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九十三条脂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所对应的是“四句言词”中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霄后”注意,是“元霄”,而不是元宵今之校书者,则“径改”“元霄”为元宵,只是不知道元宵节什么时候改到三月十五去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看皮相骨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看皮相骨相(读红心解之脂批详解)

怎么看皮相骨相

《红楼梦》第九十三条脂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所对应的是“四句言词”中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霄后”。注意,是“元霄”,而不是元宵。今之校书者,则“径改”“元霄”为元宵,只是不知道元宵节什么时候改到三月十五去了?

脂批:“前后一样”,对于这四个字的意思,我想不需要解释,但是,对于这四个字的所指,却需要解释。有人或许会说,前后怎么可能一样呢?就是同一个人,前面看与后面看,也不可能一样啊,前面有鼻子,后面也有,那不成怪物了吗?一件事,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因果能一样吗?时间——前一刻与后一刻也不一样,对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自己已经说了:“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这么说是指“梦”,“前后一样”?谁的梦前后又能一样呢?那么,“前后一样”究竟是指什么说的呢?答曰:“好”。这个“好”字可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指的是人的身份。什么身份?“女儿”。“女儿”又是指什么身份?因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所以“女儿”是指嫡长子。君主的嫡长子就是太子,太子就是一国的储君。“前后一样”,指的是称谓。为什么有“前后”?这个前后指的是两代人。“前”,指的是甄士隐,“后”,指的是甄英莲。也就是说,甄士隐与甄英莲的身份都是太子。并且,虽然都有国之储君的称号,却是都没能成为国君,在这一点上,前后也一样。

“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从人物身份这方面讲,“云后”就是说前,这是由古代的继承制度所决定的,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比方说考证派与索隐派所提出的诸多作者,基本上都是想象出来的。他们对于书的内容,并不是以理解为基础,而是以他们所提出的作者来决定,因此,他们进行的所谓研究,可以直接称之为“作者决定论”。因为是以他们所提出来的作者决定书的内容,而不是从书的内容中推导出作者来,所以,他们的所谓研究,又叫做本末倒置——这还能叫做研究吗?猜度、臆测如果也能叫做研究,那么做梦也可称之为研究了。

作者的嫡长子身份,与其父亲一样,都是生而有之,并不是用什么“非常”手段——比方说“抢”,是从别人的手里抢去的,对此,作者为什么还要“讳知者”?对于这件事,知者自然知道,不知者自然是不知道,并不是想“讳”就能“讳”得了的。所以,其所谓的“讳知者”,而正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不知道者。

正文:“好防佳节元霄后”。“好防”,不是“预防”的意思,而是指储君要提防。提防什么?提防“佳节元霄”。“佳节”,不是像现在称呼某一个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或国庆节,当此佳节来临之际,或如诗词中“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之义,此“佳节”是指人的操守。古人一般不自美,不像现在的某些人,依靠炫耀呼息,所以,“佳节”说的是甄士隐。在书中,甄士隐是一位不以“功名”为念的人,“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此等人品,自然能的称得上是一位有“佳节”的人。

为什么是“元霄”,而不是元宵?“元霄”与元宵,是含义根本不同的两个词语。“元霄”中的“元”,指的是人的一种身份。在古代,太子又称元子。“霄”,指天空。“元霄”,是说太子这种身份只存在于天上。那么世上呢?就再也没有这种称谓和身份的人了。

第九十四条脂批:“伏后文。”所对应的就是这四句言词中的第四句:“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句正文说的是世上再没有太子这种身份的人之后的结果。

“伏后文”,这句脂批有两个含义,一、伏有正文中后面的文字。二、这个“后”字是指“前后一样”中的“后”,是说告诉人们后面的文字是“前后一样”中的“后”一个人写的。“文”,名词动用,书写的意思。

“便是烟消火灭时”,“火”,并不一定真指着火,而是指方位,像江南中的南,壬午中的午。古代的统治者面南而治,所以这个“火”字喻指君臣中的臣。“火灭时”,是说臣下的这种使得世上不再有太子的行为,是在自毁宗庙社稷。《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注:毁其宗庙社稷曰灭。

原创作品,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