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 2 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的运用为例,从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 3 个层面详细探讨假山叠石技艺。在布境上,技艺重点在于确定“主山”定位以及主观赏点与大面主景,并布置出生长势、环抱势与延伸势;在造景上,以山洞与山峰、山脚与岩面、水景与山径为关注对象探讨其中技艺要点;在技法上,识石与选石、拼叠与造型、层次与呼应为叠山匠师从基础到高阶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构思与叠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技艺研究可为当代叠山提供理论指引,并可继续发展延伸,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实践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庭园;假山营造技艺;叠石;真山景境

1 引论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研究需要在从构思到实践的整体过程中技、艺一体地加以认识。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突破“小中见大”叠山范式,在有限范围内,以有限的营造内容,创造出截溪断谷、山势不尽的宏阔境界,将山水造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当代扬州造园匠师方惠通过大量实践与思考,进一步归纳出以假山叠石求真山效果的“以少胜多”的整体营造技艺。通过大量访谈和现场观摩,笔者总结了方惠在这方面的诸多观点和经验,以此作为本研究的重要出发点,进一步结合历史文献和案例考察,以小型庭园营造为例,通过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3个层面,在叠山营造的整体过程中探讨“以少胜多”技艺。

2 布境

“以少胜多”技艺首先关注“境”的生成与布置,在小型庭园假山营造中,要点是在现实场地的限制中合理确定“主山”位置,同时设定主要观赏点,构思由主山而来的大面主景,进而设定全园山势脉络,形成“园在山中”的阔大真山境界。

“园在山中”境界的关键是使人感受到有园外大山延伸入园内;眼前“山麓”以及其后想象中的“大山”,即为此园主山。对于小园而言,紧邻有遮挡的边界造山,是形成大山延入之感的必要手段,主山应位于何处边界,主要考虑因素有:首先,自园内主观赏点望去,主山位置应能避开或遮蔽明显视觉干扰,历史园林如环秀山庄假山就通过旁倚高耸园墙来遮挡外部环境(图1);其次,园中的主山位置应留有必要纵深余地,需要一定的场地进深来营造足够的叠石层次以及进行其后堆土与种植,增加山的深厚感、并引发观者对大山的联想,场地限制极大的小型庭园一般选择长向的一端(图2);此外还可结合现有基地的特殊现状条件来作相应调整。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

1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旁倚高耸园墙来遮挡外部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2)

2 昆山璞园平面图

同时也要确定主观赏点的位置,与主山形成密切的相互关系。主观赏点往往是一个区域,在此以静观为主的方式进行赏景和其他园居活动,也是主持匠师进行假山设计和指挥施工的最重要驻足点。小型庭园往往紧邻主体建筑,主观赏点多定于该建筑前的平台,在此背对建筑而观山水(图3)。在主观赏点所见的山水景象,呈现为园中最重要的一个景面,称为“大面”;主山朝向主观赏点的大面中,某些景象营造在全园中最为重要,此为“主景”。主景作为主山大面的景象核心,最具观赏性,观者首先注意主景并长时间驻足品赏。此主景的类型可根据用地特点与效果取向来确定,如果空间进深足够,可以纵向曲折延伸的山壑作为主景,以追求山体深厚(图4)。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3)

3 宁波天一阁前小园:主建筑前的平台为主观赏点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4)

4 苏州环秀山庄由西北向东南所见纵深山壑

一旦确定了主山和大面主景、以及相应的主观赏点,园中主体格局与景象已能基本形成,但还要继续确定全园各处的山势布置,以使山境丰沛且遍布全园,甚至有不尽之意。“以少胜多”的造园重点关注3种“势”的布设:生长势、环抱势、延伸势:生长势使人获得山体向上高起而似有活力的大山之感,假山可模拟自然真山似乎日渐往上长高的动感态势,主要体现在耸立挺拔的山形营造上(图5);环抱势使人获得如在真山之内、具有包容性的浑厚沉浸感,除了前述主观赏场地下沉、视点下降以减弱与外部的视线沟通、增加园林的内向感,还需要进一步营造具有环抱感之景来配合环抱势的形成(图6);环抱势不可过于闭塞,应有所开放,山景由此延伸出去,从而营造出延伸势,使人获得山脉深远的绵延不绝之感,可分为主山延伸入园的“来龙”与延出园外而呈现不尽之意的“去脉”2个阶段(图7)。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5)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6)

