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上世纪三十年代 的创作的《康定情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康定由此便有了“溜溜城”的美誉。其实,在1908年之前,康定还叫打箭炉。由于地处川藏的咽喉位置,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自古以来都是藏汉交汇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本组图片呈现的是1939年8月的康定城。当时刚刚成为西康省的省会。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

摄影者

因为有了图中的这位先生,我们才有幸看到这组老照片。他叫孙明经,是金陵大学的物理系教授。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12月,是他从西康藏区考察拍摄归来在康定所拍摄的,因为风吹日晒,原本的白面书生因为风吹日晒俨然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2)

俯瞰康定城

1939年8月,孙明经率考察团来到康定,这张照片是他站在跑马山上拍摄的。从高处往下望,山脚下的康定城内房屋鳞次栉比,人口十分稠密。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3)

康定全景

这是站在跑马山上看康定城的另一半,汹涌的康定河穿城而过。沿岸同样是密集的民居建筑。今天,城内的河岸边已经围上了栏杆,到了雨季时,湍急的水流从城中奔腾而过,非常壮观。

康定跑马山极乐顶上的两位僧侣,面对镜头微笑的小孩子是大勇小乎图克图小活佛,站在旁边的是他的师傅大刚法师。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4)

师徒俩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5)

与师徒合影

在跑马山极乐顶上,孙明经及陪同人员和师徒俩合影。孙教授将双手亲热地搭在小活佛的肩头。在照相的人群中,还有一条大黄入镜。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6)

远眺天主教堂

站在山上俯瞰康定城内的天主教堂及康定河。这座教堂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在其周边,还建有藏、汉佛教寺庙、伊斯兰教堂、基督教堂以及道教寺观,各种文化在此紧密交融,和谐相处。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7)

天主教堂近景

1924年12月,原西藏代牧区更名为打箭炉代牧区并入驻康定,天主教堂是旧康定城内最雄伟的建筑,为高大的哥特式建筑。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8)

教堂内部

金壁辉煌的康定天主教堂内部,金粗大的石子支撑着高耸的穹顶,顶部装有华丽的吊灯。1958年,这座教堂被拆除。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9)

福音讲堂

图中的福音讲堂位于康定沿河西路,建于1919年,融汉藏文化于一身,主建筑为三檐牌楼式,藏式窗棂。当时为抗战时期,围墙外的电线杆上写着“好男儿要当兵”的字样。在标语上方钉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行人靠左走”。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0)

省政府

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组建。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正式建省,省会设在康定。图为西康省政府大门及门前站岗的士兵。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1)

县政府

位于郊外的康定县政府,依康定河而建,门前建有照壁墙,砖砌的门楼,白色的围墙,像极了一座居民大院。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2)

牧运公司

西康牧运公司,地址在康定北门外。从元代起,川藏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 “乌拉”(无偿劳役)差役,为了减轻藏族民众沉重的“乌拉”负担,1937年3月10日,在西康省委员会举行的“西康差徭会议”上,提出了《建议设立公运局办理牧站联运以期永废乌拉以纾民困而利交通案》,牧运公司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3)

建筑工地

彼时西康刚刚建省不久,作为省会城市康定的必须首先改换面貌,因此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一幢幢新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4)

省招待所

位于子耳坡下的省招待所,门前的牌子上写有“筹边别墅”的字样,门前交叉着两名旗子,门口有穿着军装的人士在活动。和其他很多建筑一样,这座招待所也是刚刚建成不久,孙明经的考察团到达康定后,就住在这里。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5)

康定小学

西康省立小学的师生站在学校门前的台阶上合影。校门两侧写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艺术大字,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道德规范标准。这里原是明正土司在康定的宫殿,西康建省后改建成了西康省立小学。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6)

瓦斯沟小学

瓦斯沟在康定城东北方向。图为县立的瓦斯沟小学的校舍,一位穿着制服的教书先生站在门前,校舍的墙壁上写着“读书救国”、“共赴国难”的抗日标语。

康定溜溜的城简谱 1939年8月的康定溜溜城(17)

温泉公园

康定的温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图中位于雅拉河畔的二道桥温泉,位置在康定北郊 8里处。泉水源于周公山麓,早在清乾隆年间便已出现简陋的浴室, 民国以后,此地又新增建了瓦房、旅店和茶馆等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