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美国人取英文名的做法由来已久,要么新取一个“听起来很白人”的名字,比如John,Jennifer,要么改变自己原来名字的发音或拼写来迎合英语使用者的习惯。这种情况在19世纪非常普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害怕受到极端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的攻击。

许多亚裔,包括知名艺人和名人,也同样面临着姓名方面的困扰。

亚裔为何会受歧视(亚裔美国人为不受歧视而改名)(1)

图片来源:法新社

亚裔血泪归化史:从改名讲起

据美国公民及归化署称,自1800年代第一次移民潮及至20世纪,亚裔就开始使用英文名。这种做法在犹太和欧洲移民中也很常见。

改英文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一条的就是便利性。英语母语者经常发不好非英语化的名字,而对许多移民来说,新取一个“美国”名字相对容易。还有就是商业方面的原因:移民来的生意人觉得英文名对顾客更有吸引力。

移民局档案里记录了多年来无数个改名的案例。1971年,一位名叫Simhe Kohnovalsky的俄罗斯移民要求把名字改成Sam Cohn;一位战时难民Sokly Ny,在1979年红色高棉统治时期逃离柬埔寨,后来借用口香糖“bonus pack”的说法,把名字改成了Don Bonus。

曾在美国移民归化局任职的历史学家玛丽莲·史密斯在200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任何能靠近美国梦的改名行为,都会看作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改名的理由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也有实用方面的。

但是,这种看似急切地追求美国梦的行为,还是难以改变移民所面临的残酷现实。亚洲人从踏上美国国土的第一刻就饱受妖魔化、剥削和歧视。移民归化,包括取新名字,是一种生存手段。

亚裔为何会受歧视(亚裔美国人为不受歧视而改名)(2)

二战期间,很多日裔美国人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图片来源:法新社

早期的华人移民在美国遭暴徒迫害致死,而在美国社会反华情绪高涨的1882年到1943年期间,美国政府全面禁止华人入境。在恐怖的“黄祸”意识形态之中,东亚人被描绘成危险的入侵者。大约12万美国的日本人——大多数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在二战期间被迫进入集中营。

1999年美国《名称》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在二战期间,为了“证明爱国情怀,重新确定美国身份”,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改成了美国名字。“Makoto 变成了 Mac, Isamu 缩写成 Sam"。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亚裔美国人和亚洲移民的教授凯瑟琳(Catherine Ceniza Choy)称,在19世纪和20世纪,亚洲人被打上“怪异、下等、肮脏和野蛮明的”标签,“想要融入美国社会就意味着要在针对亚裔不同性的种族主义横行,充满恶意、攻击‘亚洲差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劳动经济学》杂志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00年到1930年出生的移民(包括所有移民,不仅仅是亚洲移民),86%的男性和93%的女性都取了“美国名字”。

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第三、四代美国移民普遍都没有亚裔名字。

改名代价沉痛

此后,美国种族对立局势有所缓解——不过,亚洲和非英语的名字仍然不受欢迎,被认为很奇怪,或沦为随意使用的笑柄。

例如,2013年,一家电视台在报道韩亚航空坠机致死事件时,用韩国飞行员的名字来恶搞。2016年,缅因州州长用打喷嚏的方式来开“邱”姓华人男子的玩笑。2020年,兰尼学院的一位教授要求越南学生Phuc Bui Diem Nguyen把名字改成英文“以避免尴尬”,理由是Phuc Bui“在英语中听起来像侮辱性词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亚裔美国人一直积极适应自己的本族名字,但却招来各种形式的歧视。中美混血艺人汪可盈以Chloe Wang在香港出道,2017年在美国好莱坞却受到质疑,不得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改姓名。

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改了姓,但改变不了我是中美混血的事实,改变不了在中国生活过,会说普通话,也改变不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双重文化背景下长大。这意味着我得付出代价,好莱坞种族歧视严重,我的姓让他们感觉不自在,不会给我角色演。”

亚裔为何会受歧视(亚裔美国人为不受歧视而改名)(3)

《星球大战》的女演员凯丽·玛丽·陈出席影片宣传活动 图片来源:法新社

《星球大战》的女演员凯丽·玛丽·陈就曾公开表示归化的痛苦。从小到大,她将种族歧视的言语内化于心。她在《纽约时报》上写道:“那些言语让我父母觉得必须放弃真实姓名,换一个美国名字,不管是Tony 还是Kay,只要容易念就行,从字面上抹去文化印记,这一直是让我心痛的地方。在你们眼里我是Kelly,但我的真名是Loan”。

在介绍的时候无意念错别人的名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因为奇怪或复杂就故意排斥别人的名字,就像Tana?的老师一样,就说明“你对别人来说并不重要,你不受接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凯瑟琳说道。“若果一位亚洲人的名字一直被念错或拼错,并且受到质疑,要求简化名字或改名,的确会对他造成心灵伤害。名字体现你的存在、本质和历史,若果他们坚持这样做,就是没有把你当人看”。

有研究进一步证明,这个问题十分普遍。2018年一项关于在美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起英文名的中国学生自尊心不强,可以进一步推测他们的健康指数和生活幸福指数都比较低。

然而,该研究提出警告称,这可能是一种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例如,自尊心强的人更不愿意改名,就算名字会带来耻辱,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12年,加州的研究者展开了另一项关于少数族裔学生的调查,结论是:许多有色人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因为名字遭受过文化侮辱。如果上学时孩子的名字被误读或修改,就是否定名字的思想、所指和含义,进而否定孩子的身份。

要亚裔改名是英美文化的伪善

喜剧演员兼制片人哈明杰在《艾伦秀》上纠正了主持人对自己名字的发音,称要求改名是以英美文化为中心的伪善,他表示:“我第一次演喜剧的时候,就有人说‘你应该把名字改掉’,但是我说我不会改名,既然你能念出Ansel Elgort,那也能念出Hasan Minhaj”。

2018年,作家珍妮·菲利普斯曾在她的辛迪加专栏《亲爱的艾比》中劝导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起“外国名”,并表示这些名字在在英语中听起来“很刺耳“,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反响。愤怒的家长和少数族裔评论人士认为,她是在续写种族主义和同化主义的叙事言论,这一争议登上了全美国媒体的头条新闻。

3月,亚特兰大发生了温泉枪击案中,8名死者中有6名是亚洲女性,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争议。许多新闻报道简化或误写了受害者的姓名,悲愤的亚裔美国人在网上公开表示,在新一轮的仇亚暴力和仇恨犯罪中,亚裔同胞的名字受到了种族主义歧视。

多元包容工作室Awaken联合创始人米歇尔·金在推特上写道:“请不要再践踏受害者的姓名,我们的名字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小障碍,但是对我们来说象征着身份,是我们的历史传统,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