编伍约法,用破鲁港、克繁昌、下南菱、芜湖”,反败为胜。

这时曾国葆的哥哥曾国荃也率部攻占东西梁山,兄弟两人会师南京的雨花台、曾国葆因功被清廷特赐迅勇巴鲁图名号。曾国葆自挥师进驻雨花台之前,病情加剧,已难以胜任指挥,奏请回籍养病。但这时军情紧张,不能临阵换将,曾国葆只能强支病体指挥作战,军情缓和之后病逝于军中。曾国藩在撰写的挽联中流露深切的哀痛:“大地干戈12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诸兄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


曾国潢族中排行第四,他比曾国藩小9岁,自从他1846年从北京回到家乡后,曾国藩就叮嘱他在家里帮助父亲料理家事,督促弟弟们读书。曾国潢也按照曾国藩的安排,帮助父亲料理家事,督促弟弟读书。1857年曾麟书逝世后,曾国潢全面主持家务,把家务事料理得井井有条,连曾国藩也赞叹不已。曾国藩的几个弟弟先后投笔从戎后,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告诫曾国潢,一定要督教子侄辈在读好书的同时学做好人,绝对不能稍涉骄奢之境。另外,千万不要干涉地方公事,亲友乡民有急难者要尽自己的一切能力予以照顾周恤:“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越到晚年,曾国潢对兄长这些教诲理解越深,在治家方面的成就越大,曾国潢一生虽然没有做过什么官,但对曾氏家庭人才辈出使曾国藩创造的家风得以延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晚辈才华不输前辈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未沾染世家子弟不良习气,从小酷爱学习,而且对西学情有独钟。他通过自学,能用英语交谈,以英语写作,阅读了大量的西学著作,这在当时士大夫鄙夷西学、保守气氛浓厚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的。曾纪泽在这方面却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在做人方面,曾纪泽却承父风,为人厚重,处事精明果断,学识渊博,还做到了父亲不及的中西贯通。1870年春曾纪泽由二品荫生奉旨赴京引见,升户部员外郎,袭封毅勇侯爵。

1878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第二年转大理寺少卿。他审时度势,开启了中巴建交先声。1880年,曾纪泽兼任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他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决心“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争回国土,维护主权。中法战争时期,曾纪泽是抵抗派中突出的一员,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批驳妥协退让的论调,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法国人进行针锋相对的外交谈判。他曾出使英、法俄达8年之久,为维护民族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外交家。


曾纪泽虽然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不同于当时一般的士大夫,津津乐道什么“中国地大物博,礼仪之邦,乃四海万国所宗仰”的传统观点,他注意观察社会,正视现实,他从爱国爱民立场出发,热心观察,学习西方,把握中外局势,评判中西之优劣长短,正确处理中外交涉事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曾纪鸿,曾国藩的次子,他自幼聪明过人,遵照父亲的叮嘱,弃科举考试致力钻研算数之学。1872年,他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在长沙与算学爱好者丁取忠等人切磋算数之学,不久,写出了第一部学术专著《对数详解》,共5卷。1874年,曾纪鸿又写了《圆率考真图解》,当时国际上都以推算圆周率之位数标志数学水平,但算到40位就无法深入下去了。曾纪鸿吸取古今中外学术成果,创造新法,推算到100多位,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等书中充分肯定了曾纪鸿在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877年至1881年5年间,曾纪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著了《炮攻要术》、《电学举隅》、《栗布演草》等著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他除了主攻数学等科学技术外,还精通音律等学。可惜的是他年仅34岁就病逝了。


曾纪官,曾国荃次子。清县学优廪生,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死后被诰受为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赐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他虽然出生于显赫官宦之家,但在家规家训的严格规约之下,品行检点庄重,学习刻苦认真。曾纪官为官清廉勤奋,口碑很好。可惜的是天不假寿,出仕不到4年就一病不起,29岁那年撒手人间,曾纪官的妻子刘鉴继承丈夫遗志,发展了曾国藩的家训,并著有《集字避复》、《曾氏女训》等著作,成为曾国藩家训的实践者、继承者和创新者,为曾国藩家训世代相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曾国藩的后人境遇如何(到底出了多少人才)(3)

