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又被称为“羊日”、“ 灶神日”等,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正月初九可以烧纸拜太岁(正月初四迎灶王)(1)

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迎接灶神回家的日子,为什么要迎接?

大家或许还记得,我们在过小年那一天,有个“祭灶”的风俗,那是人间欢送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现在,过了十天左右,到正月初四,灶神把好事也说完了,该迎接回家了。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灶神的职责,除掌管饮食、赐以生活便利外,还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钦差”。小年时,灶神回去向玉帝汇报人间功过,据说灶神还喜欢打小报告,所以百姓要在小年的时候“糖瓜粘”。而今,迎接灶神回归人间,也得恭敬与虔诚。世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送神要早,接神放到中午也不迟。

北方民间有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这一天也不宜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绑火神

初四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用麦梗或者玉米梗绑在棍子上,并把点燃的棍子送到河里,用这种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家中远离火灾。

正月初九可以烧纸拜太岁(正月初四迎灶王)(2)

接五路

原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

旧时,商家在春节期间休假,通常会在初五开市,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所谓: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由于人们(尤其是商家)求利心切,为了抢路头,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时间就一点点提前,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但是这样一来就不符合规矩。后来由长者出面协调,规定初四日晚上大家一起行动迎神。

初四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开始,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放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源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

仪式结束。

正月初九可以烧纸拜太岁(正月初四迎灶王)(3)

吃折箩

所谓折箩,就是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

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正月初九可以烧纸拜太岁(正月初四迎灶王)(4)

扔穷

大年初一到初三,为了不让财运流失,人们会把垃圾堆积在一边,不去清理!到了大年初四,就要把所有的垃圾全部扔掉,也有一种打扫干净,迎接财神的意思。这代表着百姓们对安居乐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人们还会把家中不需要用到的旧物(比如旧衣服、旧工具等器物)扔掉,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扔穷的寓意,就是让生活“焕然一新”,扔掉旧的,才会有新的机遇新的“发展”。

拜太岁

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正月初四是化解太岁的吉日。过去老一辈流行“犯太岁”的说法,认为天上的有一个“太岁神”掌管世界上所有人的流年祸福,因此又俗话说“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那么正月初四这天,就是拜太岁、化太岁的良辰吉日,可以保佑这一年好运吉祥无灾无妄。

到正月初四,假期过了一大半,年也算是过完了。因此,在有些地方,这一天也叫“送年日”。早晨,家家户户早起,点烛焚香,祭拜神灵、先祖,然后燃放爆竹送年,表示假期已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