6 环秀山庄问泉亭被东南主体山壑和西北辅山环抱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7)

7 昆山璞园隔水远山之法

3 造景

以境界布局构思为基础,“以少胜多”的具体造景便可展开,主要以高度、深度、厚度为目标,以少而精的营造方式形成具体而丰富的山中景象。

主景最常见类型是山洞和山峰。山洞主要表现山之“深”,营造不追求实际空间的庞大,而是在空间、明暗、层次等多方面着力营造出洞的深度效果(图8、图9)。山峰主要表现山之“高”,这里的山峰是广义概念,包含了具有峭拔、高耸特征的悬岩、峭壁等上部山体,其中悬岩着重表现上大下小的压顶之势(图10),峭壁着重表现从底至顶的拔地而起之势(图5)。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8)

8 昆山璞园假山水洞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9)

9 扬州个园湖石山洞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0)

10 扬州何园山峰底部层层出挑营造压顶之势

山脚是叠石造山中山体根部及各种低矮部分的山石处理和造型,是游人身体最接近、视线最易达之处,对真山景境感知尤其重要,要呈现从大地中生长而出、延展一体之感。山脚营造可分为“起脚”和“布脚”两大类,“起脚”为直接承受山体叠压的山根处,保证承受山体重压的同时,走势与纹理服务于上部山头,在追求真山感的同时而求高(图11);“布脚”泛指不承受山体叠压的低矮处山石造型,是辅助山势的环抱感与延伸感、烘托浑厚山境的重要手段。岩面泛指从山脚至山顶之间的山体部分,并无严格边界划分,自身具有丰富形态变化,呈现假山“内在生命”动势,整体上则配合主景与收顶等造型,往往以较少石材而获得山体的厚度感,可称“以薄求厚”(图12)。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1)

11 起脚用的走势、纹理、位置服务于上部山头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2)

12 璞园中各处选用自具石形层次的石材营造丰富层次

水景是山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统合山景、烘托山势,可以使用聚水和流水2种方式,二者也往往结合使用。小型庭园中的聚水常在主山之前,呈渊潭形态,人们在主观赏点隔水近赏主山:若主景为峰,低平水面映衬山体,尤能显高;若主景为洞,水面可入洞中而似无尽,尤能显深(图8)。流水可令人感觉来自主山深处,联系园中各处山体,并与延伸山势共同形成山水的深远无尽之意(图7)。营造中需山水配合,通过叠石形成潭池、溪涧、滩矶等丰富水景类型。

路径营造有视觉和体验两方面的作用:在视觉上,山路作为山中的线形空间,能自然产生对山体的分隔与呼应,可通过横向山径划分前后山体层次而增添山体的厚度感,或以纵向山径拉伸山体前后景深,更好地形成山体的深度感,二者可以结合采用(图13);在体验上,游观路线联系起多样视点与视域,如以近观仰视观览山岩而不见其顶,或俯视水景觉深不见底而感驳岸甚高,或山径本身营造出或向上攀升或跌至低处的变化,以体验明显的山体高差而觉山体高大。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3)

13 上海鲜花港假山局部

4 技法

以上的布境和造景是“以少胜多”的假山营造技艺中相对偏“艺”的内容,下文探讨虽指向“艺”而更偏“技”的方法部分,就不同层面展示其中一些典型技法。

对石头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是叠石造山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初步设想来选石、用石,进而在叠造过程中调整与深化构思,并在继续相石、选石的循环反复中推进具体景象的生成。识石首先要把握不同石种的特点,关注对单块石头形态特色的把握,“石分六面”地把握各个“面”,最重要的是识别出最具丰富肌理纹势、最适合造型展示的“石大面”(图14);而要把握其如何能参与假山高度、深度、厚度的营造,还应关注石形、石尺、石纹、石势(图15)等特性,并判断可能的运用场景。选石是在识石的基础上,结合造型构想与现实石料的情况,选择具体石头并运用于叠造之中,按其在营造中的作用有重要等级之分:主石一般仅有洞顶石、主峰石等几处(图16),辅石对山势的连贯与变化起到重要作用(图17),通货石为用于拼叠的普通石料。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4)

