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余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仡佬族赫哲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仡佬族赫哲族
铜仁市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余人。
仡佬族的历史悠久,仡佬族人民善于纺织、刺绣,仡佬族的饮食、艺术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石阡仡佬毛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毛龙”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信仰民俗活动,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也是我国仡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族还有木偶戏、仡佬傩堂戏、仡佬狮子灯、毛龙、石阡茶灯、仡佬花灯和仡佬婚俗表演等。
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历史上,世居大西南的仡佬人并未得到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的重视,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无明确历史记载。有学者从“仡佬毛龙”的主要制作材料——竹,以及其“求子”的表演功能等推测,毛龙应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仡佬毛龙”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显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样的社会功能,它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2006年5月20日,仡佬毛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仡佬族的传统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礼舞”。酒礼舞是在传统婚礼时跳的舞蹈,一领众合,气氛热烈,舞蹈动作简朴。踩堂舞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仡佬族老人辞世之后,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
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仡佬族民歌中的题材较为广泛,虽然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作为口头文学形式的传唱却为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同时也传承了自身民族文化。仡佬族民歌的唱腔,有高腔(假声)民歌、平腔民山歌、低腔民歌。酒歌曲调明快,气氛热烈。古歌、祭祀歌在节日庆典、祭祖时唱,曲调庄严肃穆。丧葬歌曲调低沉忧郁;有些唱词曲调如同念经。哭嫁歌如泣如诉,曲调悲戚。打闹歌属有伴奏的劳动号子,其音乐与当地山歌、花灯、高台戏、板凳戏、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仡佬族民歌有《八月十五走坡来》《我家住在龙潭边》《仡家幸福花》《仡佬族敬酒歌》《情姐下河洗衣裳》等歌曲。
仡佬族是一个勤劳而爱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这一点在他们至今保留的贯首服和合和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仡佬族由服装来分共有14个亚支,分属穿桶裙崇尚竹和不穿桶裙崇尚鸟两个支系内。自古以来仡佬族妇女就有用刺绣装饰衣物的习俗,在贵州省明代《百苗图》中就有所记载。仡佬族刺绣工艺精美、色彩鲜活、图案简练、布局合理,绣法主要为平绣、挑花等。彩线颜色主要为红、黄、蓝、青、绿等色。
仡佬族文化源远流长,他们的饮食文化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喜吃糯米糍粑,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肉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