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疆“干播湿出”的异同,及其注意的几个细节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南疆的朋友咨询我南疆“滴水出苗”的事情,也有的咨询我“干播湿出”的问题。综合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个人思考,特整理一些关于“干播湿出”和“滴水出苗”的差异,以及“干播湿出”在南北疆面临的一些基本不同,与大家共同学习。

首先,“干播湿出”和“滴水出苗”分布是什么?

“干播湿出去”:由 "干"、"播"、"湿"、"出",这四个字组成,也包括了四层意思。1干土,2播种,3滴水曾墒,4出苗,这个意思和内容。

“滴水出苗”:由:“滴”、“水”、“出”、“苗”这四个字组成,但是只有滴水和出苗两层意思。

因此,我个人理解的“干播湿出”和“滴水出苗”二者的字面意思分别应该是:

(1)“干播湿出”:干土整地,然后播种;通过滴灌补充土壤水分,使得土壤水分满足作物出苗需要,然后实现作物整齐出苗的技术;

(2)“滴水出苗”:可以是干土也可以是湿土整地,然后播种;通过滴水补充土壤湿度,使得土壤湿度在空间上达到均匀,从而实现整齐出苗的技术;

(3)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有三点,播种前土壤的水分状况、滴水目的、滴水量。

了解了“干播湿出”和“滴水出苗”的概念差异,我们在一起看看南北疆在“干播湿出”这个技术应用时候的有什么异同。

第一、“干”是“干播湿出”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不同,后续技术也应该不同

讲干以前,先看三个基本概念:

(1)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的绝对含水量,即100 g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率与体积含水率表示,重量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的重量与相应固相物质重量的比值,体积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占有的体积和土壤总体积的比值。体积含水率与重量含水率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土壤容重换算。

(2)墒指土壤的湿度; 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 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 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 /烘干土重×100%。

(3)底墒,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湿度(蓄足底墒),泛指耕层以下到50cm深度内的水分

了解完上面三个概念,我们再来看看南北疆播种前土壤含水量或者说底墒情况。

前一段时间,北疆几个微信群在讨论“破雪放墒”到底行不行呢?我们先把这个“破雪放墒”的可行性先放一下,说明2021-2022年冬天北疆的降雪量还是可观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人担心“因为融雪造成土壤底墒太大,而影响播种呢”;反观南疆呢,除了高海拔地方,今年的降雪量有如何呢?我们用数字说话:

根据王慧等(参考资料:王慧,王梅霞,王胜利,余行杰.1961—2017年新疆积雪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冰川冻土,2021,43(01):61-69)对1961—2017年南北疆积雪分析:新疆冬季最大积雪深度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多于南部,北疆北部和伊犁河谷最大达60~100cm,天山山区及天山北坡30~60cm,南疆大部地区不足20cm。根据胡列群等(参考资料:胡列群,李帅,梁凤超.新疆区域近50a积雪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3,35(04):793-800.)对1960-2011年南北疆降雪分析:新疆冬春季积雪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厚度可达30cm以上,天山以南积雪比较浅薄,大部分在10cm以下。虽然两篇文献对南北疆降雪量的比较有差异,但是整体上看(30~60cm)减(<20cm)和(>30cm)减(<10cm);北疆年平均降雪量至少比南疆高出20cm。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1)

引自:胡列群,李帅,梁凤超.新疆区域近50a积雪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3,35(04):793-800.

雪融化时的密度ρ融雪≈0.6g/cm³计算,20cm降雪量,折合到每亩的水量为

667m2 × 20cm × 0.6g/cm³≈80吨 即80方水

换句话说,明年的冬天每亩地上北疆比南疆多了获得了80方的水量;为了方便计算在不考虑蒸发等其他因素下进行计算:

根据《全国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布探讨》的研究结果,全国各地的田间持水量如下表1: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按照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计算,土壤容重按照1.3计算,耕层深度(降雪影响土壤深度)按照50cm计算,50cm全部达到田间持水量需要108.4方水,也就是说“80方的水能够使得北疆大部分50cm的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3.8%”,或者说“80方的水能够使得北疆36.9cm的土壤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

简而言之:北疆由于降雪量的影响,每亩比南疆多了约80方的水,而这80方的水能够使得北疆36.9cm的土壤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而南疆由于缺少了这个水土壤田间持水量相对较低。具体含量建议在播种前取样分析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2)

第二、“湿”是“干播湿出”的核心,但是湿的基础不同,对于作物影响也很大。

很多人,第一反应“湿”就是水分,这样理解对也不对;因为影响作物出苗的水,不仅仅是水,还有水中的离子有关系。这就要提到水势了:

水势指相对于纯水而言某种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的水的势能。影响水势的因素各种各样,它们可能同时作用,影响趋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添加溶质会降低水势,而压力的增大会提高水势。如果水流不受限制,水会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盐水,与纯水相比,这些溶液的水势为负。

换句话说,同样的土壤含水量,盐水的水势就比非盐水低;水(势)往低处流,只有土壤的水(势)大于作物的水势,作物才能吸水,种子才能发芽。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3)

而众所周知,南疆土壤盐分比北疆高;高盐分必然降低土壤水势。以往文献资料研究,棉花萌发阶段土壤含水量略高于70%田间持水量为宜。

而南疆由于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影响土壤水势;因此相对含水量应该高于北疆。具体数值应该与土壤质地、盐分含量相结合。

第三、“干播湿出”中水盐运移过程影响整个效果,地下水不能不考虑。

北疆地区由于常年滴灌,地下水较深;除了部分地区,一般在苗期对作物的生长和水盐运移影响较小。而南疆由于整个区域的冬春灌,相对地下水埋深较浅, 地下水及其水中盐分,会通过毛管作用影响地表的水盐状况。尤其在周边大部分农田都在冬春灌的情况下,水盐可能会通过横向运移及毛管作用在未进行冬春灌的农田进行累积。

因此,地下水位是“干播湿出”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做到水盐统观统管,区域协同调控。

第四、温度差异影响水盐运移,同样影响“干播湿出”的效果

整体上讲,南疆积温优于北疆,但是由于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区温度差异较大;尤其在“干播湿出”后由于土壤整体水分含量低于“冬春灌”。

每1立方厘米干土温度提高1℃时所需的热量卡数(卡/立方厘米/度),称为土壤热容量。

水的热容量为1;空气为0.0003;土粒介于二者之间,约为0.5—0.6。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土壤升温快降温也快,而水升温慢降温也慢”的原因。因此,面对夜间极端低温和日间高温灼烧方面,干播湿出和冬春灌之间应该有不同。

第五、南北疆栽培模式差异在“干播湿出”中应考虑

南北疆在一膜三管还是一膜两管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从滴灌水盐运移和淡盐区构建的角度还是建议“一膜三管”;另外由于土壤墒情不同,水分入渗过程也不同;因此滴灌带流量也应当适当调整。

整体上讲,个人认为由于南北疆降雪量差异等方面原因,在南北疆“干播湿出”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出苗水灌水量应该有差异;

(2)播种后是否应该复水也应该考虑;

(3)滴灌带流量也应该做出调整;

(4)一膜三管应该优先考虑,覆土方式应该与冬春灌有差别;

(5)注意土壤返盐,尤其要根据土壤盐分含量适时补水;

(6)一定要区域协同,统观统管,否则水盐与地下水将会交汇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作者:梁飞谈水肥,本文为个人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完全正确,欢迎交流讨论;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4)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5)

北苍术种植技术探究(南北疆干播湿出)(6)

,