14 昆山璞园山峰处石材选用利于“取阴”且具呼应势的“石面”为大面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5)

15 延伸势、压顶势、生长势石势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6)

16 山洞造型随着洞顶石形态特点而做重要调整(左)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7)

17 伸缩石在具体营造中起到转换山景和协调预设与实操的尺寸差异等作用(右)

拼叠与造型直接指向具体组合和山景内容。石的拼叠组合的根本要求在于“拼整”,获得天然山岩效果而看不出人工拼凑痕迹,基本要诀是“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可总结为“同质、同色、接形、合纹”四大具体指导原则;拼叠也应避免单调而需要变化,为避免转折生硬还需要在形、色、纹上都过渡自然。各类山体内容的造型尤其关注“取势”和“取阴”:“取势”与山水画内在一致,“顺势贯气”是“拼整”四原则基础上的更高一层要求,局部叠石在形、纹相合基础上,结合垫石、做缝而成皴纹脉势,并向周边延伸,汇入更为整体的山势脉络之中(图18);“取阴”则是“以少胜多”叠山同绘画的重要差异所在,是获得生动自然的真山景境的基本方法,如主山近景崖壁高处稍向前倾形成阴面而适合仰视,使人不见其顶而增加山后有山的“高度”效果,又如山洞营造出深邃无尽之感、驳岸伸出水面而使水潭更显幽深,都增添了“深度”效果;而再如各处山体局部通过体型凹凸变化形成阴影层次,则增强“厚度”的效果(图19)。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8)

18 扬州江都小云岫湖石假山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19)

19 可通过山洞、驳岸、石洞、凹凸变化等“取阴”方法提升整体层次感

为进一步增添真山景境的艺术效果,“以少胜多”营造中尤其关注“层次”与“呼应”技法。层次之法是以有限石料营造丰富山景的核心技法:每块石头都可形成各种前后层次,在竖向上石块的逐层抬升或逐层下沉(如山峰和驳岸的营造)可增加向上的高度和向下的深度,在纵深方向上石块层层拼接、依次推远则增加空间深度和体量厚度(图20);而在全园空间层面,更要在园内的有限空间中营造出丰富的层次,从而使山景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厚重乃至辽远之感(图21)。呼应之法通过“石断意连”、借助“阴阳”“动静”等各种对应关系,以有限山石营造出丰盈真山境界:园中可大量“留白”(如水体、空地,甚至上下的空间等),而质色、纹势统一的山石或山体之间,宛如被分离的整体而顾盼相望,在对比、平衡关系中,既营造出山石景象的丰富性,也具有脉势连贯的艺术生趣(图22),如用石之间的高处出挑收头与低平山脚成俯仰呼应(图23)、山洞内部倒挂钟乳状石与下方置石上下呼应,山景内容营造中驳岸与山路两侧的山石拼叠的呼应,甚至在山体之间呼应(图6)。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20)

20 纵深方向层次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21)

21 昆山璞园中南北方向层次

庭院假山叠石方法(的园林假山叠石技艺详探)(22)

22 山石呼应(左) 23 高低石呼应(右)

5 结语

“以少胜多”技艺贯穿于园林假山的构思与叠造的整体过程,“技”与“艺”浑然一体,通过对高度、深度、厚度3个方面的具体追求,在有限空间、以有限材料,营造出可观赏的山水形态、可沉浸的山境感受,以及可想象的不尽山意。这一技艺不仅适用于小型庭园,对其他类型的造园也具有启示意义,在更充裕的用地、更大尺度的叠山、更复杂的空间营造中还可有更为丰富的技法;而与植物、建筑等结合,还可以有更为专门的讨论,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景境效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