家训成就世代英才


曾广钧是曾纪鸿的长子,曾国藩的长孙。他自幼深得曾国藩的喜爱,15岁时,就能处理各类应酬之事,能与老前辈吟诗唱和,经过8年寒窗苦读,终于在1889年中进士,点翰林,时年23岁,在翰林院中是最年轻的。曾广钧虽然是官场中人,但他最大的兴趣是做诗,极受当时文人称赞,使他成了晚清湖南四公子之一。1900年,曾广钧退出政界后,专心于学问,有关书法、诗词、算学以及声光化电等近代西方科技知识,他都有浓厚兴趣,都有建树,被人们称道。


曾广铨是曾纪鸿第四子。他曾由曾国藩作主出抚给曾纪泽做长子。7岁时随父母到英、法、俄等国生活了7年,接触了西方科学知识以及风土人情,从而具备了中西文化兼备之才。1890年曾纪泽去世后,承父荫由正二品荫生特赐主事员外郎、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等职。1904年,他以二品衔钦差出使韩国的身份,到韩国任职的两年。他以俭养廉,不失国体,被清廷誉为良臣,随后担任福建兴泉永兵备道、云南迤西兵备道、云南粮储道等职,还担任过出使德国大臣,曾广铨最被人称道的是人品,继承和发扬了曾氏家风。


曾广锜,为曾纪寿第七子,曾国华的孙子。他自幼资质聪颖,1937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43年毕业后入中央大学化学系任教,1948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的9年时间里,全力投入药物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受到学术界同行高度的评价。


1957年7月,曾广锜回到祖国,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化学技术人员,还牵头研究发明了无毒糖精、并获得专利权。曾广锜晚年致力于学术交流,为推进中外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曾广珊是曾纪鸿的独生女儿,她的母亲郭筠是有名的诗人。她在多才多艺的母亲的抚教下,读过许多传统典籍,也对做诗填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曾广珊作的诗词不但对仗工整、格调清新,而且内容充实,对劳动人民的生活寄予深深的同情之心。曾广珊不但是当时有名的女诗人,而且教育子女方面也有一套切合实际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曾氏家训领会颇深,其实际效果也很明显。曾广珊嫁给俞明颐后,生育了10个子女,个个功成名就,儿子俞大维曾任国民党当局国防部长,另一个儿子俞大绂是著名教授,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女儿俞大絪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女婿曾昭抡是著名化学教授,女儿俞大彩的丈夫是著名学者付斯年,儿女辈中如俞大缜等人或者是著名学者,或者是政界要人。


曾宝荪是曾纪鸿长子曾广钧的女儿。曾氏后代谨守“学本位”这一祖训,到了曾宝荪这一代更认真遵循。曾宝荪读书时不但各科成绩俱佳,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很精通。1909年2月,曾宝荪以优异成绩考入杭州教会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使她对西方宗教产生浓厚兴趣,还加入了基督教。1912年3月,曾宝荪在七叔曾广钟和表叔聂云台的支持下,去英国留学。尽管曾宝荪学习成绩优异,对西方宗教产生钦敬之情,但她最终选择了为祖国服务。创办主持艺芳女校达32年之久,终身不嫁全力花在教育人才上,换来桃李满天下。


曾约农是曾纪鸿的孙子,曾广铨的长子。他出生时其父赴任驻英使馆参赞,携眷前往,曾约农在襁褓中就随父母在伦敦达6年之久。他回国后致力于国学学习,同时,还熟练地掌握了一门外语。1909年,曾约农到英国留学,主修矿冶,兼及教育和文哲诸科,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工程科学士学位。1918年,他回到祖国在曾宝荪创办的艺芳女子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兼英文、算术、物理和化学老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女性人才。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演习,使后来艺芳学校800多名师生在撤退中无一伤亡。

1944年,他投笔从戎担任抗日名将彭位仁的高级幕僚。开展各种抗日工作,1946年,他重返艺芳女校,实现了艺芳女校第三次复校,后来,负责筹组省立克强学校,兼艺芳女校顾问。与此同时,还担任湖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鉴于曾约农在文化教育界的声望和地位,他还在国民党中央和湖南省政府分别担任了许多职务。1951年曾约农定居台湾,受聘担任台湾大学教授,1955年,出任东海大学首任校长之职。他在台湾30多年里,除了致力于教育事业外,还兼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等工作。


