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金才招呼常莉鑫:“常姐,坐”日头底下,葡萄架旁,四角凳,小方桌,一把茶壶聚起两家街坊老邻居张玉川插话:“咱惦着给人家送锦旗呢”“人家”指的是常莉鑫,比他俩小30多岁的社区“当家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迷宫传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迷宫传记(迷宫赶考记)

迷宫传记

62岁的张金才招呼常莉鑫:“常姐,坐。”日头底下,葡萄架旁,四角凳,小方桌,一把茶壶聚起两家街坊。老邻居张玉川插话:“咱惦着给人家送锦旗呢!”“人家”指的是常莉鑫,比他俩小30多岁的社区“当家人”。

这里是沙柳北路64排,一排排平房贴着蓝底白字门牌,上面印有“河东建委周转房”字样。老哥俩跟前儿,东丽区万新街百合春天社区党委书记常莉鑫步履蹒跚。熟人知道,“她做过手术,还没完全康复。”7500多平方米,一个足球场加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5个多月里,100多天,有事没事转一圈儿。常莉鑫在老哥俩眼中,“特好,特别负责任。”

据介绍,这个地块系1982年万新村征地时预留,转年为配合危陋平房改造,建设为周转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后因种种原因逐渐失管。“64排”渐渐成为“飞地”,行政区划属于东丽区,位于卫国道以南、规划二支路以北、沙柳北路以东、规划雪山路以西。居民从沙柳北路上的口儿出去,过便道牙子就是河东区。“飞地”是困扰不少城市的“老大难”,由于行政区划和管辖权不一致,加上成因复杂、存在年头长,极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各种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打鼓打“战鼓”,

没人打“退堂鼓”

农历年初,居民正忧心──

家门口,环境、治安、消防等隐患“十面埋伏”,这些糟心事儿暂且撇一边,又一下“蹦”出来个“新冠肺炎”,从没听说过,想想挺吓人。

区内离着最近的社区百合春天“临危受命”,接下急活儿──代管“64排”,先把疫情防控担子挑起来。

最近有多近?从居委会走过去20多分钟。可一提“64排”,不少人一脸蒙,“在哪儿?”

“里头情况不清楚,有坏人不?有疫情不?”常莉鑫说,社区两委成员加上网格员,19人中17个女同志,接到连夜紧急入户摸排任务,心里直打鼓。

打鼓打的也是“战鼓”,紧要关头,没一个人打“退堂鼓”。

好在万新街综合执法大队同去,有“仗胆儿”的,底气足。

可真到那儿,还是犯怵。

天全黑。借着手机的光一照,主干道上,垃圾堆物挤得小车一辆进不去。步行吧!越往深处心越突突。这墙拱间房,那墙扩个屋,巷子见头不见尾,走着走着迷了路。越辨不清方向越紧张,刚定神,冷不丁一声狗叫,又吓一跳……

队员心突突,居民也犯嘀咕,“咋狗叫声这么大,外头干嘛哪?”

……

出了“迷宫”,夜深人静。驱车回返,居委会里接着干。

“64排”流动人口多,违建层出,究竟有多少间房住多少户,很难说得清。但在这次“飞地”整治摸排中,情况一次比一次清楚。64排、624间房、325户住户,这是第五轮摸排出的数据。

居民说,这看似简单的摸排,没“担事儿的”干不来。

都知道“飞地”是“难啃的骨头”,可民生事千钧重,即使干起来有风险,也不能停着留隐患。

今年以来,我市“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工作有序启动,昔日服务管理盲区飘扬起鲜红党旗。

东丽区扛起“64排”整治属地责任,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政府办、政法委、万新街道、公安分局、规资分局、城管委、司法局等成员单位合力攻坚,攻的就是“64排”“老大难”。

一处指挥部设在百合春天社区中的香兰嘉园。平时各单位各忙各的,有事儿在这儿一块儿商量。

走进指挥部,抬头一幅“七彩图”,七种颜色标注着摸排到的周转房情况。红色,已安置未腾房的;绿色,未安置的……

屋内两排办公桌,前排十几个文件盒,旁边一张纸上写着“沙柳北路64排房屋查询表”。

一张表背后一家人。分析这些表,进一步了解“64排”,再粗枝大叶的人也细了下来。

在“64排”,石头子掺灰抹和抹和就是水台,掉漆的水龙头伸出来,水流比烟卷细,还时断时续。

“就这样的公共用水区,也得四五十户用一处。我就算清早5点去接水,5点也排队。”张金才说。

除了用水,如厕也是大问题。家里没厕所,想找厕所就得出“64排”,百米开外找去。

……

生活极其不便,有点辙的早撤了,一住二三十年的,各有各的难。

“从平房一步迈到高楼大厦不可能,能帮的先帮,能做的先做。”万新街道党委书记王雪冬表示,“64排”整治工作区里高度重视,街道要“吹好哨”,协调好有关部门“报到”,确保党员管理全覆盖,全科网格责任全覆盖,兜底保障全覆盖,疫情防控管理全覆盖,“把环境等各方面收拾出来,疫情防控、创文创卫都管起来。”

