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微电影文学剧本:三人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心灵微电影剧本 国学微电影文学剧本?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灵微电影剧本 国学微电影文学剧本
国学微电影文学剧本:
三人行
编剧: 周中华
故事梗概: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问清原因后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主要演员:
孔子:大教育家。
小男孩(项橐xiàng tuó):六七岁的年龄。
小男孩的爷爷:农民。
小男孩的奶奶:农民。
颜回(yanhui):孔子的弟子。
闵子骞(minziqian):孔子的弟子。
冉伯牛(ranboniu):孔子的弟子。
仲弓(zongong):孔子的弟子。
宰予(zaiyu):孔子的弟子。
子贡(Zigong):孔子的弟子。
冉有(ranyou):孔子的弟子。
子路(zilu):孔子的弟子。
子游(ziyou):孔子的弟子。
子夏(zixia):孔子的弟子。
1、 郊外田野的路上。
爷爷和奶奶各自扛着䦆头,与小男孩一起行走在田间的路上。
小男孩:爷爷,地为什么需要刨啊?
爷爷:春天把地刨松软了,播下的种子才能生长啊?
小男孩:我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庄稼生长吗?
奶奶: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小男孩:我不想让爷爷奶奶每天这样辛苦。
奶奶:你是好孩子,以后你要好好上学,好好读书,以后就不会到地里刨地了。
小男孩:我不刨地,那别人还会刨啊。
奶奶:傻孩子,你还能管的了别人啊?
小男孩:我想让更多人不这样辛苦,让更多人轻轻松松的种地,让他们都住进一个大的城池里,过着快乐的生活。
爷爷:孙儿的想法非常的好,你以后要好好读书,说不定你就可以找到一个不用这样辛苦的方法种地了。
小男孩:我一定好好读书,找到不用这样辛苦的方法,每年秋天收获很多很多粮食。
爷爷:孙儿,我和你奶奶去田里刨地,你自己在这里玩儿好吗?
小男孩:当然可以了,爷爷奶奶尽管去吧,我会听话的。
奶奶:孙儿真乖,你是我们的好孙儿。
小男孩:我去给爷爷奶奶建一座城池,等我长大了,让更多人住进城里,不让爷爷奶奶那么辛苦。
爷爷:孙儿有志向,将来一定成大器。
奶奶:孙儿不要跑远了,我和爷爷翻完地还来这里找你。
小男孩:爷爷奶奶去吧,等爷爷奶奶回来,我就能建成一座城池。
奶奶:乖孙儿,等爷爷奶奶回来看你的城池。
爷爷奶奶扛着䦆头离开,小男孩开始用树枝开始在路上画一座城池,用延时拍摄小男孩用树枝开始画城池。
2、在小男孩画城池不远处的路上
孔子带着十个弟子,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
孔子:子骞,孝子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颜回:是啊,子骞的《鞭打芦花》的故事人人皆知啊。
闵子骞: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冉伯牛:闵子骞,继母虐待你,你为什么不和你父亲说啊?
仲弓:说有什么用,父亲会相信吗?
宰予:穿着絮着芦花的棉袄看样子是不是厚厚的啊?
子贡:那是肯定的,到了秋天,沟渠里到处一堆堆的都是芦花。
冉有:你的继母咋能想出来用芦花当棉花给你絮棉袄啊?真是的。
子路:父亲用鞭子打你的时候,你咋不反抗啊?