曾昭燏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的祖父是曾纪梁,父亲是曾广祚,她的母亲是陈季瑛。陈季瑛生长于书香门第,不仅知书达理,而且琴棋书画俱佳,还懂中医知识,曾昭燏深受母亲的影响。陈季瑛的3个子女,全都受过高等教育。还到美、英、德等国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曾昭燏转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深造。1935年,她又自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专攻考古学,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不久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以优异成绩受聘为柏林大学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应聘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担任助教。

不久,她放弃英国的优裕生活,毅然返回祖国从事考古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考古学者中的佼佼者,与他人合作《博物馆》一书,成为当时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举办了3次大规模的展览,一次是汉代文物展览,一次是院藏青铜器展览,一次是出土文物展览,轰动一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解放后担任国立南京博物馆院长,主持南京博物院工作15年,在这段时间兼任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长和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学术事业也有飞跃发展,撰写主编了大量的著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她不仅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词作者。


曾昭抡是曾广祚的第三子,曾祖是曾国潢。他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国学根底扎实,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前身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0年又以优异成绩考上公费留美学生,攻读化工专业,6年后获博士学位。不久,他回到祖国,应聘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及化工系、化学系主任。另外,他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科研工作,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化学杂志《中国化学会会志》,后来改名为《化学通报》,他担任总编达20年之久。同时,他还担任《科学》、《化学工程》等杂志的编辑委员,亲自为这些杂志撰写了大量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化学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高等教育司司长、高教部副部长兼全国科联副主任以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务。他工作任劳任怨,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像唐敖庆、王葆仁、蒋明谦那样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


曾厚熙的父亲是曾昭平,是曾国荃的重孙。他从小对画很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就能把观察到的人物形象及动物轮廊描画在墙上地上,体现出作画的天赋。他在作画的同时,没有放弃学业,各科成绩优秀,高中毕业后考入湖北华中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云南分校。抗日战争时期,以书画为武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秋,曾厚熙赴香港,以画为生,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很大,从而被聘为华南大学艺术院院长兼美术教授职务。

1954年,曾厚熙应于右任、张大千的邀请,赴台湾参加由台湾博物馆举办的画展。他的一幅幅作品被人们交口称赞。不久,他与张大个应邀到巴西、法国举办专题画展,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不久,他又应邀到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举办画展,反响很好。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联合国聘任为文教委员会委员,从此,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足迹遍欧、亚、美、非、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给他颁发了荣誉奖,中华学术院为他颁发了哲士学衔。他的画艺享誉海外各地,成为曾国藩兄弟后裔中一位成就巨大的艺术家。


曾国藩的后人境遇如何(到底出了多少人才)(4)


曾宪楷是曾国荃的玄孙女。她的哥哥曾宪朴是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和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弟弟曾宪柱在华西大学毕业。她的3个妹妹,大妹曾宪植,担任过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和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务。二妹曾宪榛是湖南大学理科学士,三妹曾宪矩是湖南大学文科学士。曾宪楷出生成长在这样一个知识气氛很浓的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该校历史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长等职务。曾宪楷多年任教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极有写作才能。她写的文章文笔生动老练,充满了爱国激情,从她现存的300首诗词来看,诗学史学功底俱深厚。就文史哲学术功底而言,她可谓三者兼而有之。自古以来,学界就儒、道、佛三者之间关系如何处理问题,存在着门户之争,谁都想占据主导地位,曾宪楷提出学术调和、相互渗透,各取所长的观点,应当说,她这一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除此之外,她对其它方面还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至今被人们称道。


曾宝菡是曾国藩的曾孙女。由于她的父亲曾广钟对西方的思想和观念很欣赏,因而使曾宝菡很早就接受了新式学校教育。为她后来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她在冯氏高等女校除了学习国文、算学、中国历史外,还学习英文、音乐、图画,成绩均名列前茅,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杭州广济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曾宝菡从事医学事业的半个多世纪中,曾先后到英、法、美、瑞士和德国留过学,使她的医术不断提高。她不仅医术精通,还对病人充满爱心,治愈了许多别人治不好的不治之症,成为“我治人身”的著名骨科专家,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姐姐曾宝荷和养女周富生也成了名医,还有曾昭权的第五子曾宪文,曾宪文的女儿曾利,曾宝荷的外孙和外孙女等人都从事医学事业,从而个个医技精湛,受到人们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