全都管起来,第一讲究“细”

细到什么程度?为了照顾居民情绪,人员选派看脾气。

“64排”党团员突击队农历年初成立,一是帮着摸排,二是防止“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联通“群众盼的”和“政府干的”。队员从周边社区年轻党员中产生,队长由来自万新街综合执法大队的张喆寅担任。

“为什么选这个小伙子当队长,他懂政策,有些事儿可以跟居民解释沟通。他人还比较憨厚随和。要是个倔点儿的,只讲原则,保不齐讲着讲着吵起来。”万新街武装部部长苑维阳想得细,他是街里主抓“64排”整治工作的负责人。

常莉鑫被选为突击队副队长,在苑维阳眼里,“她人热心,工作又认真。”

常莉鑫回忆,头次进“64排”,“找不着北,敲不开门。”

后来她想了一招──站入口处和人“套近乎”。不承想,一套套了5个多月。

这招奏效,群众爱吃这一“套”。

大伙儿总见“管事儿的”,才信“事儿真有人管了”。

65岁的张增文被问起和谁最熟,他四处一瞧,指指远处忙活的常莉鑫,“就那位女同志,她人特好,我认识她。”

现在居民见着这位“90后”,脱口而出“常姐”──不论辈分、不提职务。

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管理责任一步步压实。瞅着环境改善,居民要给“常姐”送锦旗。

“锦旗怎么写?”采访中,记者问张金才。

“没上过学呀,不懂。我们请人出词儿。”他说着话,瞧常莉鑫弯不了腰坐不下,赶紧朝屋里喊一声,“给常姐递个高凳。”

“送锦旗”不像客套话。在“64排”,心细实干吃得开。

网格员杨磊,高个儿,黑脸。可在居民眼里,他“脸不黑”。

张东是“一老一小”排查中被排查到的“一老”,独住。平时,杨磊总去“望望窗,敲敲门”。

有次要发口罩,杨磊去张大爷家好几次,都见锁着门。打电话,对方说还住“64排”,就是改地儿了,可改租哪个屋说不清楚。

杨磊不放心,“您老电话别撂,我一排排找。”转了好几圈才遇着。

又不是儿女,这么费劲儿找自己,张东接过口罩很高兴。

“迷宫”变“考场”,考察责任担当

“64排”渐渐像个社区了──

网格化管理服务牌贴进去,疫情防控活动板竖起来。垃圾桶、灭火器、烟感报警器、创文创卫公益广告、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里该有的,这儿漏掉的,分批往里补。

有往里补的,也有往外除的。堆物堆料、生活垃圾连运10多天,卡车拉走191车;黑恶霸痞露头就扫,一方平安守护起来。

主干道铺平、下水道疏通、悬空电线重新架设……区域内问题一项项梳理,管理上的短板一块块补齐。以前“64排”的治安管辖权不在东丽区,6月份,这块短板也补齐了。

近些日子,公安东丽分局万新派出所民警田文几乎天天到“64排”,他是这块地儿的新片警。

“早上先去单位打一晃,完事就过来。5公里左右路程,开车十来分钟。”田文说,治安管辖权移交到所里后,他们把“64排”的治安状况、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宣传都管了起来。

管起来的很多,但仍有“待管”的。

“飞地”治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处理起来千头万绪,既要立足长远,又要顾及眼前。

眼前,俩急活儿正办。“一是用水,一是公厕。用水方面,我们正沟通协调,流水不畅问题要彻底解决掉。”苑维阳说,建公厕要考虑的事儿较多,涉及片区规划、资金来源、公厕类型等,“区里交代了,条件允许的话,一定先把厕所建上。”

攻克“老大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迷宫”已变“考场”,考察着责任担当。

张增文在“64排”住了20年,丢了两辆电动车。第一次丢,他还到公安机关备了案,“就搁门口儿,转眼工夫没了。”

那阵儿,他以为门口再也不能放电动车了。现在,不仅门口大胆放,再远点,放过道也敢了,“丢不了啦。这儿,平安喽!”

能放也不放。片区内5月份贴的通告还在,第六条写着:“垃圾袋装并放至指定地点容器,禁止堆放杂物,对在公共地点堆放的杂物,一律予以清除。”通告盖着“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和“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的大红戳。

“各方面有了秩序,这让老百姓觉着暖心。”张增文说。

到了正午,眼瞅一片云彩要下雨,暑热散去,乘凉的收拾收拾回屋吃饭去了。常莉鑫没撤。她瞅瞅房前屋后,前阵儿刚锄过的草又蹿了老高,“和队长商量了,过阵儿找人再锄锄。”

夏日不等闲,赶考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