子游:这样也好,打烂了棉袄,露出了芦花,父亲才知道继母的心是如此的狠毒。
子夏:凭什么她的两个儿子棉袄里絮着丝绒,给你的棉袄里就絮着芦花,继母就是继母,心也太黑了。
冉伯牛:你的肚量真大,继母偏心,你都不怪她。
仲弓:是啊,继母为什么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棉衣里絮的是丝绒,而给你絮的是芦花。
宰予:那芦花看起来鼓鼓囊囊的,可是一点风都扛不住啊。
子贡:继母就是继母,她偏心眼,最终还是被你的父亲发现了。
冉有:父亲要休了你的继母,你却保护了你的继母,你太让我们感动了。
子路: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子游: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
子夏:闵子骞的这句话感动了继母,也感动了我们,你是好样的。
冉伯牛:以后你的继母再也不敢虐待你了。
仲弓:你用一个人的寒冷,换取了三个同父异母兄弟的团圆,值得。
宰予:父亲休了你的继母,说不定还会再给你娶一个继母,到时候还不定怎么样呢。
子贡:你的另外两个弟弟也会遭到虐待。
冉有: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你讲的太好了。
子路: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子游: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子夏:子骞是孝子,我们要效仿。
冉伯牛:子骞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敬佩,敬佩。
仲弓:我也一定要做一个孝子,报孝父母。
孔子:我们要成大事,不仅在家里要做孝子,同样也要报孝我们的国家。
宰予: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成大事,做大事,报孝国家。
子贡:老师,我们到底需要学那些东西才能更好的报孝国家啊?
孔子:知识不怕多,学无止境,只有用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知识的匮乏。
冉有:老师的意思是说,学习不限于就老师教的这些吗?
孔子:当然是了,只要是我不懂,别人懂的,就是我的老师。
子路:看来我们这些弟子中也有我的老师啊?
孔子:必有你师。(哈哈哈)
子夏:一字之师都是老师,何况大家都是读书人呢。
子游:那谁是你的老师啊?(嘻嘻嘻)
3、 在小男孩用树枝画了一座城池
小男孩看到一帮人向他画的“城池”走过来,张开双臂,拦在“城池大门”的旁边。
颜回:小弟弟,你为什么挡住我们的去路啊?
小男孩:这是城池,不能踩踏。
闵子骞:什么城池啊?这不就是过家家玩的东西,咋就成了城池了啊?
小男孩:就是城池!
冉伯牛:我们过去,你再画好吗?
小男孩:不能踩,就是不能踩。
4、在小男孩画城池不远处
仲弓:老师,前面有个小男孩,挡住我们的去路。
孔子:为什么挡路啊?
仲弓:一个小男孩在路上用树枝画了一路,说是一座“城池”,不能踩踏。
孔子:我们去看看。
孔子和几个人走到跟前,看到小男孩画了一座城,孔子见他画得认真仔细,城也画得很漂亮,不忍从上面踏过,便从一旁绕着走。孔子和大家刚刚走过,不想那小孩竟气恼地甩掉画画的树枝。
小男孩:(气愤地)你这老先生好没道理,放着城门不走,为何绕城而过?
孔子:我是看你城画得好,怕踩坏了,才绕道而过,你应该感谢我才对呀?
小男孩:城若不让人过,要城有何用?我画的城就是让大家走的。
孔子:(见小孩聪明伶俐,顽皮中显露才智,有心试探他一番,故意为难地)你画的城门这么小,我如何过去呢?
小男孩:(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对,画上的小城门是给小人走的,你是大人,应该走大城门,这如何办呢?我再给你画个大的吧?(说着,小孩转过身去对着兖州城方向,用手指在空中虚划一番,然后恭敬地对孔子说)大人,那座城画好了,请上路前行吧。"
孔子见到这么聪颖的孩子,孔子顿起爱才之心,就和他一起聊了起来。因为是冬末春初,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只有松树和柏树仍挂着绿,小孩指着路遍的几棵松树问孔子。
小男孩:老先生,你说松树为何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能枝茂叶青?
孔子: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得严寒。
小男孩:老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他也跟松树一样耐得严寒。
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哲理,感叹地)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吾常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小男孩:(指着一群鹅)老先生你说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响亮?"
孔子:(想了想)鹅的脖颈长,故能引吭高歌。
小男孩:(摇摇头):老先生,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蛙,脖子能算长吗?却是叫声震天不亚于鹅。"
孔子暗自佩服这小孩子才智过人。而且深知孝道。礼贤下士的孔子便和这孩子结下忘年之交,拜他为师。
(爷爷奶奶扛着䦆头过来)
奶奶:先生们,莫怪我的小孙孙,他人小不懂事,得罪了。
爷爷:给大家添麻烦了。
孔子:老人家,孩子说的对,打扰了。
子路:老师,一个小孩的玩耍,你也这样认真?
孔子:在孩子的心目中那可不是玩耍,这个孩子有雄心壮志,有爱心,不要破坏他的理想和信念,他讲的有道理。
宰予:老师的意思是?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颜回:老师,我懂了,您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闵子骞:对,老师还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习想学德,尊重别人,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冉伯牛: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人们往往常犯一个错误。
仲弓:你说人们常犯一个什么错误?
宰予:过高的估计自己,过低的看待别人。
子贡:这样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总能够看到别人的错误。
冉有:长期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孔子:是啊,观念错了,一切都错了。
子路:总看到别人的错误,自己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多。
子游:那是错误转移,你如果尽看别人的优点,你的优点就越来越多。
子夏:说的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终于理解了老师为什么把这个小男孩当成自己的老师了。
孔子:学无止境,不耻下问,知识面前,甘当学生。
颜回:学习面前无长幼,积累知识才是我们的根本。
闵子骞:只要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知识,我们就应该虚心学习。
冉伯牛:多看别人的长处,理解别人的毛病,自己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仲弓:要参照别人的言行,必然能找到自己可以师法之处,比自己好的方面,就学习过来,不好的方面,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宰予:是啊,人们往往是严于责人而宽于责己;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却不照自己。
子贡: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发生冲突。
冉有: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劣根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克服自己的劣根性,消灭自己的劣根性。
子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就是积累知识,控制自己劣根性的最有效的好办法。
子游:老师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觉得未必就是三个才有我师。
子夏:子游啊,一人就是一个人,二人就是随从,三个人就是多个人,怎么就必定是三个人啊?
子游:我明白了,三人为众,众人里一定有我师。
(大家哄堂大笑)
孔子:说的都非常正确,众人捧柴火焰高,知识和学问就是在大家的共同熏陶下,才能够产生真理。
颜回:真理就是在大家的实践中淬炼出来的。
闵子骞:吸取每个人的长处,凝聚在一起,就产生了真理。
冉伯牛:老师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仲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快说出来。
宰予: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明白了,什么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子贡:宰予说的对,老师的一句名言,打开了我们的人生思路。
冉有:看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子路: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子游:与人相处要遵守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子夏: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孔子:大家要记住,与人和睦相处,你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小男孩:我也和你们和谐相处,让你们教我学很多字。
小男孩的爷爷:将来我也把我的孙儿送到你们的学堂可以吗?
孔子:那当然可以了。
颜回:我的老师已经把你当成老师了,那你也是我们的老师了。
孔子:一字之师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件事上是我的老师,不是永远是我的老师呀,如果那样,就没有学生了啊。
小男孩的奶奶:老先生都把我的孙儿当成一字之师了,我们可不敢当啊。
闵子骞:你有好的见解,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啊。
冉伯牛:等你到了学堂,你也有好多东西得向我们学习呀。
仲弓:好的理念,好的方法我们应该共享。
宰予: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就会让我们更加懂得更多的东西。
孔子:(面对奶奶)老人家,你能告诉我,你家孙儿叫什么名字吗?
奶奶:他呀,他叫项橐(xiàng tuó)。
孔子:这个名字有些特殊,能说说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奶奶:俺家就在这袁家庄村住,俺家姓项,孙儿的妈妈是魏氏,有一天与邻居姑嫂二人一块儿到幽儿崮挖药材,俺家儿媳妇魏氏感到腹中阵阵坠痛,不一会儿就生了一个男孩。因为脐带仍未截断。后来姑嫂二人用茅草割断了脐带,嫂子抱着孩子,村姑搀扶着魏氏回了家。丈夫说这个孩子像个小橐,就是口袋的意思,就叫他橐吧!魏氏同意,因姓项,以后大名就叫项橐。
孔子:原来如此,有福之人也。
子贡:这个故事太神奇了。
冉有:一定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啊。
子路:现在就这样聪明,将来必成大器。
子游:现在的小项橐,是一个小口袋,心里装着雄心大志,将来就是一个大口袋,能装得下大好河山。
子夏: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孔子:我也希望你们都向项橐学习,学习他从小就有这样的胸怀,想大事,谋大事,做大事。
众弟子: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教诲!
画外音字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